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菊紅
摘 要:在高中教育階段,高中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較大,學生很容易產生畏學心理,在指導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著重指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突破固有數學學習思維,提高學生解答數學難題的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基于此,本文對高中數學教學中拓展訓練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中的效果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思維能力;拓展訓練;培養策略
在我國教育綜合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尤其是數學素養的培養。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在教學與輔導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以及重難點進行積極思考,并幫助學生養成在學習過程中以及解答數學難題時從多方面進行思考的學習習慣,以此培養學生數學素養,數學思維,提高學習效率以及學習效果。
一、高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運用現狀
(一)高中學生數學學習中缺乏有效思考
高中教育階段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知識時需要進行大量思考才能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如果學生無法做到有效、積極的思考,就會難以理解高中數學知識,進而失去高中數學知識學習興趣,嚴重時學生可能會產生厭學心理。當下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習慣依靠教師將數學知識重難點進行詳細且固定化的講解,學生通過死記硬背記憶所學知識,這樣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不進行主動思考,對所學數學知識也無法靈活運用,同樣的高中數學知識稍微一變通題型就不會解題了,最終導致學習效果以及考試成績下降。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在教學及拓展訓練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創新型思維能力。
(二)高中學生缺少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能力
即使在教育綜合改革的要求下,高中數學教師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但是怎樣都無法避免高考這一學生的人生重要轉折點,因此,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只是從唯一教學目標轉變為主要教學目標之一。當下高考數學學科試題中,越加注重考查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立體幾何高考試題,對學生推理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有著較高要求,在立體幾何試題解題過程中,需要將立體幾何空間轉換成平面、將空間求角求距離問題轉為空間向量問題,而解題過程中需要的轉換能力也是高中數學教學、輔導以及拓展訓練中對學生重點培養的一種數學解題基礎能力。但是,就當下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而言,大部分學生在解答立體幾何試題時會出現較多失誤,得分率較低,由此可見,學生的各項能力較為欠缺。
二、高中數學教學、輔導中培養及拓展訓練的策略
針對高中學生數學數學思維能力運用現狀,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及拓展訓練的策略可從以下環節入手:
(一)建立相關情境,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高中數學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數學思維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效率以及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效率,除此之外,高中數學教師應及時創新、改進傳統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如果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繼續使用傳統教學模式,會使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無法得到有效培養,進而導致學生學習效率、學習效果以及高考成績下降。基于此,高中數學教師應以終身學習為教學原則,通過學習、培訓提高自身教學能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以此提高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以及學習效果,使學生能夠在高考中考取理想成績。例如,在《統計與概率》這一課教學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建立教學情境進行教學,并以此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高中數學教師應在課前準備環節,了解學生在實際學習中遇到的難題以及學生自身不足之處,并對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情境內容進行調整,同時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時利用現代教育多媒體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講解雙色球的規則以及中獎概率,并引導學生探索雙色球與《統計與概率》知識的相同點。高中數學教師通過教學情境對學生展開有效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將雙色球中獎概率與《統計與概率》知識點進行結合,使學生充分調動數學思維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二)數學生活化,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高中數學學科所教授的知識可以和日常生活進行緊密關聯,高中數學知識源自生活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又會經常使用數學知識。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與輔導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實際生活案例對學生展開教學、輔導與拓展訓練,利用生活化的方式,使學生能夠輕松理解所學知識,并在教師引導下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度理解。例如,在《空間坐標系》這一課教學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實際生活案例,以此幫助學生學習《空間坐標系》理論知識,并對《空間坐標系》知識進行深度理解。木匠在切割木板的過程中,為保障切割準確度,會在切割前確定位置,確定點的位置后就會與坐標產生聯系,通常(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情況下需要將縱橫坐標確定下來,雖然這部分知識學生已經學習過了,但高中數學《空間坐標系》中需要將坐標系提升到思維空間,并且可以在任意維度進行點確定,以此促使學生發揮自身想象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將身邊實際事物與坐標知識進行關聯。以此使學生充分調動數學思維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實現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及拓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
(三)在教學、輔導以及拓展訓練中重視學生的觀察能力
敏銳的觀察能力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對于數學現象背后的問題是否能靈敏察覺,直接影響著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秉承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學習特點,改變由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獨立發言,在思考中獲得數學知識,自主地進行探索與創新。例如,在進行“拋物線及其標準方程”的教學時,可以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張詹姆斯的圖片,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后適當說明有關詹姆斯在美國NBA中所創造的奇跡,告訴學生應該學習詹姆斯善于突破、勇于創新的精神,最后提出拋物線的概念。這樣就以非常新穎的方式引出了本節課學生所要學習的課題:拋物線及其標準方程。這樣的方式既簡單又可以很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與聯想能力,有利于更好地達成課程目標。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以及日常生活中時刻保持清晰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對數學問題以及日常生活問題的分析靈活性,提高學生解題效率。與此同時,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及數學核心素養。
【本文系泰州市教育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基于數據分析的高中數學個性化拓展訓練研究”(課題編號:tzghyb2020-023)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趙魯輝.高中數學教學中”一題多解”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學數學,2019(19).
[2]王海珍.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分析[J].教育觀察,2019(18):114-115.1CB46F43-F5C7-4946-8305-D559D5BA16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