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花
摘? 要:寫作活動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較高的認知難度,教師往往采取讀寫結合的方式,有效降低寫作活動的認知難度,促進寫作訓練活動的科學開展。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明確了教師開展讀寫結合活動的目的性、過程性和策略性,直接推動了讀寫結合活動的升級發展,更為學生的主體能力培養與核心素養發展提供了一條有目標、有設計、有內容、有效果的科學道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讀寫結合;有效路徑
核心素養理念強化了教師在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的質量意識和價值訴求,教師開始致力于寫作教學的人性化、趣味化、簡易化和實效化的科學創設,力求為學生搭建一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階梯。在教師的多維探究過程中,讀寫結合活動逐漸引起了教師的普遍關注和積極實踐,有效推動了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高效開展。
一、核心素養與讀寫結合的契合性
核心素養是對學生認知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等主體能力的整體要求,是一個龐大的能力訓練和素質培養的塑造工程。而讀寫結合活動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閱讀信息獲取、文本知識解讀與能力訓練提升的主體成長過程,能夠成為核心素養理念的踐行基地,也能夠成為學生兼收并蓄、厚積薄發的主體發展途徑與快樂成長道路。因此,核心素養與讀寫結合活動具有非常高的契合性和一致性。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有效路徑
核心素養為學生的主體能力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成長目標,而讀寫結合活動又為教師完成核心素養培養任務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施教支點。
1. 閱讀與簡寫的結合
閱讀是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信息獲取、知識解讀與整合處理的主體感知過程,能夠為學生的寫作活動積累大量的語言信息,使學生在完成寫作任務時有話可說、有情可表。教師可以將課文閱讀與內容簡寫相結合,讓學生先閱讀課文內容,選擇與積累語言信息,然后主觀處理課文內容,按照個人喜好整合出與課文內容一致的新材料。課文閱讀與內容簡寫執行難度較小,學生能夠輕松完成,提升核心素養。
例如,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這篇課文講述了一位身為縫紉工人生活困苦、工作辛苦、經濟拮據而又“舍得”拿出錢來為孩子買書的偉大母親形象。課文不僅語言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還具有突出的思想教育價值和德育培養目標,非常適合開展課文簡寫活動,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反復閱讀、深度考量、自主取舍,立足原文內容簡寫出一篇具有突出個性的新文章。在針對課文《慈母情深》的內容簡寫中,學生可能會偏離原有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訴求,教師不要過于在意。只要學生進行認真閱讀,積極簡寫出具有一定篇幅的作品,進行高效的信息獲取、信息內化、信息表達,就達到了本次訓練活動的目的。另外,學生也能夠在課文閱讀、信息處理與內容簡寫中感悟中心思想,達到培養主體能力與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2. 閱讀與改寫的結合
教師不僅可以開展簡寫活動,還可以實施改寫活動,讓學生針對課文內容進行改寫。內容改寫活動雖然比簡寫難度大,但是學生也較為容易接受。因此,學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自主改寫,在內容改寫的過程中,有效鍛煉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內容改寫具有較高的趣味性、簡易性、自主性和開放性,學生也具有較高的參與積極性和認知主動性。
例如,教材五年級上冊《將相和》這篇課文包括“完璧歸趙”“澠池會見”和“負荊請罪”三個故事,前兩個故事表現藺相如的機智果敢、英勇無畏,第三個故事則是表現藺相如和廉頗盡棄前嫌、重歸于好的高風亮節。學生可以在全篇閱讀與全面考量的前提下對前兩個故事進行內容縮減,重點對“負荊請罪”故事進行改寫,形成兩個故事為主體內容的新文章。由于《將相和》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學生需要閱讀大量的文本信息,處理較多的語言內容,能夠在內容刪減與信息處理中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訓練機會和培養空間,為學生提供一條循序漸進的道路。
3. 閱讀與擴寫的結合
教師可以在內容改寫的基礎上再開展難度稍大的課文擴寫活動,讓學生在原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順延拓展活動,為學生提供難度較小的語言表達訓練活動。原有課文內容能夠為學生提供文本信息積累,學生進行自主感知和主觀處理,形成良好的信息基礎。內容擴寫能夠在較為開放的狀態下引導學生進行“隨心所欲”的內容擴寫,將自己的主觀訴求融入原有課文內容中,形成一篇與原文具有關聯性、相似性的新文章。
例如,教材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是一個有前因、有后果的完整故事,故事最精彩、最悲壯、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五壯士”義無反顧地慷慨赴死,將敵人引向狼牙山,幫助大部隊成功脫險。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針對“狼牙山部分”進行內容擴寫,重點刻畫“五壯士”的外在形象、內在氣質和博愛心胸,讓“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和教育意義更加充實與飽滿。這樣,學生會積極收集一些“狼牙山五壯士”的信息,并充實到新擴寫的內容中,讓學生在心情激蕩、情緒激動中為“狼牙山五壯士”進行素材積累。
4. 閱讀與續寫的結合
教師還可以進行難度更大的續寫活動,為學生主體思想的科學表達提供更大的展現空間。這樣,原有課文內容就會成為學生續寫活動的新起點,學生也會在自主決定寫作內容走向中展現個人的語言表現能力、文學素養基礎和文化知識視野。基于課文內容的續寫活動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寫作活動,具有較高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新性,能夠為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主體能力訓練提供強大助力。
例如,教材六年級下冊《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為學生展示了一個關愛傷員、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老班長形象”,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好故事,更為后人留下一個“閃爍著金色光芒的魚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魚鉤”為線索進行后續故事的可能性探究,繼續講述承載著關愛與奉獻的“魚鉤的故事”,讓“金色的魚鉤精神”繼續傳承與發揚。通過故事續寫,學生會明白“金色的魚鉤”的真實含義和中心思想,主動、高質量地完成續寫任務,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綜上所述,讀寫結合活動為學生的積極閱讀、主動思考、自覺寫作與快樂表達創設了語言信息的輸入、積累、內化、提取與表達的體系化處理過程,能夠將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智慧和教學方法融入其中,為學生的知識解讀與能力訓練提供了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以讀寫結合活動為教學平臺,切實促進學生主體能力的發展,真正實現學生的積極閱讀和自覺寫作。
參考文獻:
[1]徐碧良. 小學語文中核心素養教學探究[J].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12).
[2]劉琴. 小學語文中核心素養教學探究[J]. 學周刊,2017(29).
[3]陳姝.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三個核心問題[J]. 華夏教師,2018(17).
[4]李作芳. 淺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