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冬蘋
關鍵詞:高中語文;人文精神;培養策略
引言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持續深入,高中語文教學的教育理念和課程目標也相應出現了轉變。單一的知識傳授,已無法滿足現代素質教育的基本需要,新版的課程標準也更加重視高中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并且把培養人文精神作為高中語文教育的重心,所以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不僅僅是為了落實新版課程標準,也是為了高中生人文素養全面發展的需要。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內容與重要性
人文精神是指教學內涵中最根本的內容,也可以說是對傳統文化的提煉,為文化提供啟發與發展。相對于自然科學來說,由于人文精神植根于古代人類文明和現代人類文明之間,是以人主導而形成的精神,所以其注意的重心就是人,并突出了以人為本的基礎理念,關心和重視人的價值。也正是因為這樣,人文精神才體現出飽含溫情的社會價值理念,即使對于現代人來說,人文精神依舊熠熠生輝。就高中語文教育來說,人文一方面指的是在教育過程中對人的重視與關注,另一方面是指語文教學內容中所體現的關心和重視。語文教育的價值不僅在于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更有傳播中華文化的責任和義務。人文精神深深根植于中華文化,又是中華文化精髓的體現。現行高中語文教材設置了先秦諸子、古典詩詞、歷史人物等諸多體現傳統文化精髓的任務群單元,還有革命文化、青春文學等體現新時代文化精神的任務群單元,都是進行人文精神教學滲透的優質文本。
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通過多維解讀培養人文精神的有效策略
1.加強構建人文精神教育氛圍
高中語文課堂要注重營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教育氛圍,也就是從環境角度入手,讓學生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進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在濃厚的人文精神教育氛圍中,學生的精神品格也會越來越完整、健康。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教學活動,包括朗誦、演講、講故事等。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情感發生強烈的波動,在班級內形成的人文精神教育氛圍也非常濃厚,促進高中生對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產生深刻的感悟,同時也起到提高知識傳授質量的作用。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好漢歌》這首曲目導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林沖的性格特點,幫助學生感悟教材文本的精神內涵。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相應的討論活動,鼓勵學生自由討論并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有效提高課堂的生機與活力。高中生的思維品質以及文化修養已經得到了教師潛移默化的培養,要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進一步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得到有效成長。
2.培養高中生正確的思想觀念
高中統編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蘊含的學科知識都經得起推敲,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教師應積極利用教材的教育價值,不只是停留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層面上,而是要利用教材真正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利用語文教材的人文精神教育資源,讓學生在精神上形成更遠大的志向以及正確的三觀。例如在教學《拿來主義》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對文中比喻的內蘊進行研究,讓學生具備依據語境辨析思想情感的意識和技能,在理解文章所蘊含的現實意義時學會聯系生活實際。課文提到了“閉關主義”“送去主義”“拿來主義”,這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讓學生能最終明白作者主張的“拿來主義”意思是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來拿,而不是聽從他人的安排,也不是接受他人所謂的好意,其中也有“占用”和“挑選”的含義。拿來主義也有汲取精華、剔除糟粕的含義,堅持拿來主義對創新民族文化來說意義重大,同時也倡導人們創新,有辨別的過程,沉穩且不能自私。
3.充分地發掘教學內容中蘊涵的人文精神
高中的語文教學內容,通常都是由文化價值很高的作品所組成的,要全面有效地認識和分析這些文學作品的含義,發掘里面蘊含的人文精神,并體會其中的中國傳統文化魅力,以便進行更有效的文化價值傳播。例如在教授詩詞《虞美人》時,首先要知人論世,對這篇詩詞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要有清晰的認識,不愛江山愛文辭,這樣一位末世君主傾世的才情與凄慘的命運才成就了他的詩詞之美,詩家不幸讀者之幸,他的詩詞因有了這樣的經歷與情愫才有了更高的人文價值和審美價值。
4.滲透人文精神開展合作式學習
開展合作式學習對于高中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把幾個平平無奇的小智慧匯集成大智慧就會事半功倍。在合作式學習基礎上滲透人文精神,可以讓學生們在討論中互相學習正確思想,取長補短,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人文精神只有在學生共同學習討論下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可以被更好地傳播,影響更遠。例如在學習《過秦論》時,我們知道這篇文章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了解到作者總結的秦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從而為漢朝提供借鑒。在學完這篇文章以后,教師可以圍繞人文精神,讓學生們對秦始皇進行討論。秦始皇作為對中國大一統做出突出貢獻的皇帝,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促使中華民族的各族人民實現了深度的交流與融合。他結束了列國戰爭的時代,開啟了中華史詩新的篇章,秦始皇身上可挖掘人文精神。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兩個組,這兩個組代表不同的兩種觀點,從而展開討論,找到充分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并說明在秦始皇身上體現出了哪些人文精神,哪些人文精神值得我們后人借鑒,哪些是應該被摒棄的。這樣合作式的學習,創新了傳統教學模式,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人文精神。
總結
我國是教育人口大國,在文化教育質量提升的同時,我們也更應該注重學生的精神教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這種教育方式需要教育工作者們的積極探索,讓學生們在受教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思想境界。只有重視新一代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學生們才會得到全面的發展,這樣更有利于社會的進步,使祖國未來更加充滿希望。
參考文獻:
[1]蔣晶晶.淺論高中語文教學人文精神的滲透問題[J].考試周刊,2022(01):25-28.
[2]宋維維.淺論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家長,2021(32):52-53.
[3]李新平.論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問題[J].基礎教育論壇,2021(1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