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寧
摘要:學校體育的意義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提高學生體質水平。學校體育的主陣地有體育課堂、大課間、社團等。筆者通過對校園體育課堂有效性、社團多樣化、大課間特色化等的研究,探索出增強學生體質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學校體育 ?體質健康 ?提升
學校體育的主要任務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增強學生體質。通過學校體育課堂有效性、社團多樣化、大課間特色化研究,建立師生共同參與體育活動的機制,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目的。
一、課堂有效性 助推學生體質提升
課堂是學校教學的生命線,體育課堂是增強學生體質的主陣地。課堂的生成,從教學計劃、教學進度、單元計劃、教學內容到課時教案,都需要精心準備。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是提升課堂質量的關鍵。正如于素梅教授在《上課的門道》中所說:體育課是個大事,但也是個“囧事”,體育課是技術、是責任、是研究。如何提升課堂有效性,可以從目標、內容、評價等方面進行。
首先,教學目標要明確化。在遵循“小學興趣化”“初中多樣化”“高中專項化”的原則下,以培養學生運動興趣、關注運動負荷、技能雙提升為導向,讓學生在不同的起點上,最終達到不同的目標。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目標在制定時,切記不能空、大、泛,要根據小學生的身體、心理實際情況,設計有具體性、針對性的目標。比如:在制定籃球原地運球的運動參與目標時,有的老師會制定“培養小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目標,這個目標就過于寬泛,可以這樣制定——“在籃球運動中,充分調動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籃球運球的學習中”;在排球教學的運動技能目標制定時,有的老師會制定“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墊球的技術”目標,這個目標沒有具體性,更沒有體現分層教學的特點,可以嘗試這樣制定——“通過排球技術教學,讓學生學會自拋自墊的技術,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嘗試一拋多墊技術動作”。
其次,教學內容要合理化。小學體育新課標中,對教學內容提了一些建議。但在實際教學中,內容的選擇要合理化,要兼顧實施國家體育“三級課程”管理措施,促使學校體育教學內容既符合“課標”要求,達到授知和健體的目標,同時又能有地方和學校特色,增強學生的吸引力。例如:在做好跑、跳、投以及球類、體操等活動的同時,還可以根據學校體育教師的特長和專項,進行特色項目的教學。比如:擊劍、武術、棒球、網球等。
第三,教學評價要有效化。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雖然對教學內容提了一些建議,但沒有對教學內容教到什么程度做出具體要求和標準,也就是缺乏“內容標準”。如:排球墊球的“會”的標準是什么?熟練完成韻律操,何種程度為熟練?籃球運球中,學生學會的“會”,怎樣才能稱作“會”?課標中沒有明確要求。這就對體育老師的實際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制定符合本校校情和學情的具體指標。比如,在進行五年級籃球運球評價中,女生18秒以下,男生15秒以下為優秀;五年級排球墊球中,男生連續墊球20次以上,女生連續墊球18次以上為優秀;足球運球中,離墻5米傳接球練習中,能接到反彈球后直接踢球,男生做到連續3次以上不失誤,女生做到連續2次以上不失誤。
體育新課標中指出,老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受益。因此,老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需要因材施教,關注到不同層次學生的身體狀況,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整套評價標準,有效解決個體差異和全面性的平衡等問題,并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實施不同水平的教學。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調動學生鍛煉積極性,挖掘學生運動潛能,將普及和提高相結合。實踐發現,這些等級評定或技術考核,有力地實現了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和評價,從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學生的體質健康。
二、社團多樣化 助推學生體質提升
(一)外聘專家進校園 助力特色發展
為更好地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小學階段可以借助于學校社團來進行。社團課的開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選擇運動的機會。針對部分專業性強的項目,在校內缺乏專業技術指導的情況下,可以充分挖掘社會和家長資源,通過“請進來”的方式聘請專家進入校園擔任課程的指導老師,指導學生進行專業性的學習,同時提高體育老師的專業技能。例如:擊劍、足球、乒乓等項目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學校內專項老師空缺,學??梢匝埿M鈱<疫M校園,本校老師做助教,聯合開展體育專項教學。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擅長、喜歡的運動,盡情發展。
(二)搭建運動舞臺 綻放運動成果
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社團學習,在技術、技能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為進一步達到以賽促練的目的,學校開展班級、年級、校級之間的體育競賽活動,在活躍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的同時,更加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比如:年級組內開展“足球定點射門”比賽、“籃球定點投籃”比賽、“武術套路展示”等活動,為學生搭建運動的平臺,綻放運動的成果。
三、大課間特色化 助推學生體質提升
大課間活動,是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陣地,每天半小時的大課間活動,可以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同時,特色化的大課間活動,激發了學生的鍛煉興趣,提升了學生的體質水平。
(一)規范制度 完善提升
大課間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校園內各項制度的實施和落實。其一,校長高度重視學校陽光大課間活動,學校各行政部門集體參與,分工明確,責任到位。比如:教導處負責大課間活動時間、內容、場地的安排和落實;德育處負責大課間活動督查和宣傳;體衛藝處負責運動項目技術的指導和培訓;總務處負責各項目器材的保障……其二,特色鮮明,激趣增質。為促進大課間活動特色化,每個年級都有專屬的特色項目。比如一年級武術、擊劍,二年級健美操,三年級足球,四年級乒乓球,五年級排球,六年級籃球。每個年級組在進行大課間活動時,以特色項目為主,兼顧其他常規項目。小學階段,六年的時間,學生至少可以掌握3種以上體育技能,大大提升了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同時對于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其三,評價體系的實施。任何項目的開展,都需要一定的評價體系,特色化的大課間活動也不例外。比如:將大課間活動的計劃納入到學??傉n程體系和計劃中,大課間活動的秩序納入到每周文明班級的評比中;學生在大課間活動的表現和技能,納入到學生每學期期末考核素質表中……
(二)優化形式 激趣增效
傳統課間操以廣播操為主,多年不變的廣播操內容和集體練習形式,讓學生感覺枯燥無趣。學??梢愿鶕嶋H場地設施和師資情況,針對不同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特點,科學合理、因地制宜地設置大課間活動形式。
大課間活動采取集體與分散練習相結合、統一與自主相結合的形式,既有全校集體性的統一活動,又有以年級組、班級、小組為單位的自主活動形式,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比如:采用集體和分散相結合的大課間活動形式,先集體練習廣播操或武術操,之后以班級為單位分散進行踢毽、跳繩、球類等自主練習。同時上級部門組織大型特色團體操比賽,將體育與藝術完美結合,激發中小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熱愛運動的熱情,促進了校園體育工作的開展,推動了運動健身的普及。
(三)豐富內容 特色先行
一成不變的內容,會讓學生覺得枯燥。富有創新而變化的大課間活動,會使得學生體質健康得到全面發展。傳統體育內容與現代體育內容結合,新型項目的融入和開展,開闊了學生視野,提高了練習興趣,增強了身體素質。學校結合“一校一品”特色項目,利用大課間開展大型團體操項目,特色項目引領,從“一校一品”逐步發展到“一校多品”。特別是近年來,花樣跳繩、橄欖球、擊劍等一些新穎的項目引入到校園大課間,極大豐富了大課間內容。
體育課堂有效化、社團多樣化、大課間特色化,極大地促進了學生體質健康。同時,也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推動學校全面發展,營造了濃厚的特色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