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滿松
摘要:基于素質教育不斷完善的背景下,各階段的教育領域正針對自身存在的教學問題進行不斷的完善,從而建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以便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文中以小學體育課程為例,對該課程存在的“過度保護”現象進行具體研究,經研究發現該現象的存在對小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為了響應素質教育理念的號召,文中對體育課程中過度保護問題帶來的消極影響進行較為簡單的闡述,然后從學校的角度出發提出改善“過度保護”現象的具體措施,如加大學校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建立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創新體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內容和科學規避體育課程中存在的風險等措施,希望能夠科學發揮體育課程存在的價值。
關鍵詞:小學體育;過度保護;消極影響;改善措施
引言
雖然小學體育課程教學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得到了一定的改革,但是在真正教學過程中仍存在“過度保護”的現象,而該現象的存在不僅僅體現在學校對學生的過度保護行為,還包括家庭和社會等方面對學生的過度保護行為,從而導致學生在體育課程中嚴重喪失了自身的主體地位,對其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健康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為了保障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學校應該適當的開展改善“過度保護”現象的具體行為,呼吁社會與家庭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素養。
1.小學體育教學中“過度保護”的特征
其一,具有異質性。該主要講的是社會、家庭和學校等不同的群體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關注點存在一定的差異,每個群體會以自身立場為主去分析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可能帶來的影響。
其二,具有變化性。該特征講的是學校和家庭兩個群體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看法會隨著政策的改變而發生改變,從而做出不同的“過度保護”行為。
其三,具有集合性。從整體來講,社會是一個綜合型的群體,它是由不同的人組成的,不同的人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具有不同的看法,而不同看法會形成不同的群體,不同的群體會以整體形態出現在個體面前,進而對個體帶來一定的影響。
其四,具有雙重性。在小學體育課程中體現出的“過度保護”現象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從某種方面來講可能會對部分學生帶來保護作用,但是也會影響大部分學生參加體育課程的積極性,從而降低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影響其身體素質[1]。
2.小學體育中“過度保護”現象帶來的消極影響
2.1不利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目前,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發展的重要時期,如果在該階段對小學生進行過度保護,則可能會降低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探索性和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自我適應性的培養。除此之外,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某些因素突然出現情緒波動和缺乏責任心的現象,不利于小學生在體育課程中學習到更多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體育習慣,進而影響小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發展。
2.2降低了家長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
大部分家長認為,學校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主,雖然部分家長認為在校參加體育鍛煉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也會擔心學生在體育課程鍛煉中受傷,因此部分家長可能會給學生灌輸在體育課程中少動多休息的思想,而被灌輸此種思想的小學生會更加向往各種有趣的體育活動,但是終究在思想斗爭下,盡量減少參加對自己可能帶來傷害的活動,家長的此種教育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同時也減少了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利于學生交往能力的提升[2]。
2.3導致學校教育出現失衡現象
隨著教育改革,小學教育中包含的課程越來越豐富,不僅有文化課,還有體育課、音樂課和美術課等,堅持素質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素養。小學體育課程作為整個教學階段中的重要課程之一,不僅能夠有效緩解學生日常緊張學習的狀態,還能幫助學生提高其身體素質,同時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但是部分小學在開展體育課程時打著安全第一的旗號,減少體育課時和各種體育活動,因此體育教師也未對學生進行實質性的體育知識和各項運動技能的教學。學校逐漸遺忘了該課程存在及開展的教學價值,從而導致小學體育課程逐漸成為邊緣科目,學生也慢慢喪失了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
3.改善“過度保護”現象的行動措施
3.1加大學校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
學校因素是影響體育課程開展的直接因素,所以要想有效改善體育課程中“過度保護”行為,首先需要做好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新課改的實施,對各地區的教育領域進行了不同程度上改革,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主張學校在開展各學科的教育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同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加大學校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需要管理人員認識學習并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加大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在校園文化中大力宣傳開展體育課程的重要意義,從而突出體育課程此時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3]。
3.2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合作
學校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家長背后的鼎力支持,如果家長不支持學校開展某項教育活動,那么該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可能會受到一定的阻力,由此可見,家長的建議與學校某項活動的順利開展有一定的影響。從綜合方面考慮,在小學教育中開展體育教育是一項利于培養小學生意志力和人格的有利活動,同時小學生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對其身體素質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幫助,基于以上體育教育開展的意義來講,家長需要逐漸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首先,學校可以根據當前體育教學現狀召開家長會,其家長會的主要內容是幫助家長認識到小學體育教育活動開展的重要性,讓家長改變以提高文化成績為主的思想理念,使其認識到勞逸結合才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過度保護”行為只會讓小學生的世界中只有學習,進而忽略其他活動對自身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其正常心理健康的發展;其次,積極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到各項體育活動中,使其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體會運動帶來的快樂,經過換位思考后,大部分家長會在業余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幫助學生身體得到鍛煉的同時提高其人際交往關系。
3.3建設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
