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鳳芝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質上的突破,為各大院校教學創新工作帶來新的思考。依托項目展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可使學習過程可視化和透明化,教師的指導也突破課堂的限制,促進教學和學習質量的協同提升。為此,本文展開對“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究,針對具體的教學實踐提供參考,以期全面革新教學形態,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顯著提升。
關鍵詞:“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教學創新模式
引言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全新的網絡技術進入到教育領域中,依托網絡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傳統課堂和網絡在線教學的融合,使項目實踐活動呈現出開放性和自主性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為進一步的發揮“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的優勢和作用,需要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具體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進行探討。
一、“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和優勢
傳統項目式教學以培養學生專項技能為目標,進行項目主題、內容、方案的設計,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項目任務。這種教學方法的大范圍普及,改變著以往課堂中學生參與度不足的問題,但是受到項目管理上的限制,項目的開展只能夠在課堂之上,學生課下自主練習的機會過少。針對這種狀況,教育領域提出“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模式,即線上線下同步進行教學活動,并添加項目實踐驅動的前提,使項目實踐過程可視化和可控化,為學生課上課下的學習和探討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這種全新混合式教學模式,存在著混合性、自主性、開放性的特點,具體而言,混合性就是教學方法的混合,在課堂之外依托網絡進行線上教學和指導,為學生構建虛擬的項目環境,突破實體的邊界,完成虛擬和現實的結合。自主性的特點主要是教師根據學生項目研究和實施情況,為學生布置課下學習任務。學生根據項目主題和要求,在網絡平臺自助查找資料,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將個性化學習活動落實到實處。開放性特點使學生在更為開放的環境中,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更多想法融合到項目設計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開放的學習空間,也為師生交流提供機會,可使更多教育主體參與其中,為學生完成項目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指導。
二、實施“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現狀分析
(一)教師缺少教學創新理念,項目實踐呈現效果單一
傳統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融合,是教學現代化發展的趨勢和自主選擇。而教學行動的改變,依靠的是教學思想和理念的創新。但是長期以來傳統教學理念影響深刻,造成教學教學理念的改變存在較大阻礙,需要通過不斷的嘗試循序漸進的的進行改變。不但轉變教學思想,轉變自身角色為教學引導者,還需要加強對網絡技術的應用,針對不同的需求設計不同的項目實踐內容,實施個性化的混合式教學活動。然而分析當前項目式混合教學現狀,發現教師自身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不足,使全新網絡項目式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還存在呈現效果單一的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校企合作背景下,項目設計主體的多元化,使項目教學依靠企業派發訂單,學生根據訂單來實施項目實踐。教師根據項目開展的流程展開課上和課下的指導。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學主體間的缺少配合,使同類項目實踐重復過多,學生缺少自主研究的興趣。與此同時,過多的項目實踐活動,也使教師無法發揮遠程線上教學工作的價值,教師自身指導作用的削弱,也會影響項目實施的質量,使項目呈現的效果難以達到預期。
(二)混合式教學設施不完善,校企雙方合作項目實施困難
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以及網絡技術和虛擬技術為依托,以校企雙方合作制定項目活動為保障,以課上課下的深入研究為特色,多方位且多角度的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思維能力。這種全新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院校構建起良好的合作育人關系,由企業提供項目,由教師進行課上課下的指導,完成互聯網+項目教學目標。然而,由于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與一般的網絡教學存在較大差別,不但需要課堂之上有著完備的信息技術作為保障,還需要豐富學習資源、項目案例、教學課件等的支持,為學生自主研究和設計項目提供參考。這種教學需求對學校教學設施的建設增加較大的壓力,大多數學校網絡教學創新工作,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網絡設備的開發和利用上,缺少對網絡教學資源和項目的建設。當前網絡中出現的資源內容,有著分類不明確,下載和使用困難等問題。特別是學生課下對項目的設計,缺少網絡設備的使用,會降低學生課下學習研究的效率。而學校和企業之間沒有構建起通暢的網絡運行渠道,也使得課上教學情況難以傳送給企業,企業設計的項目內容,不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最終造成校企雙方合作項目的實施困難。
三、“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對策研究
(一)借鑒“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搭建“互聯網+項目”實踐工作室
德國雙元制是德國教育領域比較常見的人才培養方式,具有充足的理論支撐,在具體應用中獲得良好效果。在互聯網+項目混合教學模式開展進程中,借鑒德國雙元制搭建互聯網+項目實踐工作室,可提升混合教學模式開展科學性與有效性。遵循德國雙元制“職業能力大于崗位培訓”這一特征,要求本專業學生必須要經過“一元學校”、“二元企業”雙重培訓,來提升學生職業素養與道德水平,使之成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復合型優秀人才。在具體實踐中,互聯網+項目混合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教師仿照學徒制教學概念,搭建線上項目實踐工作室。在刻下利用線上學習平臺指導檢查,跟進項目完成過程,在課堂教學環節為學生傳授職業知識,分析真實案例,引導學生在項目實踐中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養。
(二)根據專業課程教學需要,制定完善的混合式項目化教學方案
