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陽艷
摘 要:對高校貧困生進行資助,是確保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的基本政策之一。而要想做好高校學生資助經費的管理及風險防控,需要從貧困生的分類標準、資助水平的確定、評價過程出發,同時加強對腐敗風險的防范、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深化高校學生資助政策,讓資助過程更加開放透明,受資助目標真實明確。
關鍵詞:高校學生 經費資助 管理及風險管控 風險分析
中圖分類號:F016.3;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4-191-02
一、引言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其中貧困生的數量也有增加。而如何解決貧困生的經濟問題,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地方政府、高校加大資助的力度,全力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存在對資助經費的管理不當、貧困生認定困難等諸多問題。這就需要對高校學生資助經費進行科學管理,并合理管控資助過程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
二、高校學生資助經費現狀
(一)良好發展
1.資助項目不斷增加。目前高校設立的資助項目多種多樣,國家層面的有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助學金等等。如果在校大學生選擇當兵,在應征入伍和退役之后都能夠獲得學費補償。除此之外,還有生源地助學貸款、勤工儉學通道,臨時困難補助等等。
2.國家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近幾年來,我國在高校學生資助資金方面的投入一直呈現著上漲趨勢,而且增長的幅度越來越大。同時根據未來的規劃,國家財政還會進一步提升資金投入,并要求地方和高校切身落實好國家的各種資助政策,爭取幫助每一個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3.覆蓋范圍越來越廣泛。如今我國的高校學生資助不限學校,不限專業。不論是公辦高校還是民辦高校,都可以獲得大量的資助項目。針對高校學生的資助也不分高低貴賤,不管是高職院校的學生,還是學歷較高的博士生,只要認定家庭經濟確實困難,都能夠獲得資助。
(二)存在的問題
1.資助政策宣傳不到位。各大高校針對資助政策的宣傳主要集中于新學期,方法包括發放宣傳手冊、在校園里張貼宣傳海報、班主任開相關會議。但僅僅是這些方法還不夠,仍然無法將資助政策宣傳到位。比如一些家庭特別貧困的學生,甚至不清楚自有的貧困證明能夠在高校里申請到貧困資助,由于有些老師并非專業從事資助項目的工作人員,對于相關政策也沒有進行充分了解。所以對于班級中的學生是否符合條件,無法把握標準。即便是有學生上交了相關書面材料,也不能十分確定。這就容易導致該申請項目的學生沒有申請,符合條件的學生無法申請到資助。
2.高校對于資助工作不重視。雖然各個高校都設立有專門針對大學生的資助管理中心,但從整體的工作來看,重視程度仍不夠。一方面是工作人員隊伍不夠穩定,經常進行更換,或者由其他負責人來兼職,這就導致隊伍對資助項目缺乏了解,無法實際落實每一項資助工作。另一方面則是負責資助工作的隊伍缺乏建設,人手嚴重不足。這就導致每個工作人員的壓力較大,任務非常繁重。既無法高效準確地完成現有任務,也難有更多精力開發較多的資助項目、幫助更多應該得到幫助的高校學生。
3.資助認定不規范。高校在開展資助工作認定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會按照相關政策要求來進行。但在實施具體細節時,仍然會存在資助認定程序不規范的問題。例如最終評審的方式,基本上都是通過全班投票或者是班主任、班干部進行確定。而由于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關系,針對不同的人選很容易摻雜個人情感。如果某個參與評選的學生雖然不符合條件,但由于人緣較好,可以通過較多的投票獲得評選認定。而某個條件符合的學生,由于沉默寡言,班級同學對其認知不夠,這就難以獲得更多投票,導致最終落選。
4.資助政策沒有合理優化。傳統印象中,可以獲得資助的貧困生必須品學兼優。如果成績不夠拔尖,只是普普通通,就難以獲得資助。但對于大多數貧困生來說,不僅要維持現有的成績,還要維持較為困難的生活。而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之下,能夠保持拔尖成績的貧困生少之又少,這就導致他們無法得到應有資助。而那些針對貧困生的資助項目,它們設立的初衷更多是為了幫助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并不是對他們的優秀成績進行額外獎勵。所以很多高校的資助項目需要進行合理優化,針對實際條件和設立初衷來進行判定。
5.對貧困生的資助僅限于物質層面。一些老師和許多學生對于資助的認識,只是認為通過證明自己優秀或者證明家庭困難來獲得一筆資金,但資助的內容遠非于此。不僅僅要注重物質方面的資助,還要注意精神方面的成長。那些家境較好可以獲得優秀獎學金的學生,可能不缺乏精神方面的建設。但對于一些貧困生來說,他們從小的生活環境比較單一貧乏,缺乏精神建設。而很多高校針對他們的資助僅限于物質層面,當貧困生獲得物質補貼之后就不再進行過問。這就導致有些貧困生無法合理地利用物質補貼,容易陷入到物質享受之中,不愿意通過自身的努力奮斗而擺脫貧困環境,而是不惜弄虛作假來繼續獲得補貼,徹底淪為一個好吃懶做的人。這就是缺乏精神層面的引導,導致有些貧困生變得缺乏誠信、缺乏道德。
6.缺乏完善的資助監督機制。對于資助項目的監督要包含方方面面,從資助的判定到資金的后續發放,都要經過層層把關,確保沒有任何紕漏。而實際的執行過程中,雖然高校設立了相關的監督機構,但有些監督機構成員并不認真發揮自己的監督作用,對于各班級學生的判定過程缺乏參與,對于資金的后續發放缺乏監督。
(三)高校學生資助經費的管理及風險防控
