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社會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而在我國的教育上,為了讓教育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速度,也在不斷的對教育方式進行改革。而核心素養就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一個標志,隨著社會中對人才的需求供給方式出現了變化,需要更多具有綜合素質能力的專業人才,通過核心素養的教育方式,就能夠很好的與現階段社會發展的特點相契合,為我國的發展提供更多可用的人才。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同樣也要基于核心素養的要求,對現有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體現出核心素養的優勢性,讓學生得到更好地培養。基于此,本文就以核心素養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為切入點,對如何在保證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提出一些策略,希望借此能夠給給實際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 ? 核心素養? ? 初中信息技術? ? 教學策略
引言:
在現如今的社會中,隨著信息技術與計算技術的高速發展,幾乎各行各業都會用到計算機,人們對于利用計算機進行工作也不再感到陌生。我國從小學階段就開始了對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學,一直到高中階段都在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讓他們不會與社會的發展脫節。
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應當作出相應的改革,讓其在教學中體現出核心素養的特點,這不僅能夠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還能使學生從整體上得到綜合性的培養。
一、核心素養簡析
在我黨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了關于立德樹人的要求,并且要求將此理念滲透到教育的各個角落,于是在2014年,教育部就研制引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同時在意見中,提出了教育部將專門針對各階段的學生發展特點,制定具體的核心素養體系,便于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培養。而在核心素養的價值定位上,就是要通過宏觀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各個中小學中,實現對現目前教育改革的目標,讓我國的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的發展。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自己應當掌握的能力,然后不斷培養他們學習的能力,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在核心素養的教育原則上,首先就是要堅持以科學性的原則進行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以人為本的中心,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與自身的規律,科學合理的選擇具體的教學方式。其次,注重時代性。教學的方式應當體現出時代性的特點,根據現目前我國發展的方向,提供更多專業的人才。最后就是要強化民族性。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強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增強他們的認同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基于核心素養的基本原則,將其運用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能夠在信息教學的過程中,同步對學生的各種必備能力進行培養,幫助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上奠定堅實的基礎[1]。
二、核心素養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主要表現
(一)文化基礎
基于核心素養,在對初中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的文化基礎教學,讓他們能夠掌握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知識,完成對知識的積累,便于他們在后期能夠運用大量的知識積累,去進行學習與工作。在文化基礎上,他們的審美情趣也是要進行培養的環節,要使他們擁有藝術知識、技能方法,能夠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以客觀的角度對文化進行發現、感知、欣賞、評價。除此之外,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主要就體現在他們的思維、質疑、探索上面,能夠在運用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實現對世界的自我探尋過程。
(二)自主發展
初中階段的學生,不管是身體還是思維、理解能力上都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大多數都還處于發育階段。因此在早期就對他們的自主發展意識進行培養,能夠較好的讓他們養成一個正確的學習方式,這對于他們后期的學習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在初中階段的學生自主發展中,主要就表現在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主觀能動性、自我管理上面;而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就可以根據核心素養自主發展的要求,在教學中不斷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三)社會參與
雖然說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是一種技術性的教學過程,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增強學生在社會參與的程度。而在核心素養的社會參與中,就以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運用為主。針對這些不同的內容,教師在對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就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將這些融入進去。如在國家認同上,在學生運用計算機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目前我國在信息技術與計算機軟、硬件開發上的成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等,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增加他們對國家的認同感[2]。
三、基于核心素養初中信息技術高效教學策略
(一)貼近學生生活設計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
初中信息技術的學習首先就需要學生對這門學科感興趣,以興趣為切入點展開教學,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學生也更能夠理解初中信息技術中的知識點,愿意主動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就需要清晰地了解到初中信息技術教材中的不足與局限性,很多知識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脫節,讓他們無法理解其中蘊含的知識點。所以在核心素養的前提下,就需要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根據教材中的內容、知識點,設計與學生生活貼近的課程;以生活為基礎,不僅可以增強課堂的生活性,還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探索相關信息技術的能力。如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己利用計算機進行繪畫,在繪畫的題材上,可以讓他們選擇學校中的事物、也可以選擇生活中的事物,將其呈現在計算機中。通過此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提起興趣,還能讓他們在操作的過程中,不斷熟悉計算機的使用,提高他們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在核心素養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設置,應當以初中階段學生的發展特點相契合,從他們熟悉的事物出發,才能更好的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主動投入到信息技術的學習中,進而實現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讓他們得到綜合性的培養。
(二)科學沖浪,學會篩選信息
信息意識是指個體對信息的敏感度和信息價值的判斷能力,也是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之一。而在現階段的社會中,得益于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讓信息的傳播速度提高,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多元化;但是在這些信息中,就存在著很多不真實的信息,這就需要查看信息的人有著一定的判斷能力,能夠對虛假的信息進行篩選。對于網絡中存在的大量信息,作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能夠對信息進行篩選;讓他們學會在遇到問題時,采用正確的方法,從網絡上獲得答案。在核心素養的內涵中,也將科學精神納入其中,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采用科學的方式對信息進行理解,學會運用所學習到的科學知識技能,對問題進行解決。這其中就包含了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索的基本要點。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將這些內容融入到教學中,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敢于運用自己所學的信息技術,去探索世界,了解世界,進而讓他們的思維方式受到影響,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3]。
(三)主題活動,堅持正向引領
以主題活動的形式,展開對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是現階段在信息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模式。相比與任務驅動教學,主題活動教學更加具有目的性,同時在學生進行主題活動時,不會感受到任務驅動的緊張感,而是以一種輕松、歡快、活潑的形式進行學習。結合核心素養的要求,在信息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將教學內容進行設計,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在主題活動的題材上,可以是愛國主義、正能量、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等內容。以愛國主義主題活動為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從網絡上收集關于愛國主義的視頻、文字、圖片;然后集中對他們收集到的素材進行播放,并在播放完成之后,對他們所尋找的愛國主義內容進行評價,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操。通過主題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通過運用學習到的信息技術去尋找素材,還可以在讓他們在尋找素材的過程中,提高他們對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經過主題活動的展開,將核心素養與信息技術相結合,以正向引領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以此來實現高效教學。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應當主動將核心素養的內容融入進去,實現核心素養與信息技術教學高度契合的狀態,以此來對學生展開相應的教學工作。通過此方式,也能夠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并且在整體上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培養。
作者單位:林燕麗? ? ?山東省菏澤市山大附中實驗學校
參? 考? 文? 獻
[1]熱依扎·木沙汗. 基于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有效教學分析[C]// 2020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新研究大會論文集. 2020.
[2]袁珊.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有效教學[C]// 2020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三). 2020.
[3]邱宏勝.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思考[J]. 計算機產品與流通, 2020(02):23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