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
【摘要】現階段,我國將核心素養的培養問題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因此,教師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化學知識有全新的了解和體會,在此過程中引入核心素養教育,找尋與之相符合的學習模式。
【關鍵詞】初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設計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我國現階段推行的教學重點,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式的開展和實施也受到了學生和教師的青睞。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借助核心素養元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加深并且強化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地補充自身的化學知識框架和體系。教師以此深度地完成核心素養培養的探究和分析,找尋與核心素養內容相匹配的教學設計和方案。
一、增加實驗,強化實驗探究能力
由于一些化學實驗存在著一定的危險,很容易出現安全事故,有些教師會盡量地減少開展這些實驗的機會。在化學教材中很多的知識是需要通過實驗來進行了解的,因此,教師不應該讓學生回避這類實驗,而是需要讓他們做好實驗前的準備,使得實驗順利地開展和實施。在設計化學探究類實驗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核心素養各個維度作為主要設計思路,并輔以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保證師生人身安全的基礎之上,完成各項科學探究實驗的教學目標。對于初中生而言,趣味化的化學探究實驗教學形式,更能夠吸引注意力,還能夠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獲取到更多知識和經驗,并與理論課堂中學習到的內容進行深度整合。
以解析《燃燒的條件》為例(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教材內容),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電子設備為學生播放《燃燒的條件》實驗視頻,讓其思考在燃燒的過程中需要可燃物嗎?需要達到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才能燃燒嗎?并且讓其在觀看的過程中將實驗中涉及到的儀器和用品進行記錄,在此基礎上清晰地知曉實驗涉及到的步驟和環節。當學生對實驗的全部過程都有大致的了解后,教師需要讓他們利用相同的儀器和用品開展自主實驗,針對實驗產生的現象和結果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在科學探究燃燒類化學實驗的過程中,也需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并對實驗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危險行為或者違規行為進行及時糾正,如此才能夠確保學生能夠在安全的操作環境下完成科學探究學習目標。
二、情境化教學,提升社會責任感
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和長處,為學生設置相應生活化的情境,正確引導他們在情境中關注社會中存在的化學問題和現象,從而更加深入地體會和理解相關知識。情境化教學的形式,不僅能夠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升初中生的社會責任感,并激發其對實際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各種現象進行辯證性分析和解讀,從自身出發認知和理解化學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以解析《愛護水資源》為例(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教材內容),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的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節水圖標,讓其在圖標中知曉愛護水資源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導入相應的課程,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了解水的分布和存在,知道現階段中國的水資源情況,從而懂得該如何節用水,愛護水資源,形成相應的節約水資源意識,以此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但是,化學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需要慎重選擇教學素材和工具手段,并需要切合初中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理論知識水平,才能夠逐步達到核心素養各個維度的培養目標。
三、合作學習,提升思維水平
每位學生受到家庭環境和外界因素的影響,其自身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和區別,他們為此會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分配相應的小組,讓其在開展小組活動中可以將自己的情感體驗和個人見解通過課堂表達出來。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不僅可以提升初中生的思維水平,還能夠對化學學科的各個知識點進行有效串聯和總結分析,構建多樣化的合作探究教學氛圍。尤其對于初中化學課堂而言,在構建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沖突和矛盾,但是并不會完全體現在課堂之中,而會停留在思維觀念層面上。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進一步挖掘初中生的化學認知潛力。
以解析《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為例(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教材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著“佝僂患者和甲狀腺腫大患者缺少的身體元素”進行探討和分析,讓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了解人體的元素組成,意識到化學元素的重要意義,從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四、銜接生活實際,深化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通過銜接生活實際的形式,能夠進一步深化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并有效引導學生對化學知識點進行深層次認知和理解。在培養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體系時,需要充分結合當前初中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規律,將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入到理論和實驗課堂之中。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在《自然界的水》知識章節的教學活動中,需要將化學學科的獨特思維觀念及科學探究精神與知識體系相互融合,引導學生對當前自然資源分布現狀進行深層次思考。化學教師則需要以身作則,在探究水的凈化及組成成分過程中,需要合理利用水資源,并引導學生養成愛護水資源的良好學習習慣。在銜接生活實際經驗的過程中,化學教師也需要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進一步強化和鞏固初中生對宏觀化學概念的認知理解能力,并對水資源的浪費及污染現象進行詳細分類和總結分析。通過銜接生活實際的形式,進一步深化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還能夠讓學生養成正確的社會責任觀,并對實際生活生產模式中存在的資源浪費現象進行有效分析和判斷,充分運用化學知識及實驗操作手段,完成生活化教學目標及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五、利用思維導圖,強化核心素養觀念意識
利用思維導圖,能夠進一步強化初中生的核心素養,并對化學學科的科學探究過程進行全面梳理和總結分析。這有利于構建更加全面的知識結構體系。以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教材為例,在《酸和堿》知識章節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可以自主創作與酸堿中和反應原理相關的思維導圖,并可以適度引入溶液章節中的相關知識點和化學概念。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也能夠進一步強化和鞏固化學核心素養,并對科學探究過程進行深層次探討和總結分析,將酸堿溶液的基本化學性質進行全面探究和分析,并充分提升學生對化學現象和問題的邏輯推理分析論證能力。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不同學生的出發點有所不同,此時化學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在化學思維觀念認知層面上存在的差異,從而為后續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檢驗酸堿中和反應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與學生共同完成思維導圖的修改和完善,從而對此章節的知識點和核心素養認知層次有了一定的提升。
通過上述針對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和實施,使學生在生活的事物中發現存在的化學現象和知識,學會利用自己已經學習過的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化學問題,從而樹立正確的化學觀念。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在課堂中為學生增加實驗的機會,并針對相應的實驗進行改編和創新。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擁有足夠的機會和空間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想法,為后續開展的核心素養教育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肖秀琴.基于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J].亞太教育,2019(7):126.
[2]李海蕓.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8):163.
[3]何龍祥.核心素養下的初中化學教學策略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2):12.
責任編輯? 羅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