王慧
摘 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生活化能更加貼近幼兒,優化課程適應性,更容易獲得好的培育成效?;诖?,本文討論生活化、游戲化課程的作用和意義,分析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現存問題,并提出有效的發展策略,從幼師隊伍建設、家校共育、個性化種植以及幼兒主體性四方面入手進行總結。
關鍵詞:游戲化;種植活動;主體意識
【中圖分類號】G61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08-0073-03
【Abstract】The gamification and life-oriented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can be closer to young children,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adaptability, and more easily obtain good cultivation result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life-based and gamified curriculum,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living-based and gamified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and proposes effect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home-school co-education, personalized planting,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four aspects of subjectivity are summarized.
【Keywords】Gamification; Planting activities; Subject consciousness
幼兒生活與游戲的教育價值應該被珍視,同時也能有效尊重幼兒的學習興趣,實現對孩子好奇心的良好保護。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需創設豐富的培育環境,讓幼兒能在玩中學。幼兒園開展的課程應凸顯本園特色,深入開發生活中的教育資源,通過游戲的娛樂作用,有效鍛煉幼兒的認知意識。
1.生活化、游戲化課程的作用和意義
生活化指的是幼兒園課程要與生活息息相關,能體現生活化特征的課程與實踐最為接近,同時與幼兒園內的實踐活動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幼兒園內的實踐性活動有很多,在節假日還會有一些表演節目,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生活化。此外,教師在上課時還會舉一些生活事例,便于幼兒理解知識。就比如認識圖形,教師會讓幼兒觀察教室中的物品,這也是一種生活化實踐。近年來,國家提倡素質教育,目的在于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在幼兒階段實行素質教育,有助于日后孩子的綜合發展。將游戲融入幼兒教學的課程中,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使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在做中學,在做中思,游戲化課程實現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從現實情況來看,每個幼兒園的培育活動都有各自的特色,所開發的課程要充分體現幼兒園特色,提高幼兒的認識意識,培養幼兒的藝術愛好,使幼兒具備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提升幼兒的思維水平。教師研發課程應充分體現本園特色,讓幼兒能夠在實踐中快樂學習。
2.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現存問題分析
(1)過于寬泛的教學目標
從教學實踐情況來看,幼兒園教師對生活化、游戲化主題的認識不到位,在思想上也對生活化、游戲化的課程主題不夠重視,對生活化主題的研究不夠深入,在執行生活化主題的教學策略時不夠深入。對幼兒的學習體驗缺乏關注,不能充分發揮生活化課程對幼兒的教育價值,教師在上課時經常是按照課程資料庫照本宣科實施教學活動。也有一部分教師在制定主題課程時,會依據生活化的目標意識進行。但實際設計的主題課程與幼兒的實際生活聯系不緊密,也有可能無法與幼兒實際積累的生活經驗相契合,也就是說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仍不夠合理。就比如“家鄉”這一主題教學活動,教學目標是引導幼兒熱愛家鄉,對家鄉有更多的了解。存在的不合理之處在于這個教學目標過于寬泛,范圍也很廣,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學策略難以實施。