體育教師是體育課程開展的重要指導者,其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同時也會影響該課程進行的安全性。所以為了改善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過度保護”的現象,需要學校建立一批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具體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其一,學校定期對在職的體育教育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和專業教學技能培訓,不斷豐富體育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具體實踐操作能力,使其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安全教學;其二,針對部分小學體育教師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學校需要加大體育教師的招聘,在招聘過程中嚴格按照職業要求對其進行理論與實踐的考核,在保證新聘體育教師質量的前提下,豐富教師資源;其三,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緊跟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優化教學理念,用具有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4]。
3.5科學規避體育活動中的風險
據相關調查發現,近年來小學體育活動在開展過程中經常出現安全事故,因此社會群體對小學體育教育的關注程度越來越大,同時針對小學體育中出現的安全事故原因進行深入調查,希望能夠找到相關原因為后期體育教育的安全展開提供有利依據。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體育活動出現安全事故的原因與教師的不科學教學和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有一定的關聯。為此,為了降低小學體育活動開展時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學校及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外部因素及內部因素的具體情況科學合理的規避風險,同時也降低“過度保護”的行為。比如,當外部天氣惡劣時,體育教師會根據天氣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場地開展安全的教學活動,避免學生因受天氣的影響而出現體育安全事故。針對部分身體狀況不太好的學生,教師會安排此類學生進行一些不消耗體力且有趣的體育活動,盡量避免其參加一些活動量較大的活動,從而降低體育教育中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同時教師也并沒有放棄任何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只是活動的形式發生了適當的變化,也體現出了體育課程存在的價值[5]。
3.6創新體育課程教育方法
傳統的體育課程教育方法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具有目的性的實踐教學時間只占整堂課的1/3左右,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學生的人身安全問題,此種教學方法的長期實施讓“過度保護”現象帶來的影響逐漸加深,嚴重影響學生參加體育課的積極性。為了幫助小學生創建良好的成長學習環境,培養其優秀的人格,教師需要積極響應素質教育理念的號召,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創新體育課程的教學方法,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快樂成長為主要教學目標,但是在體育活動開展過程中仍需要堅持學生安全第一的理念,在保障學生安全的情況下開展各項體育活動,進而提高學生的忍耐力和團結合作能力。
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的采取實戰練習,在開展實戰練習之前,教師需要結合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基本情況進行簡單的實戰,從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體育技能的重要性。比如教師在進行足球運動技能的教學時,當教師向學生講授基本的傳球、射門等基本的運動技巧后,可以結合學生的訓練情況進行分組練習,然后選擇每組中練習情況較好的學生參加實戰訓練。在實戰練習之前,教師需要向學生講解安全競賽的基本規則,讓學生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開展實戰練習。通過實戰練習,教師可以對學生掌握的足球運動技能情況進行總結,為后續的教學提供一定的經驗,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足球運動技能,從而實現高質量的運動教學。
3.7優化體育教學課程
體育教學課程的優化需要以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中的內容為前提,教師需要結合小學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特點和愛好,對傳統體育教學活動內容進行改革創新,在設計體育活動項目時首先需要符合不同年級體育學科的基本特點和教學目標,進而通過個性的體育活動項目吸引不同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此外,教師還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首先對學生的需求進行調查統計,依據調查結果改革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需求為主,對體育活動的難易程度進行準確劃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每個體育活動進行詳細地理論知識講解后,開始進行動作要領的親自示范,鼓勵每個學生敢于挑戰自己,當教師在巡視過程中發現不標準的動作時,及時進行糾正,從而保證每個學生在體育課中能夠學習到真正的運動技能。此外,教師還需要向學生講授在參加體育活動中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性,讓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同時教師也會加強安全教育防護,做好安全措施,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3.8完善體育課的教學設施
小學體育教學中出現安全事故的部分原因是學校體育設備比較落后,所以需要教育領域中的相關部門劃撥專項經費用于購買體育器材,從而完善小學體育課程中所需的教學設備,同時還需要相關部門對部分學校中經常出現安全事故的體育場地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并對不合格的地方進行有效改造,從而為小學生提供安全的學習環境。此外,學校還需要對定時對體育場內的教學設備和教學場地進行安全維檢,及時發現不完全隱患,并對其進行解決,針對特殊的教學設備需要做好安全警示標志,正確引導學生使用體育器材。
體育器材是小學體育教學開展中的重要內容,大部分教師為了降低體育教學的危險性,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選擇一些較為簡單的運動器材進行教學,雖然簡單的運動器材能夠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運動技能,但是僅局限在初級體育運動中,如果學生運用標準的運動器材進行運動時,可能無法將所學到的運動技能完全展示出來,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自我認知,從而否定自己。基于此,體育教師在保證教學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進行利用簡易運動器材與標準運動器材進行交叉訓練,積極鼓勵學生勇于挑戰自己,并正確引導學生安全使用標準的運動器材,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體育教育中“過度保護”行為并不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也不利于其全面發展。在新時代的教學環境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已經成為目前教學領域中的主要教學目標,為此,在未來的教學中,學校需要堅持素質教育理念,正確開展小學體育教育工作,減少“過度保護”的行為。與此同時,為了保障小學體育活動的有序開展,還需要加強家長對開展小學體育教育重要性的認知,從而為學校體育安全教育的順利實施進行提供重要支持,充分發揮出體育課存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周寧.淺議小學體育中的“過度保護”問題[J].教育觀察,2019,8(37):45-46.
[2]馬征.小學體育教學中過度保護問題的應對策略[J].青春歲月,2019,(09):180-181.
[3]曾嫻.關于小學體育教學中“過度保護”的思考[J].中國教師,2016,(S2):86.
[4]徐明.關于小學體育教育中“過度保護”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5):98+100.
(此論文成果是廣州市教育學會課題《小學體育教學中“過度保護”現象研究》成果之一,編號:?KTLX120203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