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摻
摘 要:故事教學法將故事合理地融入教學環節中,促使師生、生生展開溝通分享,起到優化教學的效果。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也要組織學生展開故事交流,在導入環節設置有懸念的故事,調動學生的視聽,喚醒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活動環節引導學生參與討論,體驗作品。在拓展環節將詩詞融入其中,并引發學生想象,這些方法都能激發學生的交流欲望,促使他們讀懂圖畫中隱藏的故事,從而繼承優秀的中國文化遺產。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民族傳統文化;小學美術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02-0139-04
故事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教授中適當地插入一些短小精悍、意境深遠的故事,激發學生的注意,啟發他們的討論,讓他們深入思考,進而提升教學效果。小學生天生對故事情有獨鐘,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教師引入故事,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更能助推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各種繪畫技巧,更要促使他們在美術賞析和創作等過程中傳承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由于傳統文化等方面的內容比較抽象,所以教師很難直接教授,此時可以采用故事教學法,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探究,從而促使學生繼承并發展優秀的傳統文化。
一、 生動導入,喚醒學習興趣
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精彩的新課導入能夠在新課之始就牢牢鎖定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教學奠定良好的氛圍。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關傳統文化的故事比比皆是,教師在新課教學之初,給學生呈現精彩的傳統文化故事,能夠極大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從而為優化新課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設置懸念,感受筆墨神韻
有趣的故事能激發人的想象力,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在新課伊始就牢牢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鎖定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可以適當設置懸念,然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將自己的創意融入創作中,展現出自己的創造能力。這樣學生可以自主探究筆墨的神韻,將自己的創意融入作品中,呈現出更個性化的作品。
在學習“水墨改畫”的時候,教師利用“青蛙賣泥塘”的故事引發學生思考,并設置懸念,啟發他們參與到自主創作中去。教師首先用水墨展現了泥塘的畫面,并開始講述故事:“青蛙覺得自己居住的泥塘十分不舒服,它想要搬到城里去,于是就打算將泥塘賣出去。一只老牛來買,它提出泥塘的周圍如果有些草就好了。”教師說到這里,便用畫筆在畫面上添加了青草,讓畫面有所變化。此后教師繼續講述故事,并讓大家按照故事的內容展開改畫,讓畫面內容更加豐富?!扒嗤茉谀嗵恋闹車錾狭瞬葑?,果然長出了很多青草。又來了一只野鴨,它認為泥塘里的水太少了?!痹诮處煹膯l下,學生在泥塘里畫上了“水波”。此后教師又引導學生也參與到講故事的活動中:“你覺得還有哪些小動物會來買泥塘呢,它們提出了一些什么要求,你能自編故事,并結合故事改畫嗎?”如有學生提出:“來了一只大熊貓,它希望在泥塘的周圍有新鮮的竹子?!庇谑窃搶W生便在畫面上添加了不少竹子。這樣的活動具有懸疑性,能夠引發學生深度融入課堂情境之中,從而自主生發創作的熱情,促使學生感受水墨畫的風采。
懸疑故事最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在新課開始,通過講述故事,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也可以積極關注課堂生成資源,當學生自主提出了問題后,則要篩選出更有意義的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到水墨改畫的活動中,讓大家體會到筆墨的獨特魅力。
(二)視聽演繹,感受革命激情
利用故事教學法能讓課堂導入變得更加生動,進而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故事是小學生的最愛,通過多媒體呈現動靜皆宜的故事,能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畫面中產生對課堂的濃厚興趣。教師除了可以通過口述的方式講述故事,還可以采用視聽演繹的方式,將故事用視頻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能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助于他們提升對故事內容的關注度。例如教學中,可以呈現一些革命影視劇的片段,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根植紅色基因,促使學生更深入地感受革命激情。
在“廣告和招貼畫”的學習中,教師給學生展現了電影《長津湖》的海報,并讓大家結合海報的內容猜一猜電影的內容是什么。學生提出:“我看到很多戰士趴在了雪地里,他們的身體都快要凍僵了,但是大家還是一動不動地待在原地?!苯處熡掷靡曨l作為輔助,展現了《長津湖》的電影片段,并引導大家結合故事內容再次解讀廣告畫。“士兵們明明知道繼續埋伏下去的話,身子一定會凍僵的,他們為何不離開呢?”學生有所感悟,他們從這個故事中體會到了革命戰士英勇不屈、堅持不懈的精神,同時感受到了他們對黨和國家的忠誠之心。教師繼而又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創作的活動:“你還聽說過哪些革命故事呢?如果該故事改編成了電影、電視劇,需要大家創作一幅廣告宣傳畫,你會如何設計呢?怎樣才能在簡簡單單的一幅畫中體現出復雜的故事情節,并展現出革命者的精神呢?”如有學生想要展現《金色的魚鉤》,在畫面上展現了一個老紅軍的形象。
