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謝玲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都進行了很大程度的改變,更加重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在小學教師的工作內容當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而數學知識本身理論性,抽象性較強,這就使得學生對于數學知識了解不夠透徹。所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吸收,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策略
引言: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指的是在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在腦海中轉化為具體的數學知識,并利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數學難題的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極其重要,培養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可以提高數學學習的主動性。本文主要針對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進行策略分析。
一、開展情境化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有著極強的探索欲望,也有著極強的好奇心,數學知識不同于其他學科,數學知識有著復雜,抽象的特點,像學習其他科目那樣利用具體的事物去掌握知識的話,顯然是不適用的。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時就要利用學生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一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調整。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情境教學的方式能夠有效地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對于數學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促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數學學習中。數學作為一門科學性較強的學科,情境的創設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認真研究教材內容,創設出有效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進而確保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同時,也為學生健全地發展做好基礎性工作。另外,設置游戲情境也能很好地進行數學教學,游戲情境教學不僅能夠滿足現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對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以及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有效的游戲情培來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的教學中,教師想要通過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他們的名稱,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同時也想要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初步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如果教師只是對幾何概念進行講解,學生可能不會產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文具資料,自己組合成一個圖形,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1]。
二、實施差異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由于每個學生的生長環境有所不同,其性格特點,思維角度,學習能力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小學生面對情感、認識以及意志等方面會呈現出不同的體驗,一部分小學生更善于分析新問題,對于新事物能夠有全面的認識,還有部分小學生不擅長觀察思考,對于事物的認知相對比較差,上述均是個性化差異的呈現。數學教師應該了解掌握學生們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他們的優缺點,積極努力地為具有不同天賦潛能的學生尋找發展個性的機會,是每位數學教師自身的職責所在。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化教學,這樣能夠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差異化教學的內容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案,對每一名學生進行個體差異化的指導,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許多數學題目是固定的,但其解決方式卻是多樣的,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的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利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能夠較大程度的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拓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小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教師想要引導學生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具體含義,也想要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認識小數,而在解決一元等于多少分的問題時,有的同學就會將小數化為分數,最后得出結果,有的同學會將元化角,再將角化分。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利用不同的思維角度解決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2]。
三、發展主體化教學,明確學生主體地位
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最緊迫的任務應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重視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過程中,首先最主要的問題是搞清傳統的“應試教育”與現代的素質教育的區別:前者是選拔教育,也是“淘汰教育”:后者注重全面發展,強調學生主動學習。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是以教師一味講授,學生一味接受的形式出現的,而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將課堂的主動權移交給學生。以這種全新的形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性的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是每一位學生自身都具有的一種能力。但不同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所不同,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就要盡可能的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與時間,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時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思考。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中盡可能的只是起到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夠盡可能的自己思考,自己理解,這樣可以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
結束語:
總之,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在正式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應該利用多種形式創建教學情境,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賈鑫.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8:285-287.
[2]瞿佳奇.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21,0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