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蓬林
摘 要:本文主要探究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在中職學校的重要性,并探討在產教融合模式下中職學校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切實可行對策。
關鍵詞:產教融合;"雙師型"教師隊伍;路徑探究
教育部門大力倡導產教融合理念,為提升人才最終培育質量,中職學校加強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有效切實的舉措[1]。
一、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1、保障人才培養目標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可以實現中職學校對人才培養的目標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對人才提出較高的需求,職業教育發展也隨著社會企業情況與高職教育“產教融合” 策略的提出而面臨一些挑戰局勢,目前多出現學生資源緊張、學生就業競爭局勢激烈的現象,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對中職學校教育質量息息相關,關系到中職學校對長遠培養人才的目標實現。隨著現代中職院校的導向發展,加強雙師型理論講授與實踐指導的高素質教師水平隊伍建設,才能在時代潮流下培育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2、加強產教融合進程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可以吸引汽車行業企業參與到產教融合項目中,與學校、教師團隊共建資源項目、共享平臺,促進校企合作的雙向融合與深度合作。校企合作可以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發揮企業育人的價值作用。一方面中職院校具備理論與技術豐富的師生資源,汽車行業企業具備最新市場咨詢與新興技術,借助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資源優勢可以吸引汽車行業相關企業參與到產教融合的項目中,促成汽車企業與中職學校達成共建平臺、資源交互的目標,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
3、促進校企合作達成
校企合作是產教融合的必然趨勢,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連接兩者的橋梁,對中職學校的發展及汽車企業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意義。一方面雙師型教師可以在教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同,促進學生參與產教融合項目中,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加強知識理論融合學習,另一方面雙師型教師可以通過在企業培訓交流中傳達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增加企業對學校教學文化的認可度。校企合作的前提是校企之間認同雙方文化。只有文化得到認同才能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理念,從而促成校企之間深度合作、協同教學,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及應用型的勞動與創造人才[2]。
二、產教融合模式下的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對策
(一)明確標準
中職學校應當依據教育部指導文件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明確的標準。學校實際因素指的是學校的相關培養目標、專業層面的設置、師資配置情況、課程體系建設、產業對應發展等等,這些因素都需要涵蓋在教師發展和認定標準中。標準的明確制定可以由學校和汽車行業企業共同參與。整體層面上要求雙師型教師具備職稱資格,需要具備行業知識理論的講授、實踐活動的指導能力。細節層面上,需要細化相關認定標準,通過分類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來提升認定標準執行的可行性和明確性,從而打造出專業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認定標準的明確性一方面可以使得中職學校與汽車企業行業保持良好溝通,做到與時俱進,推進職業教育發展。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從汽車行業企業中獲取最近市場資訊和技術信息,從而調整教學策略,為社會培養更多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二)拓寬渠道
中職學校培養目標在于通過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來培養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生人才。中職學校應當依據辦學宗旨及學校實際情況拓寬人才引進的相關渠道。一方面可以放寬人才限制,解除戶籍、畢業院校、科研經驗等層面的限制,加大高素質水平人才的引進力度,另一方面要完善人才薪酬激勵機制,對于人才檔案落戶、社保轉移、薪酬福利等層面落實到位,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加入中職學校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
(三)完善制度
中職學校應當健全人才選拔和招聘制度體系。設立科學合理的人才考核制度,為更多人才創造條件、提供發展平臺。加大社會公開招聘人才的力度,對人才的選拔注重道德品質、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層面的綜合評估,內部考核制度要依據認定標準細化初級、中級、高級考核,依據細化標準來加強對教師聘任層面的管理力度,包括教師試用期處理辦法要有完善的制度條例執行[3]。
(四)優化模式
中職學校應當利用校企合作資源探索企業定向培養途徑,優化人才培養渠道。中職學校應當加強教師與企業之間的雙向交流。一方面組織教師定期參與汽車行業企業的一線生產及技術研發工作,積累專業知識深度、加強實踐技能經驗、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學校要引進企業技術人員參與指導教學實踐或兼任顧問,加強教師在實踐活動的教學比重,引導學生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技能融合學習,促進教師與學生都可以在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中得到能力提升。
(五)創新評價
中職學校應當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體系。依據汽車行業市場及企業認可標準,學校要建立以學校評價為主導、業內評價為依據的評價機制。注重評價的多元化建設,注重企業、市場、專家三方面的評價。通過評價手段的豐富性、教學評比的科學性、實踐操作的靈活性、教師成果展示等層面來進行多角度、多維度的評價考核標準,增強雙師型教師評價的針對性、精準性,從而使得評價更具有客觀性、科學性。評價機制可以促進激勵機制構建的多元性,發揮高水平人才引進教師隊伍建設的作用,動態完成教師培養目標。激勵機制可體現在薪資待遇等物質激勵層面,也可體現在晉升平臺等精神激勵層面。學校還可以采取優化培訓工作來施展導向激勵,通過營造良好校園工作環境來施展情感激勵等。多元化激勵機制可以調動人才教師在崗位工作的積極性,促進中職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良性發展[4]。
結語
在產教融合模式下,中職學校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可以從明確認定標準、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完善人才選拔考核體系、優化定向培養途徑、創新評價機制層面進行。
參考文獻:
[1] 胡小紅. 產教融合模式下的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途徑[J]. 科學咨詢,2019(41):51.
[2] 祝春雨. 基于產教融合模式下的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途徑研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19(17):64-65.
[3] 黃躍琛. 產教融合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分析[J]. 教育教學論壇,2020(14):31-32.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課題《重慶市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的現狀及路徑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 2019-0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