1.優化資助項目。不同性質的資助項目要堅決區分開來,比如獎學金和助學金就不能混為一談,既要讓品學兼優的學生可以獲得獎勵,也要讓家庭貧困的學生能夠獲得幫助。而針對資助項目的優化,不僅僅是在于提升待遇,也可以將其體現在其他方面。比如可以進行學費減免、為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開學時就減輕經濟壓力,還可以讓學生在勞動中鍛煉自我。
2.重視相關機構。高校設立的大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要得到充分重視,從學校到部門層級都應設有專門的助學機構和足夠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的學歷至少為大學本科,專業能力要維持在較高水準,并且應該定期接受專業培訓、參加與助學相關的專題會議。隊伍內部也要進行績效考核,提升工作積極性,增強工作效率。
3.強化監督工作。要想讓每一筆資助學生的資金都能夠切身落實到位,就需要強化高校資助工作的監督。對于每一位資助對象要進行嚴格審查,對于每一個認定程序要進行認真審定。不能讓渾水摸魚的人出現,也不能錯漏每一個應該受到幫助的學生。而在確認資助對象之后,針對資金的發放標準以及資金后續的動向,也要進行密切跟蹤。
4.設立追責制度。要充分落實資助經費在審批、使用、監督過程中的責任,加大監管力度。高校要組織領導小組,定期對評審小組的工作進行監督、檢視,每學年至少開展一次相關檢查工作。如果發現資助經費被嚴重套取、騙取、挪用,及時依法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而具體的追責形式可以視情節輕重進行最輕為告誡,較為嚴重則進行全校通報批評,出現違紀行為,及時追繳違紀資金,提請行政主管部分進行調查處理,若構成犯罪,則應提交司法機關處理,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建立信息數據庫,推動工作科學合理開展。高校要針對家庭經濟確實困難的學生建立相關信息庫,這就需要進行事先的資助工作調研,了解高校學生的基本情況,掌握他們準確真實的家庭信息。而在信息庫建立之后,就可以保證高校資助工作能夠及時合理地開展。至于高校的資助情況,也要加強檔案建設,紙質化和數字化同步進行。既可以方便了解學生的后續情況,也可以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為高校之后資助工作的開展積累經驗。
6.加大宣傳力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宣傳:一是及時讓新生全面了解地方部門和高校的助學政策,高校可以利用本校的招生平臺、招生簡章以及直接的電話回訪來進行宣傳。而在確認學生錄取之后,在寄取的錄取通知書中,也可以附寄一些相關的助學材料。如果擔心仍有學生不夠明白,還可以開通咨詢熱線,為他們答疑解惑,徹底消除部分家庭困難學生上大學的疑慮。二是新生入學之后,針對新出臺的資助政策要及時進行宣傳和解釋,讓學生可以充分了解。三是針對生源地貸款項目,需要高校的大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定期組織相關會議,幫助學生了解貸款的還款流程,讓他們認識到逾期違約的錯誤性,養成定期還款的正確意識。
7.掌握實際情況,保證認定過程準確、真實。不論是優秀學生還是貧困生,都需要先掌握每個參與評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了解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分析學生的成績、了解同學對他們的評價、班級老師的評價,以及生源地民政部門的相關證明。由此也可以看出,要確保資助工作的公平性和科學性,需要多方進行合作,各方對自己份內的部分要認真負責。
8.精準定位,進行個性化資助。貧困學生的情況各不相同,所以資金也要進行合理分配。高校可以針對整體的情況進行分級,既要讓更貧困的學生獲得更多資助,也要保證越來越多的貧困學生可以受到資助,避免資助項目集中于少數學生手中。與此同時,為了避免貧困學生因突然的大額補助而肆意揮霍,高校也可以設立相應的獎懲制度。
9.充分保護隱私。受到資助雖然是好事,但對于貧困生來說,不適宜進行公開宣傳,在資助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充分保護他們的隱私。比如公示學生信息的時候,要盡量避免放出關鍵信息,也不能放上學生的正面照片,防止資助項目影響到學生的正常生活。如果要進行相關的正面公開宣傳,也要事先獲得受資助學生本人的同意。
10.針對貧困生加強精神方面建設,多進行心理輔導。有些貧困生缺乏精神方面的建設,三觀樹立的時間較晚。對于新鮮事物缺乏足夠了解,也很難辨別諸多事物的好壞。因此班級輔導員要多關心貧困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要經常向身邊人了解他們的日常情況。當出現問題的時候要及時制止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避免他們因為家庭原因而產生自卑心理,并對正常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
三、結束語
針對高校學生的資助工作較為復雜,盡管我國一直在加大投入并初有成就,但不論是實際的政策實施還是相關體系的建立,都有待發展。雖然較為困難,但前途依舊光明無限。這需要國家、高校、地方部門等各方進行通力配合,以更加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共同建立起完善的資助體系。同時也要不斷對高校學生資助方式進行創新,使得資助工作能夠更加科學有效地開展,讓更多的高校學生能夠受到資助,并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張寶強,齊新艷.高校學生資助績效的綜合評價與分析[J].河南教育,2020(09):2-5.
[2] 白小斌.應用型高校學生資助管理探析[J].教育與職業,2020(12):59-64.
[3] 馬浚鋒.基于發展性視角的高校學生資助體系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9.
[4] 肖景峰.高校學生資助管理體系優化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9.
(作者單位:貴州醫科大學 貴州貴陽 550025)(責編: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