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娟
摘要:音樂課是人文學科中的核心構成部分,同時也是基礎教育領域中的必修課,教師只有積極實施音樂教學活動,才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多媒體技術是目前最為普遍、最受教師歡迎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利用生動的影像、鮮艷的色彩、有趣的內容,使課堂變得更加活潑,特別是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了音樂的魅力,從而激發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音樂;多媒體;運用策略
引言:
隨著當前數字化教育技術手段的不斷創造性革新,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已經日益增強[1]。多媒體課堂教學擁有著其他許多傳統的課程教學工具所沒有的諸多特點和優勢,它已經徹底地改變了小學階段在傳統音樂課堂中出現的教學內容單一、枯燥、乏味的局面,通過增加對小學生聽覺、視覺等各種感官沖擊和刺激,讓多媒體課程中音樂的語言與文字表達相互巧妙地交織融合,讓多媒體課程為音樂本身注入活力,從而真正地調動和培養小學生對于開展多媒體音樂自主學習的興趣,開闊了小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小學生的視野眼界和音樂知識面,豐富了小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最終達到了小學階段的音樂課堂教育目標。
一、小學音樂教學應用多媒體的意義
(一)有助于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興趣愛好是他們學習的直接動力。由于小學生的思維仍處于想象思維階段,他們對生動、形象、新鮮的事物尤為感興趣,而多媒體豐富多彩的視聽語言正好迎合了小學生的年齡發展特點,它可以為小學生創設趣味、直觀的視聽情境,集聲音、圖像、色彩等于一體,為小學生帶來一場視聽盛宴,刺激小學生的各種感官,將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課堂上。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教師+課本”的教學方式,新穎教學手段的應用激發了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
(二)帶給學生更全面的音樂體驗
在傳統音樂教學中,教師講解和播放音樂是音樂教學的主要形式,但對于思維還不夠成熟的小學生來說,這種教學形式單調、枯燥,對很多樂理知識的理解都不透徹,導致音樂教師的付出和學生的學習成果不成正比,音樂教學效果很不理想[2]。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音樂課堂教學的弊端,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小學生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影像資料,將抽象的教學內容以更加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課件,突破音樂教學的重難點,帶給小學生更全面的音樂體驗,讓小學音樂教學煥發生機與活力。
(三)有助于發展小學生的音樂素養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的教學目標更加廣泛,除了發展小學生的智力外,還要培養小學生的音樂情趣,發展小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陶冶小學生的道德情操,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拓寬了小學生音樂學習的空間和渠道,小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還能欣賞到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使小學生在優秀音樂文化的熏陶下,養成良好的心態,喚醒小學生對美的感受,增強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使小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提升和發展,為落實新課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策略
(一)在音樂鑒賞課堂中,利用多媒體創設意境
音樂本身是一種藝術,這就意味著它具有很強的美感,而老師正要借助這一特點培養小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音樂鑒賞是小學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教學任務,它對于提高小學生的音樂功底、提升他們對藝術的鑒賞水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音樂鑒賞課中,老師通常是利用錄音機播放音樂,但這種方式對小學生來說有點模式化,很難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的意境。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改善教學方法,借助視頻、圖片、文字、符號等元素將抽象的音樂變為具象的畫面,讓同學們在觀看視頻的同時能夠將自己的情緒帶入其中,從而與創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使其真正感受到歌曲的意境,提升他們對音樂魅力的感知,進而提高審美能力。
在鑒賞《苗嶺的早晨》這首樂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苗族有關的視頻。比如,苗族的服飾、苗族人居住的環境、苗族人民的生活習慣,以及他們日常的歡慶活動等等,將同學們帶入到苗族人民生活的情境中。然后再引導小學生談一談“視頻中的苗族人民給同學們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除了視頻里所展示的內容之外,大家還知道哪些與苗族有關的信息?”當小學生都沉浸在苗族人民生活的環境中時,教師再播放《苗嶺的早晨》這首樂曲,這樣可以讓他們更自然地將思緒融入其中,加深對樂曲意境的感知,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對美的感受,提升審美鑒賞能力。
(二)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調動學生興趣
小學音樂教育課堂之中要真正實現最高效率的音樂教育,最好的途徑和方法之一便是讓小學生能夠從課堂之中找到自己學習的樂趣。進行多媒體教學,教師能夠恰當地把自己的音樂教學內容融入到其中,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形式來充分地吸引和調動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激發大部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在進行課堂教學學習新的歌曲時,教師也希望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綜合應用,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歌曲和其他知識。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特征,通過多媒體將歌詞、圖片等內容進行展示,創造色彩繽紛、生動形象的歌曲情境,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學生充分感受歌曲的韻律和美感。
比如,針對《猴子蒸餅》一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從一些多媒體播放中展現出來的一些小猴子動作和圖片或者是視頻等多種方式來充分地吸引學生,讓學生對這樣一首歌曲能夠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同時還可以根據新的歌曲更加寬泛地進行教學,不僅是為了學生掌握歌曲,也是為了讓他們掌握一些有關歌曲的基礎知知識。
結束語
總之,小學音樂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肩負著美育的重任。小學音樂教師應該遵循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合理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開發音樂教學新模式,提升小學生對音樂的好感,積極投入到音樂活動中。還要挖掘小學生的音樂潛力,使小學生深入地理解音樂,享受音樂,提高小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趙華敏.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的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0,22(21):229-230.
[2]李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