(2)主題課程已固化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在選擇主題課程內容時,基本上都是按照幼兒園的安排。在每學期開端,幼兒園都會制訂本學期的教學主題計劃。教學主題計劃有明顯的季節化特征,春季就實施春季的課程,秋季就實施秋季的課程,實際的教學活動會按照幼兒園制訂的主題課程計劃進行。大部分的幼兒園在經過了幾年的運營之后,都積累了一定教學經驗。每個幼兒園的主題課程都不相同,每個學期都有不同的主題課程,而且這些課程已經固化。比如本學期的課程主題是我的好伙伴、找春天、環保小衛士。每年都是這些預設好的課程,已經選好的園本課程之后就不會再更換了。而且這些課程也不是由一線教師制定的,絕大部分的一線幼兒園教師都比較年輕,具備實施課程的能力,但是在創新課程方面能力不足。這就導致有些主題課程內容與幼兒的實際喜好不夠貼切,未能實現對幼兒實際生活能力的培養。
(3)教學途徑淺顯單一
正確的教育思想應該是“一日活動皆是課程”,同時這也是幼兒園主題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幼兒園教師應該將自己對主題課程的理解貫穿于課程教學中。在此基礎上豐富幼兒教育的途徑,可行的課程教學途徑包括集體形式、活動區形式、家園形式以及社區形式的活動。從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在落實主題教學課程時,采用的教學途徑仍較為單一、淺顯。將生活化的教學主題落實在方方面是有困難的。未能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學習時所使用的資源也不夠豐富、不夠新穎。目前幼兒教學會組織娃娃家、超市、郵局等主題活動,缺乏對幼兒生活經驗的教學。當前有的幼兒園設置了益智活動區、科學探索區、表演活動區,在落實生活化主題課程方面仍有欠缺。
(4)游戲化課程超出幼兒理解
在游戲化的教學活動中,幼兒是課程實施面向的主體。游戲化主題課程成功的關鍵是幼兒能夠真正接收。合理實施游戲化課程,有效促進幼兒提高認知能力。隨著幼兒年齡不斷增長,其認知也會發生變化。不同年齡的幼兒對游戲化課程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當前存在的問題是實施的游戲化課程超出幼兒的理解范圍。幼兒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活動時,應該將幼兒對游戲課程化的理解水平考慮在內,確保幼兒能夠真正接受游戲化課程。教師實施游戲化教學,幼兒的表現與平時沒有太大的不同,情感表現也不明顯。僅僅是在游戲的環節表現出較大的興趣,幼兒學習知識時仍有困難。出現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兒不理解游戲環節與知識的聯系。
(5)課程與游戲關系處理不當
將課程進行游戲化改造的目的改變教學方式,進而讓幼兒更好地理解課程所要傳達的內容。但目前許多幼兒園在進行游戲化課程改革時,過分重視游戲的效果,照搬其他游戲化課程的成功案例,過分追求游戲效果而忽略了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導地位。這會使得游戲化課程的學習效果降低,改變目標難以實現。除此之外,一些幼兒園游戲化課程改革直接拋棄原有教學課程,再去重建一套全新未經歷實踐檢驗的游戲課程也是一種誤區。游戲化課程最重要的便是二者關系、游戲方式、課程目標,無法巧妙處理課程與游戲的關系是當下游戲化課程改革遇到的最大問題,而關系處理不當會直接導致游戲化課程失去其存在意義。實現游戲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幼師對此教學方式的認識,巧妙把握游戲切入時機、合理創設游戲環境、全面設計構建游戲化課程體系是當下幼師最缺乏的能力,也是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發展的最大阻礙。如何讓幼兒在游戲中兼顧學習是幼師所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這種幼兒園教學方式可以大規模推廣的有力事實依據。
3.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策略
(1)加強幼師隊伍建設
為提高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實施效益,應注重培養幼兒教師,促進幼兒教師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在實踐中,幼兒教師的學歷整體不高,踏上工作崗位之后,幼兒教師也會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幼兒教師不是保姆,而是有教育培育能力的教師,除了要保證幼兒身體健康之外,還應該保證幼兒思想和心理都能健康發展。為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幼兒園應組織專業化的指導活動,為游戲化課程的實施提供堅實的保障,使得幼兒能夠更好學習和吸收知識。幼兒園應加強對幼師計算機能力的培養,使幼師能夠學會使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對生活化、游戲化有更為科學正確的認識。當幼師對生活化、游戲化有了正確的理解,有了自己的理解,才有可能創新主題課程。作為幼師,應做到與時俱進,能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化、生活化教學活動。幼兒園加強幼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學培養質量,讓幼兒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中。