小學生由于其自身學習能力與認知基礎較低,對學習的熱情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興趣。在美術課堂上,教師通過現代教學手段,給學生展示傳統文化故事,搭建學生感受的平臺,可以極大的激起學生的情感認同,內化學生的認知。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在視頻的輔助下,將故事的內容變得更具體,激發了學生的傾聽欲望,同時也能讓他們的感受更豐富,主動去想象。教師還可以在此基礎上設置美術創作活動,讓大家參與到“革命”主題的招貼畫創作中,促使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創作出情感充沛的作品。
二、 助力探究,提升審美情趣
探究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背景下一項重要任務,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契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采用小學生能接受的方式方法,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美術學科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科之一,其中不乏能夠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因素,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融入故事情境,不僅可以活化課堂教學,更能助推學生輕松理解新知,突破教學重難點,同時喚醒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交流討論,分析臉譜藝術
在學生展開自主探究的環節,教師也要適當運用故事教學法,用有趣的故事助力學生的探究活動,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升華學生的藝術素養。在學生探討臉譜藝術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他們感興趣的傳統故事,激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同時圍繞其中的核心問題,如臉譜顏色、圖形的象征意義等,組織學生展開互動討論,這樣能讓學生把握住分析的要點,提高臉譜分析的效率。
在學習“變臉”的時候,教師給學生講述了某些京劇人物的故事,如給學生展示關羽的臉譜,并讓大家猜一猜關羽臉譜為何是紅色的。教師講述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讓學生看到他忠勇無敵的形象。此后教師又引導學生思考:“其實,京劇臉譜中的不同顏色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也就是說,在臉譜中其實展現了人物的性格,體現了人物的故事。大家能否自己設計一個臉譜呢?可以將自己對人物的設想融入其中?!痹趯W生完成設計后,教師還組織學生自編故事,說說自己設計的是什么人物形象,談談該人物的精神情操。如有學生設計的是張飛的形象,在臉譜上畫上了大胡子,并表示:“張飛總是咋咋呼呼的,給人很爽朗的感覺,所以我設計了大胡子和大眼睛,表現出他急躁的性格特點?!痹谝环涣骱?,學生對臉譜的認識更為深刻,教師又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我們展現的不是臉譜,而是正常的人物形象,要如何用五官、表情來體現出人物性格呢?”這促使學生展開自主思考和探究,提升創作和賞析水平。
小學生思維能力與審美能力的發展絕非簡單直接的照本宣科,那樣不僅效果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倦心理,而將其有意識的融入故事,在焦點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發散思維,讓他們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入手思考,在教學點滴之中發展了學生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也參與到編故事、講故事的活動中,在親身感受的同時,提升自己的賞析水平。
(二)互動參與,體驗國畫藝術
互動合作既是學生的一種能力,也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拥恼n堂才是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在講述故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故事展開討論,在互動分析中相互啟發,獲得更多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組織學生將故事探討中的收獲融入自主創作中。如在講述了古代畫家的創作故事后,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到國畫的創作中,這樣學生就能在“角色扮演”中分析古人的創作思路,思考如何能將時代性和傳統融合在一起,創作出更精彩的國畫作品。
在學習“水墨山水畫”的時候,教師給學生展現了著名的《富春山居圖》,并給大家講述了黃公望的故事。“黃公望是元朝人,曾經當過地方小官,在張閭手下當差的時候,由于張閭犯案,他受到牽連入獄,出獄后就浪跡天涯,不再過問政事,《富春山居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的作品。大家能否展開角色扮演的活動,嘗試演繹黃公望的故事,說說他在創作《富春山居圖》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在演繹的過程中,學生展開了互動交流,分析了黃公望的心理。如有學生提出:“黃公望年輕的時候一定也想要報效國家,但是卻沒有得到這樣的機會,所以他十分失望,只能寄情于山水,希望能排遣內心的苦悶,所以在他的畫作中,應該也能看到這樣的情感。”在學生有所感悟后,教師引導大家進行自主創作:“在故事展演中,大家認識到山水畫不僅展現了山水,其實還體現了作者的心態,展現了作者的生活狀況,那么,你在創作山水畫的時候,是否也能將自己的情感融入進去呢?”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自主創作,提升了水墨山水畫的創作水平。
