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蔬吧繪本”課程通過教師順應隨班生的閱讀現狀,不斷改變該學生的閱讀方式,結合“蔬吧”系列活動,運用“樂·享·繪”三導策略設計繪本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堅持有計劃地構建趣玩、趣繪的創新活動。整個課程圍繞“種植—采摘—微影—烹飪—繪制”活動展開,通過同伴合作,親子互動,提升隨班生合作探究能力,體驗勞動的樂趣,提升了繪本創作的興趣,最后達到閱讀簡單文本的能力。
關鍵詞:蔬吧繪本;“樂·享·繪”三導策略;合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03-0021-04
一、研究的背景
(一)源于為提升隨班生自理能力創造條件
隨班生小毛在開心“蔬吧”活動中,學會了摘菜、擇菜、洗菜、燒菜等基本生活技能,還能對鋤具、廚具進行整理。通過將近一年的“自理、合作”等好習慣的訓練,他學會了整理物品,懂得了同伴合作,動手能力和自控能力也增強了。在課堂上能靜得下心來,從5分鐘到10分鐘,甚至15分鐘,都能待在座位上,有了一定的自我約束力。那么如何利用“蔬吧”活動讓孩子在語文學科上學得一定的知識和技能,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二)源于為拓展隨班生閱讀視野建立平臺
平時閑暇之余,我會跟孩子們講繪本故事。在一次“蔬吧”采摘蘿卜活動中,小毛興奮地叫起來:“蘿卜回來了,蘿卜回來了。”這是我剛給他們講過的繪本故事《蘿卜回來了》,他居然記住了,看到蘿卜還能脫口而出。“他對繪本故事感興趣。”這個念頭在我腦中閃現。“繪本”也許是一個突破,如果在“蔬吧”的種植、采摘過程中讓他與同學合作記錄蔬菜成長,再以繪本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來拓展隨班生的閱讀視野,提升他的語文閱讀素養,也許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源于為嘗試隨班生多樣學習提供方向
小毛同學是自閉癥患兒,總IQ小于40,雖年齡比同伴大兩歲,但學習存在很大困難,對其需私人定制課程。前期開展的好習慣課程,鍛煉了他的自理能力。隨著活動的深入,從好習慣的培養發展到繪本融合教育課程實施,通過四季蔬菜種植,在同伴和家長的幫助下,進行種植、采摘和加工,運用圖畫和簡單文字進行故事編寫,在“樂·享·繪”三導策略的引領下,提升探究和創新的能力。本課程從習慣的培養升級至學習能力的培養,這也是對前期的好習慣融合教育課程的延續和深化。
二、研究的設計
(一)課程指向界定
“蔬吧繪本”課程:蔬吧,亦書吧,以蔬為書,通過種植、收獲、制作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孩子認識蔬菜,了解蔬菜的成長過程,創意加工。最后根據活動內容,運用圖畫、簡單文字進行表達。本課程是好習慣課程的延續,運用“樂·享·繪”三導策略進行“春天的童話”“夏天的聚會”“秋天的秘密”“冬天的樂趣”四個主題的研究,促使其掌握簡單的勞動技能,編寫蔬菜成長故事,提升語文閱讀素養。
(二)課程發展目標
1.學生發展目標
通過“蔬吧繪本”課程讓隨班生能夠初步達到認識四季常見蔬菜,參與、體驗蔬菜加工制作,簡單運用圖畫、文字編制蔬菜繪本。在活動中能樂于和老師、同伴及家長進行交流,進一步融入集體,延續好習慣課程中各項能力的鞏固和強化。
2.課程進展目標
通過開心“蔬吧”的活動,提升至“蔬吧繪本”融合課程,開展“春天的童話”“夏天的聚會”“秋天的秘密”“冬天的樂趣”四大主題研究,提高隨班生閱讀興趣,增強語言文字能力,為其今后的教學提供方法。
(三)課程內容架構
針對隨班生的智力明顯弱于班級其他孩子的特點,在對其展開語文學科教學時,運用“樂·享·繪”三導策略對“蔬吧繪本”設計課程。同時根據一年四季不同蔬菜,開展“春天的童話”“夏天的聚會”“秋天的秘密”“冬天的樂趣”四個主題進行自制繪本訓練。(見表1)
三、課程的實踐推進
“蔬吧繪本”課程通過教師順應隨班生的閱讀現狀,不斷改變他的閱讀方式,最終結合“蔬吧”系列活動進行自編繪本活動。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堅持有計劃地構建趣玩、趣繪的創新活動。在隨班生智力水平的基礎上,利用“蔬吧”條件,發揮師生以及家長資源,開展“樂·享·繪”三導策略的實踐研究。在活動中不斷提升隨班生的興趣,鍛煉各項能力,提升語文素養。(見圖1)
(一)樂聽“蔬吧”,走進多彩繪本世界
樂聽“蔬吧”,指老師安排時間講讀繪本,利用環境創設條件,讓隨班生感受繪本帶來的快樂。由于智力的缺陷,隨班生對學習的意識不強,在課程開展之初,努力創設學習環境,自然引入繪本,融入課程活動,用心感受繪本世界。
