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萍
摘要:“本原三學”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要求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本原三學”課堂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結合教學實踐,本人淺談“本原三學”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新授課運用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本原三學;學生中心;課堂參與;主動性
一、“本原三學”的概念
本原是世間萬物的開始,本原教育是對生本教育的繼承和發展,強調教育要回歸學生本原,把學習權利還給學生,認為學習是人與生俱來的本領,要相信學生能學習、會學習。“三學課堂”是指教學通過“前置研學——團隊互學——教師幫學”三大環節構成,促進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
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教學要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改進教學方式。”順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本人積極將“本原三學”教學模式實踐運用在高中政治新授課中。在實踐過程中,本人對“本原三學”教學模式產生了新的認識和思考。
二、“本原三學”在高中政治新授課的創新之處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活躍課堂
“本原三學”課堂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因此,“本原三學”教學模式一改傳統“教師一言堂”的沉悶的局面,主張學生成為“小教師”,課堂以“學生展示、群言堂”為主,課堂氛圍一下子“活了”起來,學生踴躍參與到課堂中。如在《社會歷史的主體》新授課中,我設置了三大環節分別是第一環節:閱讀課文段落歸納出中心知識點(學生展示);第二環節:判斷并改正易錯易混點(學生展示);第三環節:請舉例說明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主體(學生展示)。課堂呈現以學生討論、學生展示前置研學成果、小組討論為主,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講人,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本原三學”教學強調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團隊互學、展示交流為主要形式,使課堂由“教師一講到底、學生被動接受”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重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本原三學”教學他不僅是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重要渠道,而且還是落實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
三、“本原三學”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新授課的運用與思考
“本原三學”教學以“前置研學——團隊互學——教師幫學”三大環節組織課堂,結合教學實踐經歷,筆者認為在實施“本原三學”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新授課個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幾點: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觀
本原教育認為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學好、能講好。因此,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放手課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比如在《社會歷史的主體》新授課中,我設置了“閱讀書本65-68頁,歸納出每段中心知識點”,讓學生通過自主歸納、學生展示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基礎知識,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二)給學生充足的思維空間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是自發、主動的事情,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去思考、去追問才能實現真正的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因此,教學設計要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有時間、有空間去思考和感悟,讓學生在“悟”中學。如同樹苗需要生長在寬廣的空間,這樣它的枝葉才能自由地舒張。因此,前置研學的設計要遵循開放性的原則,教師不能給學生的思維設太多限定,要適當留白,讓學生有足夠的可思考的寬度和廣度。如在《社會歷史的主體》新授課中,我通過設置“請同學們分別舉例說明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的教學環節,讓學生發散思維,自由思考尋找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精神財富和社會變革的例子,通過學生自己舉例分析的方式理解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這一做法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找出典型事例,再引導學生對事例進行分析”的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自由地思考例子,由于學生立場、觀點的差異性,課堂上驚喜地發現學生能例舉很多教師意想不到的事例,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遠比預想中要強。所以,我們應當相信學生,相信學生有能力學好。
(三)注重培養團隊互學,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
在“本原三學”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新授課實踐運用的初期,總感覺課堂上缺了點什么?但又尋不出是什么?展示的學生在講臺上講得娓娓道來,剛開始的時候臺下同學都認真聽講,聽著聽著臺下的同學就安耐不住開始走神、低頭、沉默,漸漸地課堂好像僅成了展示學生的舞臺,與其他同學好像沒什么關系一樣,毫無生機活力。經過問卷調查學生對當前“本原三學”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新授課的運用現狀存在問題、請教同行教師、加強“本原三學”教學理論學習,發現原來課堂缺的是“靈性”、缺的是學生之間的互動、缺了學生之間的“生氣”。
基于以上情況的調研,我對學生提了一個要求:“上去展示的同學,除了向同學們展示小組學習成果外,還需要向小老師一樣向同學們提疑問、引導同學們理解知識。站上講臺就是一名小老師的角色,不僅自己要對知識理解透徹,還必須要有引導幫助同學們理解知識的義務意識。因此,課堂展示中不僅僅是自己講,還可以引導同學們小組討論、質疑、補充,讓其他同學也參與到他的展示中。”明確要求后,再實踐在“本原三學”教學在高中政治新授課的運用過程中,發現課堂氛圍一下子有了“生氣”,不再是機械式的學生表演,學生學生之間多了互動,多了配合的默契,大部分學生能踴躍參與到課堂中來,課堂專注力集中,課堂氛圍活躍,學生之間增添了一種微妙的情誼。整節課上下來輕松、愉悅!
(四)巧用激勵機制,鼓勵學生踴躍參與
“本原三學”是學生中心的回歸。課堂教學可以采用加分激勵機制,鼓勵學生踴躍舉手參與課堂。在“本原三學”教學實踐中,我采用展示、回答問題小組加分制,進行月度統計進行表彰優秀學習小組、優秀個人,對于分數落后的個人和小組進行鼓勵。因此,本原三學課堂氛圍比較活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小結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本原三學”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新授的運用初見成效,學生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并喜愛這種上課方式,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今后將會繼續努力探索如何有效進一步提高“本原三學”在高中政治新授課的運用。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胡首雙.教育回歸本源[J],廣州:廣州出版社,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