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摘要:班主任是學生的引導者,其一言一行將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和思想。為樹立學生的自信、保障學生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高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加強激勵教育方法的運用,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經常性的鼓勵,從而有效消除學生的自卑、自閉、消極心理,讓學生具備極高的自信和更高的熱情去生活和學習。本文就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實施激勵策略的必要性展開討論,提出了相應的實施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勵策略
引言:高中是學生發展的關鍵階段,學生是否具備堅韌的意志和良好的抗壓能力將直接關系到其能否順利畢業。作為高中班主任,在此關鍵時期,不能一味地將學生的成績放在首位,同樣要注重對學生心理素質、道德品質的塑造,通過語言激勵、目標激勵等策略,重新燃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具備更加積極、堅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上和學習上的困難,因而,高中班主任深刻意識到激勵教育重要性,把握激勵教育方法的原則,既不能對學生“聽之任之”,也不能對學生過度苛責,找到激勵教育和懲戒教育的平衡點,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實施激勵策略的必要性分析
對于高中生而言,及時、有效地激勵比其他任何方式都更加直接、有效,通過目標激勵、語言激勵、行為激勵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精神狀態、道德行為表示肯定,從而煥發學生的力量,讓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同樣,激勵教育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具備較強的精神力,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壓力下,難免會出現身心疲勞的現象,從而出現一定的厭學情緒,通過合理的激勵,能夠讓學生從厭惡的情緒中脫離出來,消除部分學生的不良心理,從而在后續的學習中保持更加積極的心態。最后,實施激勵策略也有助于拉近師生關系、增強德育教育效果。當代高中學生長期處于較大的學習壓力中,缺乏和班主任的交流,導致其對班主任懷有一定的距離感,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對班主任有畏懼感,學生和班主任之間難以形成一種“亦師亦友”的和諧關系。通過激勵教育,讓學生深刻感知到來自班主任的關懷,有效增強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在這一機制的促進下,整個班級涌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此氛圍下健康地成長。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實施激勵策略的路徑
(一)注重評價,實現公平激勵
為提升激勵教育的有效性,班主任可以制定相應的教學評價表,針對學生的技能水平、學習能力、課堂表現、課業交流活動發起綜合性評價工作,并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登記記錄,為后續學生的評價和激勵提供科學參考。例如,對于一些在生活中、學習上表現優良的學生,班主任要對其進行鼓勵,可以在全班同學面前對其進行表揚,讓學生樹立“榜樣”意識,讓其他同學也能積極向這些學生學習。在教學環節,班主任可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的課堂表現、考試成績、課業成績記錄下來,并在學期前、學期中、學期末三個時段繪制相應的評價圖,在完成表格登記、學生評價搜集等工作之后,班主任在各個環節所整理到的評價信息集中起來,對學生的能力、思維發起科學、正面的評價活動,對每個學生都投入相應的關注,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教育策略,以公平意識達成“激勵教育”的高級管理目標。
(二)注重表揚,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
口頭上的激勵和表揚是一種較為直接的激勵方式,對學生具有很強的認可力,且對于學生而言也會更容易接受。班主任口頭上的激勵,不僅僅局限于對學生行為的“對”與“錯”的評價,更多的是對他們行為的鼓舞和認可,讓他們產生一種成就感,讓學生能夠繼續去堅持做一些正確的事。例如,最近班上發生了幾起口角事件,幾位學生因為小事而鬧得不可開交,另一位同學表現得非常好,及時勸阻了口角事件的發生,這時班主任就可以找到當事人,對其進行口頭上的教育,而對于這位“勸阻”的同學,教師則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表揚,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讓學生學會辨別好壞,善惡,并讓每一位學生能夠具備友好的心態和同學融洽相處。
(三)同學相互激勵,擺正學生的心態
學校除了教師更多的就是同學,同學之間相對教師了解得更加深刻,且學生在課余生活其他同學會更加了解,借助于同學之間的評價和激勵,能夠挖掘其他同學身上的閃光點和缺點,對于閃光點,需要將他樹為榜樣,對于缺點,則需要在同學的幫助下加以糾正。因而,班主任可以在期末開展一次總結大會,其內容是關于學生這學期的表現,不管是生活上、學習上,同學時間都可以相互討論。比如,張明同學起來說:“我認為日常行為中應該要具備很好的態度,要始終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在生活中要樂于幫助他人”等,在同學們總結后,班主任再對其進行總結,好好接受學生們的觀點,讓學生發現其他同學身上的閃光點,無形中規范自身的行為、言語及學習習慣。
(四)注重目標激勵,促使學生爭相往前
目標激勵能夠讓學生為了達到某一個目標而不斷奮斗,在學習上勤懇認真,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需要班主任經常性地設置目標,在目標后設置一些獎勵,例如當班級英語成績平均分達到110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看電影、研學旅行活動。這種激勵具備較強的鼓舞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激發,為實現這個目標更加努力地學習。
總結:激勵教育是更傾向于一種心理上的教育,它不僅能夠有效拉近師生距離,還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生活觀念,從而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保持更加優良的心態面對生活上、學習上的困難。高中班主任要深刻意識到激勵教育的重要性,積極繪制評價表,將其作為激勵教育的標準,并積極對學生進行行為和口頭上的鼓勵,無形中規范學生的行為,養成其優良的道德品質,為其今后的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明燕. 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C]/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一).[出版者不詳],2021:624-626.
[2]陳志軍.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9(1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