1.收集繪本故事,梳理教學主題
我收集各類蔬菜繪本題材:《我的蔬菜朋友》《好多好多蔬菜》《胡椒南瓜湯》《蘿卜逃跑了》……從認識蔬菜到愛上吃蔬菜,再到展開想象的蔬菜故事進行分類,運用周二周四晨間講讀。
【例1】當有一天講繪本《蘿卜逃跑了》時,小毛就站起來,嘴里叫著:“蘿卜回來,蘿卜回來!”發現他對蘿卜特別感興趣,我就把他請上講臺,一起來讀這個故事,他能認出來的字就由他來讀。這次的繪本講述后再結合“蔬吧”蘿卜的收獲,他和同伴也一起編寫了一個蘿卜的繪本故事。
2.創設繪本環境,融入教學內容
我們學校的設立了不少閱讀區:地鐵書吧、走廊圖書角、電子借閱區等,在教室里也設有圖書角,圖書繪本到處可見,這些閱讀區域方便隨班生可以隨時借閱。
【例2】我把教室的圖書角的一層書架全部放置了蔬菜類的繪本,隨著蔬菜繪本的不斷創作,小毛下課后就愛待在那里,拿下一本安安靜靜地翻閱著。當我走近時,他馬上露出一個笑容,翻開繪本和他一起閱讀,他也會不時指指畫面,說出簡單的詞語。
(二)享聞“蔬吧”,搭建多樣繪本樂園
享聞“蔬吧”,指通過“蔬吧”實驗園蔬菜種植、采摘、加工等環節享受勞動成果,體驗合作的快樂。運用“蔬吧”搭建樂園,使其能與同伴合作,耐心學習種植和制作技能。在設計課程活動時充分考慮季節的特點,選擇季節性比較明確的蔬菜類題材,既貫穿四季的變化,又保證每個活動的獨立性。
1.節氣助力,合理安排播種耕耘
二十四節氣對農事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在開心“蔬吧”種植時,先讓隨班生了解什么蔬菜適合什么時候種植。在同伴及家長的幫助下,在網絡、書籍中尋找答案,做好記錄,再運用到實踐中。
【例3】在立春之后在家長的指導下,小毛和同伴就開始茄果類蔬菜的育苗和播種了。在驚蟄時節加強蔬菜病蟲害的防治,針對常見的病蟲害,及時除蟲。
2.菜園收獲,體驗采摘蔬菜之樂
蔬菜成熟之際就是孩子快樂之時,看著一片豐收的景象,親手摘下它,那是最想做的事。每每這時,隨班生小毛就會特別興奮,與同伴一起進入菜地,忙不迭地采摘。在同伴的指導下,把成熟的都摘下來裝進袋子,邊摘邊引導他說出蔬菜的名稱。
【例4】夏天,當葫蘆、絲瓜、南瓜等可以收獲之時,小毛和幾個小朋友一起來到“開心”蔬吧,開啟采摘之旅,摘個葫蘆摸一摸,采根黃瓜嘗一嘗,把這些蔬菜拿在手里,哇哇大叫,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同伴也配合著小毛,幫他一起采摘,還引導他說出蔬菜的名稱,回去后幫助他在記錄紙上及時記錄。
3.蔬菜變身,感受美食制作之趣
“蔬吧”收獲后的蔬菜,小毛和同伴帶回家后在父母的指導下,學習燒菜,并及時把照片視頻等上傳群里一起分享。在中國傳統的節日里,有很多與美食有關,如清明節、端午節等,我們都會在家長的指導下,結合“蔬吧”蔬菜制作美食。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鍛煉,小毛學習技能得到提高,能力得到鍛煉,養成了圖畫記錄的習慣。
【例5】中秋時節,我們利用收獲的番薯、花生在學校進行了一次美食制作,來到烘焙室的小毛很開心,一會兒摸摸這,一會兒摸摸那,對什么都非常新奇。進行美食制作時,非常配合,和小伙伴們互動合作,最后把制作好的美食送去各個辦公室,讓老師們分享,還把制作的美食畫下來。
4.愛上蔬菜,改變挑食浪費習慣
小毛媽媽說從很小開始,孩子挑食習慣非常嚴重,經常固定性地吃幾個菜,其他蔬菜他都不吃,更不會去嘗試,抗拒心很明顯。“蔬吧”繪本的系列活動,也是改變挑食習慣的最好方式。
【例6】青菜是我們收獲最多的,孩子第一次把青菜帶回家,在媽媽的指導下,燒了一碗青菜蛋花湯,端上桌后吃得非常開心,還主動夾給妹妹吃。媽媽把過程做成小視頻給了我,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三)繪創“蔬吧”,呈現精彩繪本成果
繪創“蔬吧”,指結合活動編制繪本,記錄過程,呈現精彩。通過自制繪本,引導隨班生用多種形式展示自己,愿意傾訴和交流,學會自我調控,并能用圖畫、文字等方式表達,盡可能激發積極的情緒,提升語文閱讀素養,形成健康向上的性格。再通過空間展示,多方肯定,激勵其正面行為的不斷產生,形成良好的條件反射,為本課程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持。
1.注重積累,增加隨班生繪本創作素材
“蔬吧”的一系列活動,從認識種子到學習種植,收割加工……最關鍵的目的就是為繪本創作積累素材,在一年的活動開展過程中,每一個季節都有不少蔬菜可以種植、收獲,特別是到了收獲旺季,隔幾天就能進行一次收獲。在這過程中隨班生掌握了勞動技能,學會了觀察,并記錄生長變化,為繪本創作積累大量素材。
