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核心素養教育已經深入發展的當下,以不斷創新的教學態度開展核心素養教育已經成為各階段、各地區教師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同時能否以更新穎、更科學的方式進行核心素養教學也逐漸成為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就目前我國核心素養發展的整體進程來看,農村地區的發展速度較為緩慢,因此,教師要在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基礎上持續更新教學案例、教學場景及教學模式,進而從根本上提升農村學校核心素養教學的整體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核心素養教學;農村小學;課內外閱讀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6-089-03
【本文著錄格式】王娟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效銜接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22,21(06):89-91.
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目標。就小學語文的整個教學環節來看,高效銜接課內外閱讀是提升教學內涵度、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接受特點,科學合理地設計和安排相應的教學案例,將課內教材文本與課外拓展文本有機融合的同時以課內閱讀教學推動課外延伸閱讀的發展,做好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同時激活學生內在的閱讀興趣,從而最大限度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和行為修養。
一、以生活教育理論為基礎,構建大語文教學觀
我國偉大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論,他認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須與生活相聯系。就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而言,生活是進行課內外閱讀銜接資源積累的主要渠道,教師要學會從生活中尋找和發現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素材和契機,并以此為切入點進行科學合理的課內外閱讀銜接。生活可以為農村小學語文的課內外閱讀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和資源,教師在設計和運用生活中的這些資源時,要學會從宏觀的角度對這些資源進行挖掘和分析,對課內外閱讀的生活性材料進行整體性的把握和運用,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形成大語文教學觀。
就當前使用的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來看,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重視探究和實踐的同時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綜合素質。而這些能力的形成絕不僅是依課堂教學就能實現的,要高效地引導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就需要教師將課堂內外進行科學的銜接,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雙管齊下的過程就是教師構建大語文觀的過程。
二、內引外聯,探索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點
就當前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銜接情況來看,要將課內外閱讀進行有效銜接需要采用內引外聯的方式,課內引入、課外聯動,兩者相輔相成才能探索出更多科學有效的銜接點。對農村的學生來講,課內外聯動閱讀是快速提升他們學科素養的方法之一,也是拓展他們的知識視野、延伸他們的感知邊界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教師要在不斷探索課內外閱讀銜接的基礎上進行更具創新性和人文性的課內外閱讀銜接教學。
(一)解疑答惑,以教材問題為銜接點選擇課外閱讀材料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于較為基礎的閱讀階段,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處于較為初級的水平,在接受教師的日常閱讀教學時,他們常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就可以成為課內外閱讀的銜接點,以它們為觸點就能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在課內閱讀教學中遇到的各種“攔路虎”能夠很自然地成為撬動課外閱讀的支點,教師稍加利用就能給學生引入不一樣的課外閱讀體驗,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課內閱讀教學中能夠帶來觸發性教學的問題點,并對這些問題點進行獨特的運用,最終給學生呈現出不一樣的課內外閱讀銜接教學課堂。
(二)比較鑒賞,以相關課外讀物為銜接點進行對比閱讀