(2)注重改善家長的教育觀念
幼兒的本性是天真爛漫,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都應該對此有正確的認識。家長迫切地希望幼兒在幼兒園能夠學到一些知識,給幼兒和幼師施加了比較多的壓力。實施游戲化課程教學活動,滿足了幼兒的娛樂需求,卻不能滿足學習知識的要求。所以家長對幼兒園實施游戲化課程活動有些不認同。對于家長的這些想法,幼兒園應該與家長積極溝通,使得家長能夠對游戲化的課程教學活動有正確的認識,進而促使家長配合并支持幼兒園的游戲化、生活化課程教學活動。為實現這一目標,幼兒園要給家長提供進園的機會,家長進園參觀,參與到幼兒的成長中,使家長對幼兒的學習和生活有充分的了解,幼兒將自己最近的學習成果展示給家長,此時家長也會深刻體會到生活化、游戲化課程的作用和意義。游戲化課程并不是讓幼兒單純娛樂,而是在愉快的氛圍中更好地學習生活常識和文化知識。幼兒園與家長建立溝通平臺,方便家長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情況,溝通平臺有微信群、QQ群,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改善家長的教育觀念。
(3)個性化種植活動
種植活動是幼兒園教學常見的教學形式,集體的種植活動容易受到時間和區域的限制作用,采用個性化種植活動的形式則更加靈活,能同時擺脫時間和種植區域的限制。就種植時間而言,個性化種植也能使幼兒按照植物的生長特性自行安排。實施個性化的種植教學活動,安排幼兒把飲料瓶子制作成花盆,將銅錢草種植在花盆中,把花盆放在陽光充足的區域。此外,在種植課程中,還可以豐富植物的造型,使用PVC管道即可,把四季蘭種成一排,能呈現出非常好的視覺效果。用厚實的蛋殼種植大蒜,非常簡單,又很美觀。個性化種植無論是空間安排還是時間安排都非常靈活,幼兒進行個性化種植也不需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去照料這些植物。比如在種植大蒜時,幼兒能近距離觀察到大蒜是怎樣從一個蒜瓣中長出一株蒜苗的,這種近距離的觀察活動,會讓幼兒感到趣味無窮,也能極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是詳細記錄日期和大蒜的生長情況,大蒜發芽的日期,大蒜長出第一片葉子的日期,蒜苗的高度。在生活化的課程教學中,幼兒需要與他人合作,也要對種植活動進行規劃,這會有效培養幼兒的團隊意識和責任意識。
(4)物盡其用強化幼兒主體意識
將回收盒放置在游戲室內,回收盒也是百寶箱,能將游戲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廢舊材料收集起來,比如花生殼、黃瓜種子、蕓豆種子等等。回收的物品還有舊掛歷、舊書本、紐扣、別針等等。在完成集體游戲活動后,幼師會帶領幼兒們一起將信封、吸管、牛奶箱收集起來。用這些廢棄的物品進行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可以是對百寶箱里的物品分類,進行手工藝品的制作。當課程游戲需要材料時,從百寶箱里尋找即可。以丟沙包游戲為例,如果沒有沙包,就用百寶箱里的物品制作一個沙包。此時幼兒就會在心中產生自豪感和滿足感,從而得到非常好的游戲體驗。另外,幼兒還能從百寶箱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對活動區域、游戲區域進行裝飾,這樣的活動形式會使幼兒對各種廢棄物品有濃厚的興趣,更能喚醒幼兒的主體意識。
(5)改變評價機制
判定幼兒園生活化、游戲化是否達到預期的標準,應當發生改變。幼兒園將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結果難以被人明顯發覺,更多體現在過程中,因此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這一教學方式改革的成果判定應有所改變。將注意力從結果轉移到過程,是最重要的一項評判機制改變。對于課程游戲化、生活化的評判,不應只評判其結果,任何一位幼師在這一過程中所做出的嘗試都是促進課程游戲化、生活化改革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幼兒園原有對于課程的評判標準不能被全部放棄,切忌為生活化、游戲化的轉變而忽略本質的課程學習。綜上所述,評判機制的改變應是化單一為豐富,將過程與結果同時納入評判標準,多元化評價幼師的教學質量和幼兒的發展情況。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改變傳統的評判標準,重視學習過程很重要。應以長遠的眼光看待課程生活化、游戲化,利用此種方法培養幼兒的學習思考能力,使其在幼兒身心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改變評判機制,是實現這一教學改革的重要策略。
綜上所述,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現存問題包括教學目標過于寬泛,主題課程已固化,教學途徑淺顯單一,游戲化課程超出幼兒理解。為科學發展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應加強幼師隊伍建設,注重改善家長的教育觀念,組織個性化種植活動,物盡其用,強化幼兒主體意識。
參考文獻
[1]趙穎.“課程思政”視域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實踐策略——以“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