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悅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學前教育的價值和地位日益凸顯。高校在培養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時,應注重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導向,做好精細化的教學設計,從拓寬學生的發展路徑出發,調整教學思路。同時,高校學前教育的專業教研人員應注重合理設置專業課程、創新實習模式、加強師資建設等,形成高效、全面、創新的職業素養培養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路徑
引言
隨著學前教育事業的高速發展,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也蓬勃發展起來,成為培養應用型學前教育師資的一支重要力量。當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布點在快速增加,師資隊伍的質量保障還需提升,面對新的形勢和社會需求,本文重點分析了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路徑。
1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現狀
1.1職業態度不夠積極,缺少一定的教育情懷
在職業態度方面,用人單位人員普遍認為,對學前教育工作的熱愛是從事幼教工作的先決條件,只有專業素養高的幼教從業者才能感受到專業的樂趣,對工作有更高的熱情,對兒童也才能充滿愛。但實際情況是不少幼教從業者的職業情感不牢固,對幼教事業的感情投入不夠,對幼兒缺少奉獻精神和關愛精神,職業的認同感較低,缺乏對工作的興趣和責任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幼教工作中,進而導致幼兒教師的離職率偏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教事業的健康發展。
1.2專業知識內容與實踐脫節,與崗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1)教材內容滯后,特色與創新不足。不少高校的專業課程體系陳舊古板,缺乏靈活性,在教材選擇上還采用普通本科院校的教材,沒有基于市場需求和專業標準來選擇,與培養目標要求有一定差距,導致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理論與實踐脫節。(2)教學方式不給力。有部分高校缺乏對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忽視了該專業的師范性,在學科知識和專業知識方面缺乏系統建構,比如在保教知識與能力,游戲活動組織、環境創設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方面,直接與崗位需求對接還有一定差距。(3)課程設置不合理。在藝術課程的設置方面,一方面存在由于不少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功底基礎薄弱,導致開設的諸如鋼琴、舞蹈、繪畫等技能課程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有些學生存在畏難情緒,甚至放棄了藝術技能的學習,導致走上工作崗位后藝術專業技能的缺失。另一方面,有部分學校在這些藝術課程開設中,只注重了吹拉彈唱等藝術技能的專業性,忽略了在未來工作崗位中如何進行對話,即教育性較為忽視,導致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雖然自己有一些藝術特長,但對兒童的藝術教育有些手足無措,缺乏課堂表現力。
1.3理論學習與實踐融會貫通不夠,專業化意識不強
專業理論知識儲備不足,在幼兒班級活動設計、反思實踐和教研能力方面比較匱乏。在幼兒行為觀察、幼兒心理分析、幼兒評價等方面還比較薄弱,理論運用于實踐還需加強。另外,由于幼兒的多動與情緒化會給老師工作中帶來很多突發問題,不少新入職教師的臨場應變能力和現場解決問題能力還稍顯薄弱,與家長溝通也存在能力不足,專業化意識還不夠強。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普遍職業能力水平未能完全達到行業期望。高校需要加強培養、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水平,這既是滿足學生個人職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滿足行業對幼兒園師資需求的需要。
2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路徑
2.1調整課程設置,提升學生專業素能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擁有多樣化的職業素養和技能。高校在對其進行職業素養培養時,應注重通過調整專業課程設置來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能。基于此,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研人員要立足時代發展要求和學前教育人才的素能需求,對專業課程進行合理化設置,豐富課程設置的現代化內涵。同時,在對專業課程進行優化設置時,應注重秉持“理論+實踐”這一基本原則,校方應完善建設實訓基地、幼兒養護實訓室等,對于資金相對不足的高校,可以通過加強高校之間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高校學前教育課程的教師要注重對現有方法予以改進,并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將專業化的課程更直觀地呈現出來,豐富課堂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以專業課程為支撐,發揮出高校學前教育的實際價值。
2.2全面精心設計,發展學生職業技能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需通過不斷加強實踐,總結經驗,才能獲得相應的職業技能。從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角度出發,高校學前教育教研人員應以學習活動為抓手,做好深度優化設計,為學習活動賦予更多、更豐富的內涵,并確保在學習活動和實踐活動中均有體現。教研人員應以“活動育人”理念為抓手,可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競賽活動,使學生獲得更多更豐富的職業體驗。在精心設計學習活動的基礎上,要做好實踐活動的組織與落實。教學實踐活動需要學生扎實掌握理論知識,并在實踐中不斷思考,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在后續的學習實踐中加以改進。
2.3把握認識規律,培養學生職業習慣
學前教育專業多為女生,在職業習慣的培養上,應遵從女性的性格特點與認知規律。這一階段的女生心智不成熟,身心發展處于關鍵期,心理活動較為復雜。在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職業習慣的培育,有助于引導學生認清學前教育內涵,培養職業情感,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習慣。為了更好地掌握學生的認知規律與認知需求,高校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實踐活動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職業需求,發現學生職業習慣養成的不足之處,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引導學生對學前教育產生更為清晰的認識,準確定位學前教育要義,將思想需求轉化為職業情感,主動熱愛學前教育這一職業,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改變以往與學前教育職業發展不相適應的習慣,滿足新時代不斷發展的學前教育發展需求。
結束語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高素質、高水平幼師的基地,既要引導學生掌握幼兒教育教學的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更要激發學生對幼兒教育的認同感,熱愛幼師職業,將投身學前教育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念,全方位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以更好地適應現代幼兒教育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劉思雨.談學前教育專業就業能力的培養[J].就業與保障,2020(11):43-44.
[2]李志凱.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方法分析[J].智力,2020(10):5-6.
[3]孟慶艷·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路徑探討[1].教育評論,2018(10):169.
[4]李少英如何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1]職業2018(10):126.
[5]許春蕾,楊阿濱,郭志超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初探[]]中外企業家,2018(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