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金文
摘 要:生態課堂指的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需求為教學方向的一種課堂模式,它旨在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而在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對話式教學”是實現生態教學目標的有效方法。基于此,本文將對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對話式教學”模式的價值進行簡析,并從創設積極的對話情境、設置驅動性課堂任務、創建互換式教學模塊、引進生活性數學問題、開展實踐性數學活動、建設信息化交流平臺等方面分析“對話式教學”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1-013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1.046
在基礎教育變革和發展的過程中,生態課堂的理念得到了廣大教育者的認同和關注。而對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的“對話式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和分析,是為了優化生態課堂的形式和內容,讓小學生在對話與交流的過程中實現思維的碰撞,促使他們在對話中增強數學能力和綜合素質。以下將對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對話式教學”的價值和有效實踐策略進行探究。
一、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對話式教學”模式的價值
生態課堂與“對話式教學”模式都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地位,而在小學數學的生態課堂中應用“對話式教學”模式,對數學教學和學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對話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構建生態課堂。在對話與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會以學生的感受為主,引導他們表達自身的真實想法,讓學生和教師展開積極的互動和溝通,在這個過程中,生態課堂就能建立起來。其次,“對話式教學”模式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1]。在對話的過程中,學生會充分調動自己的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組織口頭語言并展開口語表達,這就活躍了小學生的思維模式,提升了其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對話式教學”模式的實踐策略
(一)創設積極的對話情境,引發學生的交流欲望
小學生的交流欲望是他們展開對話的前提,如果教師能夠為學生創設特定的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那么學生就能主動開啟互動交流,也就是說,教師應對當前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展開對話和交流,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教師在生態課堂中應用“對話式教學”模式,為了引發學生的交流欲望,可以創設積極的對話情境,從數學教學內容中提煉出具有互動性質的對話場景,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通過對話和互動分析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具有強烈趣味性和引導性的情境中自發地展開互動和交流,并深入到情境中分析和體悟數學知識。同時,教師也要強化學生在對話情境中的主體地位,選取學生熟悉的場景作為創設語境的起點,讓學生主動開口表達,并能借助語言表達的方式鍛煉思維的靈活性。由此,小學生不僅能夠增強思維能力,還能更加扎實地掌握數學知識。
在當下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對生態課堂的理解程度還不深,他們將“對話”理解為“課堂提問”,這就使得他們在數學課堂中以“是或不是”的問答方式展開提問,既沒有根據課程內容設計對話情境,也沒有引發學生主動交流的欲望。因此,為了充分激發小學生的能動性,為建設生態課堂打好基礎,教師可以結合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興趣點,創設積極活躍的對話情境,以語言引導、媒介資源等途徑和手段,激活學生的對話思維、增強其互動欲望,為小學生提供模擬化、趣味化的情境學習模式,調動他們的積極情緒和能動性,讓他們能夠在產生興趣的前提下展開對話交流,以此強化生態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設置驅動性課堂任務,推動學生的合作交流
學生間展開合作交流是建設生態課堂的重要途徑,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那么“對話式教學”模式就能發揮出預期的作用,基于這一邏輯要點,教師應致力于探索能夠推動學生主動展開合作交流的方式,而驅動性的課堂任務就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因此,為了建設生態課堂,教師可以將推動學生合作交流作為重要教學方向,從數學課程教學的內容中提煉出重點和難點,將其作為設計和布置任務的素材,并通過設置驅動性課堂任務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地與其他同學展開互動和交流,共同探尋數學問題的奧秘,從而掌握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如此,學生既能掌握與人交際和互動的能力,也能在合作的過程中解決數學學科的重難點問題,繼而達成提升數學知識運用能力和邏輯思維的目的[2]。
大部分教師雖然認識到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也會在課堂中創建合作學習小組,但是他們所采用的合作學習模式具有極強的隨意性,沒有針對教學內容設置驅動性的任務,這就導致學生很難通過合作交流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所以“對話式教學”模式的作用也就不明顯,生態課堂也沒有扎根于小學數學的土壤中。針對合作學習效果不佳、“對話式教學”模式未能發揮應有效果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深入解讀課程內容和小學生思維特點的基礎上,設置具有引導性和驅動性的課堂任務,在課堂上以數學任務單的形式,將學習任務的具體內容、要求和規定時間等展示出來,讓學生在任務單的指導下,明確自身需解答的問題和完成的任務,助力學生展開合作交流,讓他們主動產生溝通和互動的欲望。同時,也要指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由此,數學教學中就會構建起以學生主動對話、共同探索為特征的生態課堂。
(三)創建互換式教學模塊,啟發學生的對話意識
互換式教學模式指的是教師和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以教師的角度展開備課和教學工作的一種模式,它不僅能夠啟發學生的對話意識,還能夠為建設生態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為了啟發小學生的對話意識,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建互換式的教學模式,調換師生之間的角色范圍,將學生視為課堂中的“教師”,通過創建輪換制度的方式,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教師角色,并引導學生以教師的視角看待問題,讓他們在教學準備期、課堂教學階段等環節中產生對話和交流的意識,積極與同學和教師展開互動。同時,也應要求學生從教師的角度入手,對課堂教學中的內容和取得的具體成果進行復盤和反思,找出學生和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由此,小學生就能通過別樣的視角看到更加廣闊的天空,他們不僅強化了自身的對話意識,還能鍛煉表達技能、增強靈活性的思維。而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中,教師的傳統思想極為深厚,他們一直秉承著傳統和固化的教育理念,沒有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也沒有建設生態課堂,在如此固化和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會被削弱。