【例7】春天,小毛和同伴種下的蔬菜,隨著天氣的變熱,生長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我們從一周一次的觀察,到3天一次,到最后天天去菜地。開花時節,觀察花的形狀、顏色,數數花朵,并用手機拍一拍。等結了果,再用尺子量一量,了解它們的變化。成熟后摘下來,進行美食制作,最后記錄在成長記錄紙上。小毛在一次次的參與中,手眼協調能力日漸加強,還能動腦思考,不斷用文字圖畫記錄蔬菜變化。
2.互動合作,提升隨班生繪本創作興趣
“蔬吧”的活動,通過同伴合作,親子互動,提升隨班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收集四季蔬菜生長的素材,把它用圖畫加簡單文字編寫故事,既充滿趣味性,又鍛煉動手動腦的能力。隨著四季變化,我們結合“春天的童話”“夏天的聚會”“秋天的秘密”“冬天的樂趣”四個主題展開活動。每一輪收獲,我們就會進行一次“蔬吧”繪本的創作。多種形式的創作,思維能力得到強化,動手能力得到發展。
【例8】繪本的素材有了,接下來就是進行繪本的制作。我們通過分組創作,作品展示等提高小毛的創作興趣。這樣由扶到放,小毛和同伴在一次一次的練習過程中,想象力越來越豐富,繪本故事也越來越新穎,從單張的發展到整本的繪本。通過同伴合作,繪制了《胡蘿卜成長記》《土豆奇遇記》《蠶豆歷險記》等十幾個繪本,后來能夠獨立拿起筆模仿別人的繪畫了。
3.評價成果,加強隨班生繪本創作動力
重視被評價者的主體性與評價對個體發展的建構作用,關注孩子的發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及時有效的評價對孩子最好的激勵,促使其更用心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務,自身能力得到強化。“蔬吧”活動過程中,關注隨班生亮點,及時鼓勵表揚。利用教室和走廊空間對隨班生繪本成果進行評價。
【例9】在走廊有很大的學生作品展示區,每個季節都會進行一期主題繪本作品展。在“秋天的秘密”展時,眾多蔬菜的收獲,繪本也特別精彩,還引來了旁邊班級小朋友的欣賞,一下課小毛就在展示區徘徊,時不時看看上面的繪本。老師和同學的夸贊極大地激勵了他繼續創作的動力。
四、研究的成效
(一)身體力行提升了隨班生的勞動技能
一年以來,“蔬吧”繪本融合教育課程一直注重勞動與文化知識相結合的原則,在鍛煉隨班生勞動技能的同時,再結合語文學科進行文化知識的融合。整個課程通過“種植—采摘—微影—烹飪—繪制”等活動來展開,隨班生體驗到了勞動的樂趣,收獲的喜悅。每一步都親自體驗,身心的感受是最真實的,為他量身定制的融合課程,使他的勞動技能得到極大的提升。
(二)同伴合作提升了隨班生的創作能力
“蔬吧”繪本融合教育課程,在進一步鞏固隨班生好習慣的過程中,同伴的合作更加默契,只要有同伴帶領,小毛總能積極配合,為一起創作繪本提供了條件。繪本創作需要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小毛在這方面明顯是缺乏的,但有了同伴的配合,他也能隨著提供的思路,有了一定的想象空間。在繪本創作過程中,能看懂故事的發展,簡單畫出蔬菜變化的形態,提升了創作的興趣和能力。
(三)多方合力提升了隨班生的語文素養
隨著“蔬吧”繪本融合課程的開展,隨班生的識字量有了明顯的增加,每次種植一種蔬菜,我們都會進行名片制作、成長記錄等,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對蔬菜的名字以及記錄中經常出現的文字,有了一定的記憶,在不斷重復出現的過程中,記住了這些文字。在進行繪本繪制中,也需要寫不少的文字,孩子就這樣,識字的量慢慢積累,一年下來,當把這些字詞用卡片的形式讓他認讀時,他基本都能認出來。同時也發現孩子對班級圖書角的興趣也越來越高,在課間總能看到他一個人拿一本帶插圖的書,專注地翻閱著。
一年來,小毛有了不少的進步,特別是在語文的理解上有了一定的提升,這是我們進行課程研究的初衷。在研究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孩子的興趣的維持時間不長,對文字的記錄興趣還顯不足,對于沒有達到的語文素養能力,我們將繼續研究提升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海珊.教與學的有效互動:簡析支架式教學[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
[2]戴淑芬.兒童行為塑造及行為問題矯治[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章佳紅(1973~),女,漢族,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湘湖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