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集思廣益,既提升了合作體驗,更深化了對新知的理解,讓美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引入傳統故事,讓學生講述故事,不僅讓學生主動融入美術課堂之中,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更極大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此,教師要合理篩選故事內容,把握好課堂教學的節奏,在適當的時候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創作中。這樣教師就能合理運用故事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
三、 拓展視野,引導遷移創新
學生能力的提升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適當對課堂拓展延伸,不斷培養學生利用新學知識進行遷移創新,利用故事這一載體,能夠在寓教于樂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遷移創新能力,實現學生能力的飛躍。
(一)學科整合,理解詩詞意境
在故事教學法中,教師不要拘泥于美術學科,可以嘗試拓展視野,將語文、歷史、政治等其他學科的故事也融入其中,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他們將其他學科的知識融入美術創作中,起到遷移的效果。在學科融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講述和古詩詞有關的故事,體會詩詞的意境,并參與到“詩配畫”的創作中,提升自己的綜合修養。
在學習“詩配畫”的時候,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創作互動:“大家一定讀過不少古詩詞,你最喜歡的是哪一首作品呢?你能否用繪畫的形式,將這首作品中蘊含的情感體現出來呢?大家能否講一下畫中展現的故事呢?”如有學生畫的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在畫面中,展現了一個老者,他歡呼雀躍,顯得十分高興。教師啟發其講述相關故事:“老人一般都是很沉穩的,但是為何畫作中的老人手舞足蹈呢?他有什么故事呢?”學生將語文學科融入了進去,講述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背后隱藏的故事:“杜甫是一個愛國詩人,他在得知安史之亂已經結束,自己可以回家,國人也可以恢復平靜的生活之后,就顯得十分開心,他通過這種手舞足蹈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喜悅之情?!痹谶@樣的創作中,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蘊藏的深厚情感,體會到了杜甫的愛國之心,并將這種情感用具體的圖畫展現了出來,進行了藝術夸張。
結合故事,學生充分認識了什么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自主創作美術作品的時候也會思考如何能將文字的意境通過意象呈現出來。這樣就能起到學科整合的效果,拉近各個學科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碰撞思維的火花,激發美術創作的興趣。
(二)想象補白,發展剪紙思維
在組織學生參加拓展活動的時候,教師還要喚醒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如在展現剪紙藝術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結合剪紙作品的內容編寫與之有關的故事,這樣能促使學生探究剪紙作品的真實意義,促使他們更深入地觀察作品的細節,在自主創作的時候,學生也能創作出具有故事性的細膩作品。
教師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剪紙”作品:“每一幅剪紙作品都有自己的故事,如這幅《鹿鶴同春》,就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大家注意觀察一下畫面,這里不僅有鹿和鶴,而且還有很多花草,這些圖像整合在一起,體現出了生機盎然的感覺。那么,大家能否通過剪紙展現自己的創作思路呢?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生活,看看是否有值得紀念的事情,和同伴分享故事,然后選擇最有典型性的故事,設計成剪紙作品?!比缬袑W生講述了自己有一次在跑步的時候摔跤,將膝蓋弄破,同伴攙扶自己上醫務室包扎,還送自己回家,幫自己背書包。該學生在剪紙中展現了這個故事,體現了兩個相互攙扶的人物形象,外圈設計成圓形,這樣就暗示了同學之間和諧相處的意思。教師鼓勵學生思考如何在故事中選擇某一個有代表性的靜態場景,更好地體現出整個故事的內容,展現故事的主旨。
“剪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教材內容,巧妙將這些承載著傳統文化元素的藝術形式傳遞給學生。當然,在創作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展開無盡的想象,在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在想象的基礎上進行補白,并嘗試講述剪紙作品的故事,在表述的基礎上總結剪紙思維。在自主創作中,學生就能運用這種思維進行創作,設計出具有真情實感、能體現真實生活的作品。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將故事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交流環境。這樣能讓美術課堂更有感情色彩,能起到以情感人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能選擇一些和傳統文化有關的故事,還能將教學內容提升到文化層面,有助于學生傳承中國文化,起到一舉兩得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盧春亞.小學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運用[J].啟迪與智慧,2021(2).
[2]蔡欣欣.民族傳統文化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11).
[3]湯靜.基于傳統文化故事情景教學法的小學美術微課設計[J].明日風尚,2018(16).
[4]周月紅.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民族文化精髓——談民族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滲透[J].美術教育研究,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