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義 張淑麗 黃海

[摘 要]2018年教育部在全國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大會上提出要進一步深化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按照“創新性、高階性和挑戰度”的要求打造一批全國示范性“金課”。依據“金課”建設的“兩性一度”標準,我們對“軟件項目管理”課程的授課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式和學習要求進行教學全過程的再設計。重構的教學設計注重高階性,豐富教學活動方面注重創新性,考核要求方面增加對師生的挑戰度。
[關鍵詞]兩性一度;軟件項目管理;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2) 03-0110-03
2018年教育部在全國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大會上提出進一步深化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要求強化“創新性、高階性和挑戰度”,打造一批全國示范性“金課”,逐步淘汰“水課”。根據教育部要求我們軟件工程專業以工程教育認證為契機,對本專業課程進行全面梳理和重構,適當增加課程難度、挖掘課程深度、提高課程學習挑戰度。教學實踐證明這樣做切實提升了專業教育教學質量,取得了良好教學效果。[1-3]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軟件項目管理”是軟件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在軟件項目開發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課程屬于多專業交叉學科,涉及經濟、法律、管理、心理等學科,對工科專業學生來講有點偏“文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感覺乏味,教師在講授的時候也往往因缺乏實際項目經歷而顯得“紙上談兵”,從而使得本課程教學過程出現“兩難”的尷尬處境。[4-5]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課程教學內容難度不夠。本課程的基本知識點都是從實際工程項目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課程主線是項目管理,是項目管理知識在軟件開發中的應用。隨著工程實踐中應用的技術路線、開發工具、工程理論的改進和完善,在課程教學中,也要不斷增加課程的深度、廣度和難度,凸顯課程教學內容的實際應用價值。第二,課程教學活動不夠豐富。在以往的課程講授中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在聽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感覺乏味無趣,教師在講的過程中由于得不到學生反饋也可能情緒不高,導致課程教學效果不好。第三,課程考核方式較為單一。本課程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較多,運用筆試考核方式,往往是學生在考試之前下點功夫背一背,就能夠順利通過期末考試(筆試),但是未必會對這些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進行實際應用。
“兩性一度”的“金課”建設標準,為本課程指明了教學改革的方向。按照新思路在授課過程中,我們采用大量分散案例來解釋和驗證“軟件項目管理”基本知識,同時采用綜合的方法將各個知識單元有機整合起來。我們結合實際崗位工作需要,針對軟件項目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探討高階的教學內容,并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在課程考核中,我們重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通過項目實踐來理解和掌握本課程的知識點,提高課程學習的挑戰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6-8]
(一)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基于“金課”建設標準要求,改革傳統工科課程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解決復雜軟件工程問題為中心,進行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式和評價形式的再設計,把“軟件項目管理”打造成為軟件工程專業的“金課”。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方法,教授“高階”知識,優化課程考核方式。在授課過程中,對教師和學生都要提升挑戰度。[9]
(二)本課程的教學目標
第一,理解和掌握軟件項目管理的基本原理、概念,并能夠運用基本決策方法制定軟件項目開發計劃,實施項目的跟蹤監控。第二,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能夠正確評價軟件項目實施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并養成軟件工程師的職業道德,形成遵守職業規范的習慣。第三,培養組織軟件項目實施的管理能力,理解軟件項目開發過程中信息傳遞的重要性,培養溝通交流的能力。第四,針對復雜軟件項目,能夠應用課程所學知識制訂軟件開發計劃,合理利用資源、高效組織人員、有效進行過程控制,實現軟件項目開發目標。通過本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培養學生軟件開發項目管理能力、組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
二、本課程教學設計重構的原則
“兩性一度”是“金課”建設的標準。在課程的教學中,要按照人們的認知習慣,有層次地穩步推進。在對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講授中,可以采用“低階”的策略,但是對這些原理、方法僅僅是理解和掌握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采用“高階”的策略,對基本知識點進行分析、評價和創造。在教學設計中“低階”是基礎、是支撐條件,“高階”是升華、是價值所在,要把兩者有效結合起來。課程教學內容多數要采用高階的教學方法,只有少數基礎內容采用低階教學方法。“創造性”指在學習過程中不是簡單進行知識點的推送,而是在解決實際復雜工程問題中,對解決方法的探究、推理,讓學生與知識點產生“共鳴”,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創造”。“挑戰度”指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師而言具有一定難度,對于學生學習過程而言也具有一定難度,雙方都不能“輕而易舉”地完成,意味著教師要在課程上多投入,學生要在課程上花精力,這是雙方共同努力的過程。[10]
(一)教學設計體現“高階性”
“高階性”就是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分析、評價和創新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和高階思維能力。傳統的學習過程中,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劃分出課程重點和難點,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進行重點講授,一些重要內容要求學生理解、記憶,并能夠做到初步應用。但是在教學設計中,較少涉及高階的教學活動,例如項目情景再現、課堂案例研討、學生分享心得等。[11]
