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如長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語文閱讀教育非常重視“文本的多種解釋”。這對老師的語文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需要幫助學生開辟各種各樣的閱讀視野。閱讀教育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效率。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發揮的作用有很多,首先就是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其次就是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本文通過闡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結合的相關特性來探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現路徑,以期更好地培養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愛好。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路徑
引言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發揮的作用有很多,首先就是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其次就是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更重要的是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和作者的情感共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通過這種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展。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是教育者根據閱讀規則設計的一種教學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意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核心素養為重點的小學語文閱讀教育圍繞學生核心素養技能的發展,并通過改變教學方法和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效果得到保證。因此,核心素養定位與小學語文閱讀教育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育可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進一步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育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2.1教師的教學觀念有待改進
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作為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教師應充分發揮對學生閱讀的引導作用。部分教師安于現狀,滿足于自身的發展層次,不思進取,未能及時充實知識庫提高自我,在教學中過分依賴教學經驗,使得教學水平停滯不前。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直接影響了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還有很多教師依然局限于根據考試內容來教學,過于看重分數,僅僅以學生的成績來進行片面評價,過分強調合格率、優秀率、平均分,很少去關注學生的能力、品質和思想傾向,忽視學生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養成,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語文閱讀失去興趣。
2.2師資力量不足
一些在崗的小學語文教師,本身能力、素養較弱,不利于閱讀教學模式順利、全面創新,也不利于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受到良好引導并實現全面發展,可能還會因為自身能力欠缺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難以取得較好成效。同時,一些小學語文教師不具備嫻熟的計算機、多媒體操作技能,也會影響互聯網輕松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
2.3閱讀內容不全面
不容易滿足學生們的各種閱讀需求,那么,閱讀將喪失其基本吸引力和價值。有些教師會因為學校內沒有多余書籍而造成學生課外閱讀量嚴重不足,甚至會讓學生反復閱讀幾本書,不利于達成既定閱讀目標。此外,由于教師的不重視或能力不足,導致學生閱讀較為單一,不能真正擴寬眼界、增長見識、積累寫作素材,同樣屬于閱讀教學中的嚴重問題。
2.4閱讀缺乏主動性
對于大部分小學生而言,他們在平時的語文閱讀課堂中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語文閱讀教學形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導致整個過程中小學生參與不足,從而削弱了對語文閱讀魅力的體驗。在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時,大部分的閱讀內容來自課本,較少依據學生的心理、生理情況進行調整和適當引入新的內容,對學生自身的閱讀情況和感興趣的內容沒有很好地把握,導致學生出現了對語文閱讀認知的偏差。大部分小學生容易被新穎的事物吸引,相較于較為枯燥的閱讀學習,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產生轉移,很難產生閱讀學習的內驅力。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路徑優化
3.1明確教育目標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時代的課程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因此教師必須根據當今時代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來創新和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清楚教學目標,不在不必要的環節上浪費大量時間,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特別注意教育目標的正確性和方向性。
3.2構建閱讀小組,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小學生由于心理素質發育不成熟以及社會經驗和經歷相對較少,所以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師能夠使用多媒體設備構建閱讀小組,通過提高學生的小組探究能力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能對培養學生良好表達能力產生積極的作用。首先小學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分組,分組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考量每個小組小學生的綜合閱讀理解能力和實際的探究能力。在分完小組以后,教師能夠可以使用多媒體來展示相關的閱讀內容,讓學生小組對閱讀內容進行充分的分析和理解。如果學生的年級較低的話,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應該是相近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能夠使用多媒體設備中的隨機功能進行分組。如果學生的年級是中高年級,那么學生之間的閱讀理解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師就能夠選擇能夠帶動學生思考的閱讀材料。通過這種教學方法的落實,來充分提高學生都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掌握。
3.3培養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傳統閱讀教學向新閱讀教學過渡的最本質的標志就是通過教學,學生對閱讀產生了興趣。興趣的產生會促使閱讀成為一種精神享受,形成良性循環。在傳統閱讀教學中,一篇美文在學生眼里可能只是問題的組合體,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精神享受而是解題。長此以往,學生便對閱讀失去了興趣。語文教師需要重新認識閱讀教學帶給學生知識和認知的提升,灌輸性的填鴨式教學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提高成績,但卻不利于學生閱讀習慣以及興趣的養成。因此,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才會強調閱讀教學要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結束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必然要與時代導向、生活經歷等相一致。教師要始終堅持正確的閱讀導向,重視分階段、分層次教學的設計與執行,從幾個有效閱讀路徑展開教學。這將為語文閱讀提供必要的步驟導引式思路與方法,保障學生自主化閱讀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朱自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J].小學語文,2019(11):144-145.
[2]蔡偉.文感培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成功之途.[J].課程·教材·教法.2014(0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