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茜
摘 要:手機成癮、手機依賴,成為目前嚴重影響中職生自制力的重要因素。自制力的缺失,對學生的學習、身心健康都造成了巨大危害。對于中職班主任教師而言,要更有效地解決學生手機成癮的問題,既要加強對中職生手機依賴現象的管控,更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讓其學會加強自我管理,養成良好自制力,雙管齊下才能有效解決問題。所以中職班主任要提高中職生管理工作質量,就要準確分析影響中職生手機依賴自制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以此為依據選擇切實有效的教育和引導方式,以激發學生的自主性為主要途徑,幫助學生學會自我管理,有效克服手機依賴問題,加強自制力培養,為今后身心的健康成長和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中職教育;班主任管理;手機依賴;自制力培養
現如今,手機成為越來越多人們日常生活、學習、交友的重要工具。目前中職生群體對手機依賴現象也越發嚴重,尤其是隨著手機娛樂功能越來越強大,超過一半以上的中職生,在課余時間都利用手機進行娛樂。目前因為手機成癮、手機依賴的問題已經對中職生群體的身心發展、專業學習、認知發展等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中職班主任必須要重視加強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著重培養中職學生的自制力,防止和解決學生沉迷手機的問題。
一、中職生使用手機現狀及原因分析
第一,目前中職生使用手機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是時代與科技發展的結果。因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隨著網絡和科技的發展正逐漸填充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極大地提供了便利,讓人們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在其的助力下得到了有效提高。中職生在身邊家人和朋友的影響下,也成為了“互聯網一代”,從小接觸這些設備,因此在生活中使用也是必然。
第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功能越發多樣化,相比體育運動、戶外活動等“費力”的活動,只需要簡單操作、點擊,就能滿足中職生豐富多樣的娛樂生活需求,符合他們愛玩的天性。
第三,在同齡人中往往存在著從眾、跟風等現象也是中職生使用手機以及手機成癮問題的出現的重要推手。
第四,追求時尚和潮流是青少年的特點之一,手機等移動設備能輕松地滿足他們的需求。追求時尚和潮流,既是他們的認知需要,也能滿足青春期學生希望利用流行和時尚元素來滿足自己對外表的完美追求、表現欲以及在人際交往中更好地融入集體而尋找話題。
第五,中職生的父母為孩子提供手機、電腦等設備,初衷也只是為了方便學習和溝通聯系。但客觀上,大多數中職生的父母對其的管控力度都明顯不足,對孩子的學習、行為習慣缺乏有效的積極影響。
第六,學校方面針對中職生目前出現的手機成癮問題,即便學校硬性規定在入學時沒收手機,但在課余時間、宿舍休息期間,在教師和家長“鞭長莫及”的各類或零散或整體的特殊時間段和空間,仍舊有學生偷偷用備用手機娛樂,或者住宿生晚上熄燈后偷偷用手機的情況。這種情況的持續出現使得越來越多的中職生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過度依賴手機對中職生的思想、身體和學習造成了嚴重危害。
二、導致中職生手機依賴的主要因素
首先,中職生與同齡的其他普通學生之間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因為中職生大多是由于初中階段學習較差無法順利升入高中所以選擇進入中職繼續受教育。因此在學習能力、文化水平以及由此引發的如自卑、不自信、內心封閉等心理方面都有一定的問題。與之相關的,還有學習習慣、厭學情緒等因素的影響。這是導致中職生在學習積極性、自制力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學習和娛樂之間,多數學生往往下意識選擇娛樂來逃避學習。而且,中職生在校期間,相比普通高中學生而言,學業壓力小、課余時間充足。在沒有高考升學的壓力的影響下,以及課程設置的原因,在面對功能強大的智能手機時,隨時隨地用其進行娛樂來消耗時間就成了大多數沒有運動、參與課外活動興趣的中職生的必然選擇之一。
其次,目前不少中職生的家長,對于學生的管控能力存在明顯的不足。在進入中職之前,因為對孩子管控力度不夠,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不好,養成了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進入中職后,許多家長因為文化水平不足,對孩子所選擇的職業教育專業了解不深,因此更難以加強必要的教育管控。尤其是學生住校之后家長對孩子在校期間的表現更無法有效管控。且孩子的叛逆心理也會抗拒家長的管控,導致家庭教育方面對學生手機依賴問題的積極影響十分有限。
此外,中職學生作為特殊群體,不僅身心發展處在青春期,在心理因素、文化水平、個體認知等方面,也存在明顯的不成熟。他們天然缺乏如成人一般更克制、更理性、更合理地使用這些設備的意識和能力,自制力差,難以抵御手機豐富有趣的各類功能和內容帶來的誘惑。中職生缺乏培養積極向上的良好興趣愛好,課余時間有效利用率低下,自然也會更多地選擇容易操作、內容豐富多樣的手機作為娛樂工具。因為處于青春期,中職生也很容易受到其中眾多負面信息的干擾,對本就在身、心、學習、情感、認知等多方面存在一定隱患的學生造成進一步的負面影響。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手段加強對中職生自我管理的引導,發展和培養中職生的良好自制力。
三、加強中職生自我管理,養成良好自制力的措施
具體而言,應當從教師、學校、家長等各方面對學生進行的外部管理,以及通過班主任的影響與熏陶調動學生內部主動的自我管理意識覺醒兩方面著手。
(一)外部管理