為進一步提高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質量和水平,應根據專業課程需要,積極制定完善的線上線下項目化教學方案,并合理利用優質網絡教學資源,豐富教學項目及內容,促進互聯網+項目更好的轉化與落實。首先,針對專業課程理論知識點繁多,學習任務較重等特點,專業教師應在課前提前規劃好授課內容,做好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方案設計。并依據“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素質教育理念,按照每位學生學習能力、知識儲備、理解能力及個體差異情況,做好學習模塊規劃,分解授課內容中的重男知識點。然后再利用線上教學功能優勢,按照規劃好的學習模塊自定義設計教學項目,引導學生利用網絡獲取自己所需要完成的項目任務,鼓勵學生針對性做好課前預習和學習任務。并在線下課堂教學環節進行項目學習和實踐,配合課程理論部分在線下展開教學指導,以提高教學活動開展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其次,為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避免互聯網+項目混合教學模式開展過于單一、枯燥,教師應利用先進的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整合網絡平臺中的優質教學資源,豐富教學資源的同時,開拓學生視野,增強其知識儲備。在具體實踐中,需要根據學生受教育需求與發展需要,從學生學習角度出發,選擇一些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吸收內化理論知識的課程實踐案例,引導學生通過線上反復學習,完全理解并掌握重難知識點,幫助學生補充專業知識,
(三)發揮校企合作辦學優勢,引入企業兼職教師參與項目化教學
在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進程中,應注重發揮校企合作辦學優勢,利用校企合作機會引進企業兼職教師,帶動其積極參與項目化混合教學模式當中,為教育改革提供意見參考和支持的同時,更好地培育學生專項能力與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在具體實踐中,需要借助校企合作契機,聘請企業兼職教師,引進企業真實項目,配合校內專職教師開展課程線下實踐教學活動,積極培養學生項目化實踐能力,利用真實企業項目讓學生切實體驗項目設計全過程,系統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首先,可通過適當借鑒美國合作教育成熟體系要求,在校內師資隊伍建設上,設置專兼結合師資團隊,其中兼職教師應占比約三成甚至過半,由企業兼職教師對學生實施互聯網+項目實踐社會職業能力指導,為項目混合教學模式的實施奠定堅實基礎。其次,應借助專業課程項目化實踐教學契機,將教育部門出臺的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落到教學全過程,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根據職業崗位需求、現有學生知識體系、專業技能基礎的科學設計教學方案,制定詳細的項目化混合實訓設計方案。再通過將互聯網+項目化混合教學模式納入校企合作課程評價體系當中,以增強項目課程評價真實性,有利于企業項目更好地融入混合式教學當中,適應本校人才培養需要。
(四)加強教師專業培訓力度,針對性提升專業教師混合教學能力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擔任著設計者、組織者與實施者的角色,自身所具備的專業水平、知識技能、業務能力、職業素養以及混合式教學能力等水平的高低,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和質量,決定著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成效。因此,在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進程中,相關教師應及時把握互聯網既是為教育改革提供的技術支持,緊跟教育發展動向調整教學方式,引進互聯網+項目混合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推動教育教學整體改革創新。為確保教師能夠科學運用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模式,首先需要讓教師真正理解互聯網+項目混合教學模式的意義、優勢及作用,使之行主觀上認可該教學模式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和價值。并保持清晰的頭腦的正確利用互聯網便攜性與技術分析能力,實施項目是混合教學模式,更好地與學生交流、互動,而不是過于依賴互聯網技術。忽略課堂教學重要性。其次,作為教學工作者,應注重提升自身專業技能水平,與時俱進更新教學思路、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引進當下備受歡迎的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模式,以保證教育教學的先進性和有效性。為實現此目標,教師應定期參與學校組織到教師培訓活動,通過培訓吸取當下最先進教學知識與技能。并通過定期參與以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模式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學術比拼大賽、教研教改等活動,不斷提高自身混合教學能力,豐富教育教學經驗。除此之外,教師也應當利用業余時間通過互聯網平臺搜索更多新型教學項目,科學制定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方案。并利用網易云課堂、優達學城、EDX的優質教育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可有效提高教師混合教學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互聯網+教學模式自身有著包容性較強的優勢,依托項目開展的混合式教學活動,可利用互聯網這一渠道,構建起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模式,改變以往存在的教學效率不高、學生參與實踐機會少、課堂參與度不高等問題,為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思考。而全新教學模式的實施,也對教學設施和教師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保障創新教學模式開展的效率,院校應搭建起實踐教學渠道,加強與企業的項目合作,使開展的項目實踐符合當前的教學需要,并根據具體的教學要求落實教師培訓工作,使教師在課堂之外也能夠為學生完成項目任務提供指導,從而保障全新教學模式實施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宏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土木工程制圖課程中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05):165-167.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5.069.
[2]謝暉,應瓊瓊,董明皓,沈曉敏,朱守平,陳雪利.基于“五位一體”新工科智能信息化教學理念的微生物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及實踐[J/OL].微生物學通報:1-13[2022-03-02].DOI: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972.
[3]聶黎虹,羅彥,侯玲,彭濤,王銀,李光華.基于在線學習平臺和微信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法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22,40(04):67-68.
[4].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體育院校太極拳教學中的實驗研究[C]//.2021年全國武術教育與健康大會暨民族傳統體育進校園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一).,2021:305-306.DOI:10.26914/c.cnkihy.2021.041559.
[5]王靜嵐,王奇,陸露.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化工設計通訊,2022,48(02):129-131.
課題項目: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21年度課題《“互聯網+項目”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2021B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