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搖籃,也處于西方思想及國內社會轉型期各種思潮沖擊的前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到在校大學生能否樹立堅定的政治信念,培養健康人格。為了適應新媒體時代加強高校思想文化陣地規范管理,滿足新時期高校教育改革對提高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要求,分析研究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成為當下熱門話題。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新媒體融合;現狀分析
引言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逐步邁入網絡時代,網絡已經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而《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明確指出:“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和組織者、實施者,輔導員能否較好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高等教育發展要求,結合學生的時代特征,按照學校育人工作的總體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系統實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能力的體現和職業專業化的標志”。在網絡時代下,如何提升高校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疫情形勢嚴峻的情況下,網絡課程成為主要的授課形式,如何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是對高校輔導員教學能力的考驗。
一、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與新媒體融合現狀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融合度不足
一是在意識形態上,部分輔導員沒有切實認識到新媒體的作用,迫于教育改革與學校要求,采取“陽奉陰違”的態度,在實際工作中將新媒體的應用置之不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過于重視形式,看重“政績”效應,兩種極端的態度都沒有真正發揮新媒體的效力。二是造成新媒體應用效果不佳的原因還有外界對輔導員工作的忽視,存在著這樣一種聲音“輔導員沒有能力進行思政工作新媒體融合創新,”實際上是對輔導員職業任務定位以及個人工作能力認識不準確。一個是自身的原因,一個是外界的干擾,二者有其一都會制約著新媒體應用。
(二)輔導員職業定位窘境
我國高校輔導員的日常工作比較繁雜,涉及與學生有關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黨團和班級建設、學業指導、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危機事件應對、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9個方面。當然,這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首要任務,然而其余8項也消耗巨大的時間和精力,業務范圍廣,要求水平高,繁瑣、復雜的工作,由于輔導員的工作量大,隨時隨地準備處理學生突發問題,所以有的高校要求輔導員住在學校的教師宿舍。新媒體的創建、運營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顯然與日常工作存在沖突必然會影響思想政治工作進展。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拓展的優化路徑
(一)創建、完善新載體,堅持線上線下教育協同發展
創建和完善新媒體要求輔導員具備良好的計算機硬件操作和軟件開發能力,如果限于時間、精力和自身專業難以從而軟件開發,可以借助現有平臺。微信、微博、QQ這些社交軟件既常用而且便于操作使用,適合大多數輔導員進行平臺創建。還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上進行創新,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利用微語錄、微視頻、穿插幽默風趣的漫畫等為主。在應用新媒體的同時不放棄線下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主題實踐活動與線上平臺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和程度。
(二)拓寬互聯網視野現在的一些輔導員在思政教育的過程中,仍然故步自封,教學內容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不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特征,導致思政教育只是表面功夫,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政素養,而在網絡技術發達的當下,拓寬高校輔導員的互聯網視野,是實現思政教學方法創新的有力途徑[6]。高校輔導員對待網絡要保持開放的心態,結合網絡平臺的共享性和多元化的特征,立足國家民族的教育情懷和戰略高度,開展思政教育工作。首先,輔導員要培養自身的大數據網絡思維,學會在繁雜的網絡中篩選可用的思政教育素材,為思政教育的創新提供渠道。其次,要充分利用新的網絡技術,挖掘不同的網絡媒介工具,將原本較為死板的思政理論知識轉變為更加靈活的形式,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對思政中某一具體概念進行闡述時,可以通過制作網絡信息模塊的形式,對思政概念進行分解,從而使概念更加清晰明了,幫助學生理解。最后,高校輔導員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網絡技術能力,學會應用網絡技術對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從而找到最適宜的教育方法。學會利用網絡平臺編輯和發布信息,而不僅僅是簡單的轉發,要通過思政理論的推送,對學生的點擊量等數據進行分析,找到學生感興趣的點,以此作為思政教學的重點環節。
(三)充分利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在網絡時代環境下,基于網絡的共享性,對于網絡資源的獲取更加簡單。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網絡教育資源。首先是微信、QQ等已經成為高校輔導員的日常辦公軟件,通過在學生群內發布學校通知、資助信息等,能夠確保學生在第一時間收到信息,完成信息的高效傳達。其次是智慧云、智慧課堂等教育資源平臺的出現,促進了慕課的產生,輔導員可以通過開展慕課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享受到優質的教學資源。在思政教育中,實現與名校名師之間的交流合作,使普通院校學生能夠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資源,這也成為促進教育公平的一種形式。此外,網絡主題教育活動也是網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活動,一般高校都會組織開展團日活動、主題班會等,現在將其以網絡直播的形式進行開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對價值觀進行引導。
結束語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在巨大考驗面前,輔導員應提高對新媒體積極作用的重視,提高自身素質,為學生構建積極、健康的新媒體網絡平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明麗.高校輔導員如何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3(33):274-275.
[2]陳啟勝,劉海濤,董貴華.新媒體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山西青年,2013(12):156-157.
[3]朱冬香,蔡瑞龍,韓偉莎.輔導員運用新媒體開展學生工作面臨的形勢與應對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93-96.
作者簡介:朱敏,1982年5月,女,漢族,大學本科,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