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佩微
摘要:為強化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教師需要更注重課堂活動的運用,通過課堂活動這一載體,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課堂活動的運用進行探究,通過課堂活動這一載體,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活動設計;教學策略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是數學的思維品質、關鍵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是在數學學習和應用過程中逐步發展的。數學教學與其說是數學活動結果的教學,不如說是數學活動過程的教學。教師要設計有效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活動設計要凸顯數學知識的本質,能有效鏈接學生已有的活動經驗,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完整地經歷數學活動的全過程,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要關注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過程。
一、培養邏輯思維,提高數學能力
數學是一門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因為數學學科內含有緊密的邏輯思維銜接,所以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需要注重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
首先,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采用提問教學的方式,例如在小學三年級的“長方形與正方形”章節教學中,長方形與正方形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但是小學生卻很少注重二者之間的不同,因此教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區別嗎?哪位同學能夠說出你判斷長方形與正方形的依據呢?”提問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次,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點時,需要引導學生思考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幫助學生構建更為完善的數學知識學習體系,提供學生系統化學習能力,注重對知識點的整理與回顧,使學生能夠在接受新知識的同時,能夠促進自身學習能力提高,豐富數學知識儲備。
二、組織實踐活動,提高學習能力
數學學科需要構建數學實踐學習活動,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不能采用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模式,而是需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到數學學科的魅力以及數學知識的正確用法,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習的知識在生活中熟練運用,是促進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例如,在“三角形的性質”這一課教學中,三角形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基礎圖形,教師在講解本課內容時,需要結合數學實踐活動,比如讓學生通過一些材料構建三角形的方式,感受到三角形穩定性的實際存在。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以實踐動手和操作的模式開展數學知識教學,相比于傳統的講解方式,更能夠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
三、數學聯系生活,教學生活化
數學學科是對生活中常見現象的規律總結,揭示了事物的客觀變化規律,所以數學學習最終還是要回歸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生活化教學理念也是將來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發展方向,強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出這樣一道題目:教師在文具店為學生購買教學用品,供給采購15元鋼筆30支,10元筆記本30本,8元的墨水10瓶,請問教師共計花費多少錢?這就巧妙地將“二位數乘以兩位數”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傳統教學模式會讓學生直接計算20x30、10x30以及8x10的計算結果,這種枯燥的文字敘述方式顯然不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通過將數字與生活聯系,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數學教學實效性。
四、多媒體輔助,實現現代化
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是現代教學方法中的創新,因此教師需要更多地采用現代化教學方式,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降低學生理解抽象數學知識的難度。例如在“多邊形面積”這一課教學中,多邊形面積計算是小學數學中的難點,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圖形處理能力,將多邊形轉變為學生所學習過的常見圖形,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方式,設計相應Flash動畫,將學生需要計算的多邊形,通過動畫演繹的方式分解為規則圖形,學生在觀看多邊形分解動畫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直觀地學習到多邊形的分解方式,從而幫助學生進行多邊形面積計算時,能夠更好的采用分解計算的方法,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提升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五、開展競賽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在學習數學中,常遇到大量的數字、符號以及算式,這些內容對于學生來講,既枯燥又繁瑣,很難產生興趣。由此,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教材內容,在數學課堂中設置競賽活動,以激發學生好勝心,調動學生學習熱情,進而促使學生主動計算、練習、思考。
在教學“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時,教師發現,如果直接讓學生做這些算式練習,學生會很抵觸,總會應付差事似的,機械式計算不僅效率低,整個數學課堂也顯得死氣沉沉。于是,教師大膽創新,將學生分成男、女兩組開展競賽活動。活動采取教師出題和兩組互相出題的形式,答對的小組可以贏得10分的獎勵,答錯或者沒有給出答案的小組將不得分,每次每個小組只能派一名學生來回答,而且不能是同一個人,小組內成員要輪流回答,最后分數最高的小組每一位成員都會被獎勵。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競賽活動中。首先男、女雙方各派一名學生到講臺前,教師在黑板上出題:172÷86=?,兩位學生各占據黑板一方,開始了列豎式計算。很快兩位學生都計算出最后的結果,男女雙方都給出“2”。通過設置競賽活動,充分激起學生的好勝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計算練習。這種教學方式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意識,鍛煉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六、結語
總之,設計教學活動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對教情、學情進行綜合考慮,合理選擇適當的教學活動內容,科學設計教學活動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讓學生的數理認知獲得較大幅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胡靜.循"做"之徑 入"思"之境——小學數學操作活動的困境審視與出路探尋[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 2021(9):3.
[2]黃德芳.小學數學活動課有序高效開展的策略——以《圓柱的認識》為例[J].山海經:教育前沿, 2021(30):1.
[3]袁媛,王艷.自主探究模式下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策略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