通過課內外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也是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之一,而比較鑒賞又是能相對高效地促進學生鑒賞能力形成的方法之一。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與課內教學相關的課外讀物為銜接點,用同類型的課外讀物緩解學生的畏難情緒,增加學生閱讀熟悉感的同時提升他們對課外閱讀的參與度,讓他們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步接受課外閱讀狀態和氛圍。與此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課內外讀物進行對比,讓他們對博大精深的漢語言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揣摩。學生對課內外讀物的“咬文嚼字”會提升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最終會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實際組織和運用能力。由此可見,課內外讀物的對比鑒賞可以提升學生整體的核心素養,讓他們具備一定的多學科綜合能力。
(三)拓展延伸,以教材內容為銜接點選擇課外閱讀材料
對當前階段的農村學生來講,僅僅閱讀課內讀物是完全不夠的,他們需要通過眾多的課內外讀物去觀看和感受這個世界,也需要通過大量的課內外閱讀去培養自己的核心素養。因此,教師需要在進行好課內閱讀教學的基礎上對閱讀教學進行不斷的閱讀延伸和拓展,讓學生接觸到更多課外的、有意義的讀物。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需要以教材內容為銜接點幫學生選擇一些適合他們的課外讀物。很多經典讀物固然好,但它們超出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接受范圍,于學生而言就不是合適的課外讀物。正所謂“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教師一定要根據課內教材的內容和難度給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推薦和選擇。
(四)聯想想象,以課內閱讀感受為銜接點創新課外閱讀
莎士比亞曾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是一件見仁見智的事,不同的個體在閱讀同一本書時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體會,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每個人都會對不同的著作有自己的聯想和想象,會根據自身經驗進行閱讀和欣賞。學生進行課內外閱讀也是一樣的,哪怕是全班都讀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書,不同的學生都會有自己的聯想,都會形成不同的閱讀見解。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內外閱讀銜接探究時,可以以學生課內閱讀的感受為銜接點,根據他們的閱讀感受和閱讀心得篩選課外讀物,創新設計課外閱讀教學的場景和模式。
三、研究實踐,探索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教學新模式
當教師對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銜接點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和探索后,教師利用不同的教學新模式來強化課內外閱讀的銜接,以各種有效的模式來助力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銜接和過渡,從而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內外閱讀環境,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時營造學校的整體人文性氛圍。
(一)各種讀物的科學介紹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各種文學讀物的選擇還缺乏一定的自主性,他們尚沒有形成選擇優秀讀物的能力,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上束手無策。為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避免他們過早接觸不良讀物,教師需要給學生科學地推薦相應的課外讀本,讓學生的課內外閱讀能夠更好地銜接的同時給他們提供較為純凈的閱讀空間。此外,教師要給予學生盡可能多的選擇項,讓學生感受到課內外閱讀豐富性的同時引導他們做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而不是只是做規定性的課內外閱讀。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練習和實踐的部分,教師可以在每一個練習環節根據近期所學內容給學生推薦或介紹相類似的讀物,幫助學生拓展自身的知識面,獲得更多的語言文字儲備。例如六年級下冊教材的第二單元是世界名著的節選學習,在學完這個單元的課文后教師可以建議學生讀完整本書然后進行分組交流,也可以給學生推薦許多與其類似的世界名著,如《格列佛游記》《金銀島》《湯姆索亞歷險記》等,讓學生涉獵更多的經典名著,拓展他們銜接閱讀面。
(二)朗讀比賽的有效助力
朗讀比賽也是能促進課內外閱讀銜接的模式之一,游戲式的比賽對小學生有著天然的吸引力,朗讀比賽能更加高效地促進課內外閱讀的銜接。學校和教師可以在不同學期的固定時段舉辦一些閱讀會、朗讀比賽等,鼓勵學生踴躍參加比賽,積極投入課內外閱讀。當大部分學生都能自主參加朗讀比賽時,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成果就會逐步體現,學生已經能夠慢慢主動地進入課內外閱讀中。
教師在進行完統編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教材中第三單元的教學后,可以穿插安排一次詩歌朗讀比賽,讓學生通過朗讀更深刻地感受詩歌的文字和情感之美。學生可以選擇教材中冰心的詩歌作為比賽素材,也可以選取其他現當代詩人的優美小詩進行朗讀。在整個比賽環節中,有感情的朗讀能給學生帶來更多思想上的啟發,讓他們對這些極具內涵之美的詩歌生出一定的欣賞之意,讓這些欣賞的火花點燃學生進行課內外銜接閱讀的欲望,慢慢激勵他們進入自主性的課內外銜接閱讀中。
(三)故事比賽的生動再現
