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彥肖
摘要:在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新階段,數學核心素養培育的時代到來了。數學素養指人們在對待問題時可以從數學的角度去看待、思考,能夠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抽象是數學的基本特點之一,數學抽象也是數學的一種基本思想。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本文從實際教學出發,對落實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抽象”的實踐案例研究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初中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抽象
數學抽象概括能力是一種數學思維能力,它具體表現在概括準確性能力、一般性現象中發現差異的能力、不同現象中建立聯系的能力、問題核心和實質的分離能力、將特殊轉化到一般的能力、建模能力等等。實踐案例研究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案例融入其中,通過分析探討寫出分析報告,再進行歸納總結。通過這樣的過程,在達到教學目標的同時,學生的自身操作水平和理論水平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將學生從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中解脫出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融入課堂學習中,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操作水平。
一、初中數學中落實“數學抽象”核心素養的作用
(一)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速度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數學抽象”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點的抽象含義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拋開事物的物理屬性,直觀看到其中所包含的數學知識,并通過數學方法去解決問題,進而達到提高學習速度的目的。
(二)有利于學生提高自學能力
“數學抽象”這種思維方式讓學生從抽象層面去看問題的本質,從而找到簡單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掌握這種能力,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遇到問題也會積極的去用這種方式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自我學習的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三)能幫助教師把握課堂節奏
建立數學抽象思維需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節奏,同時還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把握難度,以保障學生能夠高效的接受知識,鍛煉能力。把握課堂教學節奏,把學生的學習能力放到相似的水平線上,從思維層面進行課堂教學,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落實“數學抽象”的方法策略
(一)直觀展示教學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教學輔助工具,進行直觀展示教學,讓學生能直面實物,再加上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物理屬性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并引導學生突破數學知識物理屬性的限制,在思維層面對數學的抽象知識進行了解、認識與掌握,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學《三視圖》時,教師可以就可以通過展示各種實物,讓學生直觀的觀察實物,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各方向所能看到的投影,再加以總結歸納,從各方面投影的不同中尋找產生不同的原因,總結規律,最終得到結論。
(二)創設情景教學
情境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注力,能夠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去。在數學抽象思維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學生自身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的不同,恰當設置教學情境,將沉悶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充分激發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的心理特征,使他們樂于參與到教學中去,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讓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真實體驗建立“數學抽象”思維。例如,在教學《隨機事件與概率》時,教室可以先拋出問題:拋一枚硬幣正反面的出現概率分別是多少。然后讓學生用統計法,每人拋10次,并記錄每次拋出的結果,然后每個人單獨計算出正反面出現的概率。接著進行全班統計,制作統計表,將所有正反面出現概率做統計表。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正反面出現的概率表均值趨向于多少,每人統計的概率的誤差有什么特征。通過這樣的活動,激發起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課堂氛圍很熱烈,學生的思維很活躍,教師的引導也很容易就讓學生接受,教學效果非常好,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也進行了一次用“數學抽象”來解決問題的實踐,對知識點的掌握也非常牢固。
(三)思路改革教學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多以教授學生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做題效率和質量,從而達到提升考試成績的目的。而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抽象”就需要教師從自身開始,首先要改變自身的授課方法和教學理念,從傳統的解題思路教學轉變為對學生數學抽象思維的培養。教師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提升和完善自己,用科學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數學抽象”核心素養,為學生“數學抽象”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奠定基礎。
(四)課堂翻轉教學
課堂翻轉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來做教師,將所學的知識講授給其他同學。在講解的過程中,學生自身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教師也會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對學生理解有誤的地方或者理解不深的地方加以修正。這樣的過程,是學生暴露自身不足的過程,是教師查漏補缺的過程。通過這樣的過程,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有的放矢,重點幫助學生理解易錯內容,從而有效的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抽象”的思維方式。例如,在講授完《相似三角形》一課后,我們可以讓學生站到講臺上,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講給其他同學。有的同學出現了講解錯誤,暴露出了問題,有的同學語言風趣,講解生動,課堂氛圍非常活躍,有的同學在掌握現有知識的基礎上,得到了提升,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教師能夠發現學生的所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及時的更正學生出現的錯誤,幫助他們提升自身的能力。
總之,時代的發展需要高質量的人才,學生自身的能力決定了學生未來的發展。教師應當改變自身以往的傳統教學理念,注重對學生“數學”抽象的培養,以符合學生未來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孫怡.初中學生數學抽象思維能力培養途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7):44.
[2]郭春蘭.初中學生數學抽象思維能力培養途徑[J].教育科學論壇,2018(16):50-51.
本文為2020年度石家莊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教師個人課題,課題名稱:《落實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抽象”的實踐案例研究》課題編號G20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