第一,必須客觀認識到中職生尤其是大多數寄宿生之所以攜帶手機,是為了保持與家長、朋友等之間必要的情感溝通、互動和聯系,是其疏通學習壓力,獲得情感慰藉的重要渠道。而且也能讓自己的父母、朋友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增進相互之間的理解。因此不能強硬地禁止學生攜帶手機到學校。而應該因勢利導,將學生使用手機與他人聯系的方式進行調整。比如,要求學生可以使用手機與家人、朋友進行溝通、交流,但應控制在一定區域和一定的使用時間,不可在教室內、廁所中(可屏蔽廁所信號)使用。學校也可以安裝磁卡公用電話,滿足學生與外界交流、互動的溝通需求。這樣從外部減少學生“找借口”使用手機的機會,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做好自我管理,也能有效滿足學生需要緩解、疏導學習壓力的需求。
第二,要積極與家長溝通,取得學生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這是保障學校對學生手機管理的重要前提,能有效減少因為學生的不滿、家長的誤解而導致學校的學生自我管理教育工作受到阻礙。班主任可以根據中職生家長的時間安排和工作情況,開展線上或線下的家長座談會,也可通過電話聯系等方式積極與學生家長交流溝通,反饋意見。其一要讓眾多學生家長明白對于學生手機管理和引導自我管理的根本出發點,具體計劃和措施,讓家長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避免因為信息不暢而引發誤解或工作阻礙。其二要對家長在學生居家期間的教育提供必要的指導,不僅僅是對于手機使用時間、使用目的等的合理限制和管理,還包括在學生生活起居、學習等方面“微小”行為的教育引導。比如準時起床、準時入睡、培養一些“不費力”但有益身心的好習慣(如早上起來喝一杯溫水)等。要讓家長明白培養這些習慣對于加強學生自我管理,養成良好自制力的重要性,更要讓家長明白自制力對學生今后成長的重要影響。同時在學校學生的學習與住宿方面,也應同步進行必要的習慣養成教育。定期與家長溝通,相互反饋學生在校、居家期間的行為和習慣養成表現,方便班主任全面把控學生的身心、學習和發展狀態。
(二)內部自我管理引導
第一,學校應為中職生配備必要的心理教師或心理醫生教育團隊,或班主任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素養。以期為中職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排憂解難、情感溝通的安全區。除了在班會等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之外,提供這樣的一個安全區,可以讓具有巨大心理壓力和一些心理問題的中職生,在一個安靜、可信任的環境下與班主任進行面對面的有效溝通。班主任可以通過自身的心理輔導施加積極的心理干預,逐漸指導學生轉變對于家庭教育、人際關系、流行文化、傳統文化、人生價值、友情等各方面的片面、錯誤認識。通過這樣的滲透教育,逐漸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熱情的生活與學習態度,也會讓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外實踐活動,提高課余時間利用效率。而且這種教育方式也能讓學生學會正確看待手機能夠帶來的諸多“虛榮的滿足”,正確學會與人交往,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和價值審美,將提高自己的動力從外在美化轉移到提升自我內在價值上,從而逐漸地有意識減少非必要情況使用手機娛樂的次數。
第二,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聚焦中職生心理和發展需求,利用好課余時間發展學生積極興趣,通過開展豐富有趣課外活動,讓學生將注意從手機上進行轉移。這些活動即可以是結合學生專業、技能的活動,也可以是專門針對中職生天性愛玩,充滿熱情,好動心理特點而開展的活動。例如學生長期在座位上和宿舍中使用手機容易滋生懶惰、倦怠等情緒。因此可以循序漸進,針對班級中學生“懶惰”現象較為嚴重的班級,可以先設計一些不需走出室外就可以完成的趣味活動,比如請學生在課間做手指操、眼保健操、適合久坐人士的運動操,利用課余時間鍛煉身體,保護眼睛,也能將運動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以免引起學生的強烈反感。此后可逐漸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比如要求學生每節課下課后都要圍繞操場走一圈散步,或通過踢毽子、跳繩等簡單易上手的活動鍛煉身體。對于確實不喜歡運動的學生,也可以發掘他們的興趣愛好,例如跳舞、唱歌、古詩詞等,鼓勵學生組建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在小組內學習有關技能。而為了推動學生參與這些課余活動,可以設置對學生有吸引力的特別獎勵,或規定每周小組需拿出一個成品在班級中分享,分享應包括學習階段、準備階段、完成階段的活動材料,然后班主任將學生的成果展示在家長群、年級群、學校的宣傳欄、公眾號等各個渠道。這種方式既利用課余活動讓學生得到了鍛煉和能力發展,轉移了對手機的過度注意,又滿足了青春期階段學生的表現欲、榮譽感、成就感等心理需求,有助于塑造積極的心態,為其今后的學習發展打好基礎。
結語
總之,要讓中職生學會自我管理,提高自制力,節制使用手機、電腦、平板等設備,要從手機基本的通訊功能、滿足中職生娛樂需求的功能兩個角度著手尋找更有效的替代方法,通過外部的有效約束來限制學生娛樂性手機使用次數。也要通過指導學生培養積極的興趣和參與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滿足學生的表達需求、交往需求、娛樂需求等。此外,還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獲得對方的理解和支持,與家長一起關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
參考文獻:
[1]于桂杰.中職學生手機管理有效途徑的思考[J].山海經,2019(14):81.
[2]劉啟帆. 手機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現狀及對策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19.
[3]張斐.中專生使用手機現狀及其危害性調查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14):160,133.
[4]王廣鳳. 時間管理與中職生手機依賴的關系與干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