故事比賽不同于朗讀比賽,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敘述表達能力。在進行課內外閱讀銜接的過程中,教師同樣可以適當地舉辦一些故事比賽,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對閱讀過的課內外故事進行敘述或表演。對學生而言,他們生動再現課內外故事的過程就是再次閱讀、再次理解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會讓學生對課內外閱讀銜接有新的認識和感悟,還會反向促進教師對課內外閱讀進行更加合理的銜接,給教師帶來不斷學習、不斷調整的空間和機會。
以統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教材中第六單元的教學為例,在進行完這部分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部舉辦一場小型的故事比賽,讓學生對本單元的課文進行豐富和填充,并用自己的方式進行生動的講述和表演。學生還可以自行選擇一些與課本內容相似的歷史故事,如《臥薪嘗膽》《破釜沉舟》《退避三舍》等,對這些歷史故事進行翔實的講述,讓這些歷史故事在比賽中得到有血有肉的呈現。故事比賽能給學生提供更多展示銜接閱讀成果的舞臺,讓學生更愿意進行課內外銜接閱讀。
四、內外聯動,拓展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活動方式
(一)開展系列活動,保持閱讀期待
學校和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過程中,可以開展一系列聯動閱讀活動,用精彩紛呈的活動提升學生進行課內外閱讀的興趣和熱情,讓他們一直保持著閱讀期待。學生對課內外閱讀的正向期待能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發揮較為明顯的作用,它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師進行課內外閱讀銜接的難度,提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整體有效性。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和安排不同頻率、不同規模的課內外閱讀活動,以生動有趣的閱讀活動維持學生的閱讀期待。
統編版教材的靈活性很大,教師可以在結束一部分單元的教學內容后給學生安排不同類型的銜接閱讀活動,如上面提到的朗讀比賽、故事比賽、閱讀周或閱讀節等,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自由寬松的銜接閱讀。活動舉辦之初學生或許會有被動參加的可能,但當學生享受到活動的樂趣之后,他們就會主動參與到銜接閱讀活動中。在農村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各種活動一直推陳出新,學生對銜接閱讀的期待就一直會存在。
(二)倡導廣泛、自主、個性化的閱讀
課內閱讀是有范疇的閱讀行為,而課外閱讀卻沒有固定的閱讀方式和閱讀范疇,教師在進行課內外閱讀銜接時要充分考慮到課內外閱讀的不同特點,在結合各自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廣泛、自主、個性化的閱讀。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內外銜接閱讀教學時,不管是給學生營造閱讀氛圍,還是給學生推薦介紹相應的讀物,都要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讓學生有自由選擇的余地,從而不斷引導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
就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銜接閱讀的現狀來看,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廣泛、自主、個性化的閱讀就需要給學生營造相對合適的閱讀環境。教師要對校園的整體氛圍進行營造和優化,讓學生感受到課內外銜接閱讀的魅力。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一些手抄報,還可以將統編版教材中的一些內容做成學校的文化墻或班級的黑板報,要給學生創造一個極為適合閱讀的環境,讓他們被熏陶、被感染的同時逐漸進入課內外銜接閱讀中。
(三)注重激勵評價,養成閱讀習慣
在進行課內外閱讀銜接教學時,教師還需要建立完整的激勵評價機制,科學管控學生進行課內外銜接閱讀的各個環節,使學生獲得高質量銜接閱讀的同時約束他們形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課內外銜接閱讀習慣的形成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過程,只有適時地給予學生激勵,讓他們從課內外銜接閱讀中獲得相應的成就感,他們才會慢慢接受銜接閱讀,并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閱讀行為慣性,這種行為慣性在教師曠日持久的引導和激勵下會逐步轉化成銜接閱讀習慣。
五、結語
科學地銜接農村小學語文的課內外閱讀是教師當前亟須關注和調整的教學方向之一,教師要以自身的專業素養為基礎,以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載體,以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目的,高效進行農村小學語文的課內外閱讀銜接,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課內外銜接閱讀中形成相應的學科綜合能力,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及今后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永登,成大牛.淺析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策略[J].考試刊,2021(21).
[2]王桂珍.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32).
作者簡介:王娟,女,1986年生,江蘇武進人,學士,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為語文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