在“金課”建設中,要把原來很多基礎內容放到課下讓學生自學完成,課上要進行較多的高階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學生更多地參與,讓學生成為課堂“主角”,“不僅要帶耳朵來聽,還要張嘴來研討”,從而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身體力行來為人師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在工程實踐中科學嚴謹、開放合作、認真自省、勤奮務實。
(二)教學活動體現“創新性”
“創新性”指課程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要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相吻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手段、多種方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共同探討、一起學習,實現教學相長。例如在“軟件項目管理”課程講授到“團隊管理”的時候,就可以和學生共同探討寢室文化建設問題,也可以探討諸如你愿意和什么樣的人做隊友,或者你和隊友之間如何加深感情,甚至可以談在玩電子游戲的時候你們的團隊是如何協作的,從而讓學生理解團隊管理的重要性。又如在講授軟件項目實施對社會可持續發展影響的時候,可以和學生探討“滴滴順風車”問題,還可以結合現在眾多“搶票”軟件的社會影響,讓學生深刻理解軟件項目的實施確實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所以要注重社會倫理、職業道德、職業規范的修養。[12]
課程講授過程要根據內容不同創新教學活動,不拘泥于已有形式。對一些沒有定論的問題可以采用課堂研討形式,對一些結論明確但又不太容易理解的問題可以采用上機演示、情景分析等形式,對一些較為基礎但是又非常重要的問題可以采用翻轉課堂、“做中學”的形式。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在線教學、線上線下相結合、案例研討、翻轉課堂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
(三)考核要求體現“挑戰度”
在“金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面臨諸多挑戰,學生也同樣面臨許多挑戰,考核的各個環節都具有相應的挑戰性。[13]對這個挑戰度的設計并非故意“刁難”學生,而是依據教學設計的三層目標,分別設計相應的考核要求,如圖1所示。
1.知識認知部分的考核
課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考察,對于學生的要求就是理解并記憶。學生經過課前預習、在課堂上聽教師講授以及課后通過工程實踐的練習,一般都能夠很好地掌握,對這部分的考核就可以使用客觀試題。
2.技能方面的考核
技能方面的考核主要是檢驗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例如針對課程教學的某個環節或者某個特定問題,考查學生是否能夠通過自己的思維分析問題、評價各種解決方案的優劣,并通過有效的團隊協作、操作實踐,高效地解決問題。這類題目不僅要求學生完成項目的要求,還要求學生協同完成項目,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實際問題。這類題目更接近生活、工作的真實“需求”。
3.態度方面的考核
教師在考查學生的情意目標時通常會想到“申論”,讓學生學習后能夠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給出自己的主見。其實這項考試是非常難的,因為太功利,學生通常會“押題”,提前準備好相關內容,到考試的時候再背下來,從而完成考試,這不符合考核要求。同時,組織學生參加這類題目考查的時候,通常是給學生開放的答案,沒有唯一的,學生之間不僅是相互競爭的關系,還可能是相互學習、相伴成長。考查學生的時候要關注他們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使得在課程內容學習完成后實踐內容也完成了,這樣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就會伴隨課程過程而提升,從而達成教學的“情意目標”。
推進各門課程按照“兩性一度”的“金課”建設標準進行教學過程再設計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需要循序漸進地推進。全面落實“加強金課建設、規范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要進行頂層設計,制定總體方案。我們對“軟件項目管理”課程根據“金課”建設標準要求,進行了初步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這是一項長期工作,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持續地改進和完善,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湯智,計偉榮.金課:范式特征、建設困局與突圍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20(11):54-59.
[2]馬浚鋒,羅志敏.什么是大學“金課”:學生如是說[J].江蘇高教,2019(5):60-66.
[3]司馬朝坦,魯平,孫琪真,孫軍強,劉德明.一流工程學科“金課”課程改革模式構建——以華中科技大學“光纖光學”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5):183-188.
[4]唐光義,張淑麗,張宏國.“軟件項目管理”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2):29-30.
[5]張淑麗,張宏國,唐光義.面向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構建 ——以軟件工程專業為例[J].高教學刊,2020(3):34-36.
[6]朱艷紅,張立.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時代價值與模式構建[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1(33):54-56.
[7]黃榮.“雙一流”背景下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思考[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1(30):12-15.
[8]張宏國,張淑麗,唐光義.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型本科專業集群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5):11-14.
[9]唐光義,高俊鋒,李繼革.課程思政在專業課程中的實踐探索——以“軟件項目管理”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19(19):103-105.
[10]宋專茂,劉榮華.課程教學“兩性一度”的操作性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12):48-51.
[11]劉寶勝,任曉霞,趙新新,閆曉燕,趙菲.基于“兩性一度”的云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以材料科學基礎課程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1(17):81-83.
[12]任林芳,任志芬.“兩性一度”標準下殷商文化旅游英語“金課”打造路徑探索[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1(3):146-147.
[13]宋專茂,江波.課程教學“兩性一度”評價的指標建構與實施方法探索[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21(2):62-67.
(責任編輯: 王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