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摘要:生活情景是教學情景中重要的分類,能夠有效的將生活與教師索要教學的內容聯系在一起,使學生能夠將自己在生活中累計到的經驗遷移到知識的學習中,從而更快、更有效地理解知識。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的特性,在教學導入、概念理解、應用題訓練等多個教學環節中應用生活情景,以此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景教學;價值意義;教學策略
在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作為核心的內容之一,它不僅是學生知識提升的過程,還是學生學習興趣、思考、探究等對多元能力培養的過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全面的推進生活情境與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全面的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吸引學生的眼球,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借助于生活中的熟悉情景,還可以全面的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究中逐漸的掌握學習數學的技巧。那么,生活情境融入到小學數學課堂教育當中究竟有何作用及與其它教學模式相比有何優勢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作為數學教師,應該如何將生活情景全面的融入到教學之中呢?以下我們將做詳細的分析。
一、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培養和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從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來講,由于受到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很多教師的教學核心主要是放在學生成績的提升上,在基本的課堂教學中,也是習慣性的主導課堂,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思維受到限制,也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而導致學生的學習完全呈現出一種機械化狀態,而且,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也是有待提升。
(二)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實踐能力
從以往的教學模式分析,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都是完全的根據考試大綱進行選擇,基本上就是考試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這樣,學生的學習就形成一個“教師教什么,我就學什么”的模式,而且,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太過于注重理論的教學,完全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只是指導知識本身,卻不能認識相關知識的由來,這樣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程度相對較低。所以說,在實際的教學中,以生活情景為教學途徑,從本質上來看,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是將生活實際和小學數學教學二者緊密結合起來。也可以理解為,小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過程即為解決現實生活問題和生活矛盾的過程。
二、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
(一)借助生活游戲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思考能力
在教學中,以小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為出發點,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生活游戲的參與中認真觀察,尋找出游戲中的數學知識,然后學生對相關的問題進行思考,進而幫助學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千克、克、噸》這一部分知識時,如何將生活游戲元素滲透到教學中呢?那又如何借助于游戲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思考能力呢?其具體的教學過程主要包含以下幾點:第一,讓學生對基本的數學知識進行自主性的預習,然后了解千克與克的基本概念,為游戲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為學生設計可操作性的生活活動,以“我是小小調研家”、“我是小小售貨員”等游戲開展互動,讓學生對超市的產品質量標記進行觀察、統計,如:一包瓜子的質量100克、一桶花生油的質量為5kg、一包薯片的質量為120克等,根據教學需求開展“猜重量”的活動,即教師列舉一個物品,讓學生對其重量進行猜測,誰猜的數據比較接近,就會受到一定的獎勵,如:一只牛,有的學生猜測100千克,有的學生猜測1.1噸,這樣的生活游戲雖然很簡單,但是也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隨意的說數據,需要根據實際生活進行猜測,最后教師對物體重量進行測量,公示數據,給最接近的學生小獎勵。
(二)以問題為引導,開展生活探究拓展
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思維總是按照課本的安排順序進行教學,學生幾乎沒有合作探究的機會,導致學生的學習呈現出碎片化、分散化,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整體掌握。因此,在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構建,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具有發展性的眼光,還需要不斷地對課本知識進行深入研究,以課本知識為出發點,為問題為引導,積極開展生活化的拓展探究,擴大學生的學習視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年、月、日》這一部分的學習時,教師開展一些簡單的生活問答,學生以答題的方式與教師進行合作探究,加深學生對學習的掌握程度。如:“同學們,我現在為大家展示讓國人最為自豪的一系列事件,讓我們通過多媒體進行一次視覺享受吧”,教師為學生展示開國大典的閱兵儀式和申奧成功后舉國歡慶的場面,然后教師問道:“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作為值得中國人民歡慶的日子,而你們是否也有值得自己歡慶或者難以忘懷的日子呢?”這時學生聽到問題后,紛紛舉手發言,有的學生說我的生日是2009年12月23日,有的學生則說2010年7月28日爸爸帶我去了迪士尼等等,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為什么這些事情都要說出哪年哪月哪日呢?然后教師為學生引導出“時、分、秒”的知識,讓學生對兩個知識進行對比,這樣簡單的合作探究學習不僅包含了知識與知識存在的關聯性,還包含了了很多的生活元素,更包含一些歷史等方面的知識,這對于學生思維的拓展具有很好的引導價值,全面的促進了學生多元素養的形成。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師教學思維,還是教學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活情境教學的運用不僅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還可以全面化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參與度,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實現學生多元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李莉娟.生活情境教學法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J].智力,2020(25).
[2]周澤雙.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運用[J].新一代:理論版,2020(5):170.
[3]馬銀平.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運用研究[J].學周刊A版,20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