對于上述分析中提到的學生自主對話意識不強的問題,為了激發出“對話式教學”模式的作用,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互換式教學板塊,將其作為常規的教學環節,給予學生自主體驗數學教學的機會,讓學生從教師的角度出發,與教材、教學工具、學生等教學元素進行互動和對話,并從中獲取有效信息,深入理解教學以及數學學科知識的本質。由此,小學數學不僅能夠構建生態課堂,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深度思維也能得到增強,他們也能掌握利用對話和互動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四)引進生活性數學問題,營造課堂的對話氛圍
環境和氛圍對小學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果數學課堂中擁有開放、活躍和包容性的氛圍,那么小學生就能在氛圍和環境的感染下生發起自主對話的欲望,他們也會更為深入地思考數學概念、論證數學問題,并探索出解決問題的創新化路徑。所以,為了在課堂中營造對話的氛圍、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實際效率,教師可以引進生活性的數學問題,選擇與小學生生活環境、年齡特點等相關的生活現象、生活實物等,將其設計為數學問題,并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以此幫助學生調動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儲備的支持下充分理解數學問題,從而促使他們在理解問題的基礎上產生主動對話的意識。
在以傳統數學教育理念為主導思想的數學課堂中,部分教師既沒有在課堂中引入生活化的數學問題,也沒有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設計課堂教學流程,在這樣的課堂模式中,小學生很難有對話和交流的機會,他們的思維能力也處于緩慢發展的狀態。因此,為了推動生態課堂的形成和發展,在課堂中營造積極的氛圍,教師可以結合數學教學的內容和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引進具有生活現實性的數學問題,借助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讓學生在熟悉且感興趣的生活場景、生活現象等元素中深入理解數學問題,并通過積極的對話和交流解決問題。同時,教師也要準確把握學生的思維空白期,以追問和反問的形式,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潛能,讓他們針對生活問題展開深入的思考和討論。由此,生態課堂和“對話式教學”模式的作用才能得以體現[3]。
(五)開展實踐性數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對話能力
小學數學是一門對實踐性具有較高要求的科目,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展開實踐活動,那么小學生就能提高對話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角度也會向著多元化的方向邁進。因此,在以“對話式教學”模式為特色的生態課堂中,為了提升學生的對話能力、增強小學生的多元化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開展實踐性的數學活動,根據課內教學的實際內容或者體現出的重難點知識,制訂詳細規范的活動計劃,以激勵性的話語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為學生提供自主實踐和深入探索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對話解決實際數學問題。在學生對話能力不斷增強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會愈發靈活,他們既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也能通過高效簡便的方法解決問題。然而,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都未能在數學教學中合理地引入數學活動,這就使得學生很難擁有驗證理論知識的機會,他們也無法在實踐中提升對話能力。為了改善理論與實踐教學脫軌的教學現狀,激發出生態課堂和“對話式教學”模式的作用,教師可以從教材內容和小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出發,設計和開展實踐性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對話技能和溝通能力,促使他們在思維的轉換中找尋解決問題的創新方法。通過以上的教學方式,生態課堂的種子就能在小學數學的土壤中生根發芽。
(六)建設信息化交流平臺,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
課后復習環節也是展開對話和交流的良好時機,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溝通和交流,那么小學生就能鞏固自身的學習成果。因此,為了強化生態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將“對話式教學”模式運用于課后復習環節,通過建設信息化交流平臺的方式,為學生搭建溝通的橋梁,強化學生的溝通意識,讓學生能夠在家長的引導下與教師、同學展開互動和交流,共同商討數學問題的解決辦法。同時,教師將信息化的平臺作為學生溝通和互動的載體,也擴大了學生的對話范圍,及時解決了學生在課后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這對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也產生了重要影響。由此,學生既能深化對數學知識的印象,也能在滿懷信心的情況下提升數學學習能力[4]。而在現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僅僅將信息化的交流平臺作為家校溝通的一種方式,沒有將其視為一種教學資源,這就在無形中阻礙了師生和生生間的有效交流。對此,為了鞏固小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手段,建設課后溝通平臺,讓學生能夠及時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使得他們能夠通過互動和溝通夯實自身的知識基礎,這樣,小學數學教學中就能確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生態課堂的教學效果也會逐漸加強。
(七)建立互動式評價機制,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數學生態課堂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重點培育目標,如果教師能夠以多元互動的方式展開教學評價,那么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能增強。因此,在“對話式教學”模式中,為了增強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可以建立互動式的評價機制,讓學生成為評價中的主體,使得他們能夠在生生互評、小組互評等評價方式中展開溝通和交流,并在與學生和教師平等交流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優勢。但是,在現有的評價機制中,部分教師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考核和評價小學生的標準,這就削弱了評價機制的公平性,也不利于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針對上述種種問題,為了建設學生全面發展的生態課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口頭互動的方式展開評價活動,讓學生能夠接受多方的評價,使得他們客觀且全面地了解自己,以便他們針對性地彌補自己的不足,由此,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能有所提升。
三、結語
“對話式教學”模式是建設生態課堂的一個有效方法,它能夠讓學生產生主動開口的欲望,并通過對話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問題,而在對話的過程中,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都能得到提升。所以,為了建設有效的“對話式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積極的對話情境,設置驅動性課堂任務等實踐策略開展教學活動,以此推動生態課堂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王靜.小學數學對話教學的實施策略[J].亞太教育,2020(1):103.
[2] 楊俊.“對話式教學”在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的應用探討[J].中外交流,2020(16):360.
[3] 劉靜華.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3):331.
[4] 王小文.小學數學互動式對話教學的探究[J].新智慧,2020(3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