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芳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減負增效
引言
創新思維培養不僅是新課標教育理念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在我國傳統應試教育發展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分數,其教學方法與手段也偏向于以應試為目的,這樣不僅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降低,還會限制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這也是當前教育事業中需要重視的問題。
一、、“雙減”政策概述及解讀
(一)“雙減”政策的概述
“雙減”政策的提出,要在總體上壓縮作業的數量和時間,減少學生超負荷的課業,提高學校后服務的質量,以適應學生不同的發展需要,同時嚴格管理規范校外培訓。“雙減”的目標是讓教育回歸“本源”,構建以家庭、學校、社會為一體的教育生態體系,使之更好地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
(二)“雙減”政策的解讀
長期以來,教育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把學生從“成績論”中解脫出來,而“雙減”政策更是對這種思想的最好詮釋,要使學生從繁重學業及輔導班中得到解放,順應教育發展的規律,引導教育回歸本真。同時,“雙減”可以使教育回歸到學生本體。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可以有更多的課余時間,釋放天性,多活動多思考,不再整天埋頭在作業堆里,從而不再局限于學業,而是在大自然、科學、創造等方面培養孩子的全面發展,指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實現“人人都可通過教育成為有用之才”。
二、小學數學減負增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合理利用多媒體,活躍課堂氛圍
隨著科技的創新,多媒體技術也被廣泛地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合理利用多媒體積極的一面,為學生營造更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提升數學課堂的整體氛圍。多媒體的出現為小學數學課堂增添許多不一樣的色彩,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改變數學枯燥乏味的刻板形象,使學生可以“看得見、聽得見”,更加直觀地理解數學中抽象化的概念。比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的動畫功能,為學生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側面展開圖,再用動畫的形式為學生展示由展開圖拼成立體圖形的全過程,以直觀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又如在“垂線與平行線”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垂線和平行線,并且通過動畫的形式無限延長平行線,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平行線永不相交的性質。總之,在現代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利用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弊端,使學生能夠通過更生動形象的方式理解抽象知識,提升課堂學習氛圍,促進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二)改變傳統理念,強化數學思想
要想實現減負增效,就必須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而數學思想在數學學習以及解題中的應用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創建高效數學課堂。數學思想作為方法性的指導思想,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在數學思想的基礎上,學生能夠加強對數學知識的應用,實現舉一反三,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效培養其核心素養。數學教師則應該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摒棄題海戰術與填鴨式教育形式,重視學生數學思想的培養,落實減負增效。減負與增效并不矛盾,減少課業負擔之后,教師可以將“增效”滲透進教學課堂中,重點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意識,提高其學習效率。比如,在進行《認識人民幣》內容教學時,通常會有類似這樣的問題:“一本練習冊的價格是兩元,兩本練習冊的價格是三元,媽媽給了小明五元錢,他可以買幾本練習冊?”如果站在數學思想及邏輯思維教學的角度,教師可以將以上問題進行轉化:“請問用五元錢買幾本練習冊最合算?”之后學生在遇到類似表述題目的時候,就能夠理解其中的數學思維與邏輯,突破題目理解的難點,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
(三)構建參與式教學,增強學生學習動力
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程度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因此,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該轉變角色,創設學生更多參與教學的環節,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全過程:實踐證明,當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時,學生對于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才能夠更好地接受,并且在學習中有更多獲得感和成就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學生多加鼓勵和關心,為學生創造表現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要盡可能多地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張揚自己的個性,激發學生的潛能。如在教學《觀察物體》一課時,讓學生在不同的角度,針對具體的人或物進行觀察或者拍照,并說出自己的感受,最后得出觀察的結果。對于同一個物體,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對于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共同討論,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轉為主動。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一線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教學態度的轉變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關鍵因素。對教師來說,這既是一次職業挑戰,也是一次個人能力提升的機遇。為讓學生能夠取得理想的數學成績,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教師應勇于承擔重任,在不斷探索發現、總結反思中提升專業素養與能力,以提質增效、科學控量、創新教學方式等為手段進行課堂優化和作業布置優化,讓學習回歸學校,讓教育回歸教學本身。
參考文獻:
[1]魏晶.創設課堂情境激活數學思維——談小學數學情境教學[J].新課程,2022(03):159.
[2]李蘭.讓教學語言在課堂上綻放光彩——小學數學教師課堂語言問題分析[J].新課程,2022(03):208.
[3]馬志輝.探究新時期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