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摘要: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基礎知識一直以來影響著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閱讀能力在眾多學習能力中是基礎性的能力,閱讀能力是衡量一個人文學水平的重要指標。語文教師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是推動學生進行自身整體提升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有效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作為其中重要的板塊,是不能缺少的部分。但是在目前的閱讀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進行及時的解決。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才能具體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推動閱讀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并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去注意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促進自主閱讀等,同時根據具體的教學方式去提高相對應的學生能力,達到閱讀教學的培養目的。
一、轉變閱讀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作為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施者、組織者和引導者,自身具備的教學觀念直接決定了閱讀教學的行為和方向。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背景下,為了實現閱讀教學模式的創新,首先,應從傳統的“知識本位型”閱讀教學理念下解放出來,結合語文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關注學生閱讀能力、思維發展等,更好地契合語文核心素養和新課改的要求。其次,教師應摒棄傳統的“滿堂灌”閱讀教學手段,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靈活選擇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再次,還要將閱讀課堂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成為學生閱讀活動的引導者。最后,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還應關注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層次化、針對性的閱讀目標、內容等,真正實現所有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科學制定閱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閱讀教學活動的結果,能夠對教學活動進行引導、控制,能夠促使閱讀教學朝著既定的方向順利開展。
首先,符合新課程標準設計目標。語文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閱讀目標,確保三個閱讀目標之間相互融合、相互滲透。例如,在《匆匆》的閱讀教學中,為了將“三個維度的閱讀目標”結合起來,將知識與技能層面目標設定為:理解課文中的“跨過”“溜走”等詞的含義,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據此展開聯想,體會時光匆匆、悄無聲息的流逝。如此一來,真正將“三個層面閱讀目標”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目標的同時,也展開了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實現了能力層面的目標,最終在學習中明確了時間的寶貴,實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的目標。
其次,指向學情設計目標。新課改下確定了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核心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堅持這一原則,精準把握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心理、思維發展能力等,制定出與其“認知發展區”相契合的閱讀目標。否則,一旦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閱讀教學目標設置得過高、過低,都會制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如果將閱讀目標設定為“認知并學會生字、能夠精準說出偏旁部首、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文章的大意”等,這些目標設計的難度比較低,難以達到既定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求。
最后,閱讀目標要清晰具體。以往,教師設計的閱讀目標常常是一個粗略的框架,如理解文章中關鍵的詞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習文中的表達方法等。這些閱讀目標具有極強的概括性,缺乏實踐性的指導。基于此,為了真正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將閱讀教學目標進行細化,確保其能夠清晰地體現出目標分層、具體的操作方法、具體的教學目標實施等。例如,在“匆匆”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對閱讀目標進行了細化,設定為:“精準認讀和拼寫:蒸融、空虛、凝然、赤裸裸、挪移等詞匯;以此為切入點,體會文章的語言技巧;展開聯想,體會作者珍惜時間、傷感時光匆匆的情感。”
三、開放式閱讀資源,拓展閱讀內容
語文核心素養下明確提出了“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原則,并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提出了更加明確、更加具體的要求。教材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參考,雖然是最佳的閱讀資源,但并不是唯一的閱讀教學資源。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延伸和拓展,是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關鍵。基于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和改進:
首先,結合教材上的內容,對閱讀資源進行拓展。因為課外閱讀作為整個閱讀教學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教材上的閱讀教學內容互為補充。基于此,教師拓展閱讀面時,應結合具體的閱讀內容,選擇與教材上閱讀內容相契合的課外閱讀材料進行補充和延伸。例如,在老舍《北京的春節》閱讀中,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就結合閱讀內容,將莫言的《過去的年》、豐子愷的《過年》、逢春階的《晃動中的春節》作為課外閱讀內容。如此一來,真正實現了課內、課外閱讀的有效融合,也促使學生在課內+課外閱讀中,拓展了自身的閱讀面,并在廣闊的閱讀中對“春節”形成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提升了閱讀效果。
其次,靈活運用“1+N”的閱讀模式。為了拓展閱讀內容,教師還必須要摒棄傳統的單篇閱讀教學模式,靈活借助“1+N”的閱讀模式,引導學生在多篇閱讀文本和材料中,循序漸進提升自身的語文閱讀能力。例如,在指導學生對《少年閏土》開展閱讀時,就以“人物描寫”為關鍵點,給學生補充了《三國演義》《紅樓夢》等片段閱讀材料,指導學生在綜合閱讀的過程中,感受不同的“人物描寫”手法。如此一來,學生可在多篇閱讀材料的分析中,對魯迅先生的“人物描寫”手法形成深刻的認識。同時,也促使學生完成知識積累,循序漸進提升了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
結語
通過以上的相關探究,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目前所出現的問題,應該進行積極及時的解決,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具體解決相應問題,并且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多方面發展。對于學生的個人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達到具體的提升,實現培養學生成才的教學目的。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要進行一定的體現,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展開具體的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王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1(9):6.
[2]葉梅枝.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2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