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華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受到了許多關注和重視,它是建立學生三觀、帶領學生認識法律的一門重要學科。這門課具有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責任,因此,許多教師都渴望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生活化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具有易操作、取材方便等諸多優點,無論是在課程導入階段,還是正式授課階段,都能為師生帶來不錯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教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方法;教學實踐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正處于童年時期,無論是學校生活還是家庭生活,都是他們童年中必不可少的組成內容。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與教材知識進行結合,在授課過程中,會帶給學生親密、熟悉、輕松的感覺,學生的注意力不僅會更加集中,學習效果也會因此得到提高。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談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一、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一節課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課程導入環節,這一環節決定著學生上課時注意力是否集中、情緒是否高漲、知識是否能聽懂。因此,教師在上道德與法治課程時,應當遵循小學生的邏輯,以兒童的生活為切入點,逐漸就此引出課程的主要內容。教師以生活為突破口,會讓學生感到真實,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相比用枯燥的理論引入新課,用生活現象引入新課更容易被學生樂于接受。
例如,在教授四年級上冊“為父母分擔”這一單元時,講新課前,我先讓學生一同聊聊:自己的父母經常在家做什么。學生的回答比較統一,無外乎是做飯、做家務這兩個答案。接著,我又說道:“那大家在家里經常做什么呢?”這時,學生的回答就變得不同了,有的學生比較懂事,也幫助父母做家務,而有的學生經常在家玩電腦、玩手機等等。通過一番交流,我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就像同齡人在交流一樣,學生各抒己見,課堂氛圍十分輕松,所有人幾乎都參與到了課堂交流之中。于是,我就此氛圍引入了新課:少讓父母為我操心。課程引入時,先將父母和孩子在家的作為進行了對比,大部分學生都為自己的行為感到了羞愧。當講到父母除了要辛苦工作以外,還要操持家里的各種事情時,學生都意識到了自己也是家里的一份子,要勇于承擔家務,做個懂事的孩子。
二、結合案例,培養法治思想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向學生滲透法律知識,但這些知識專業性較強,對于理解力欠佳的小學生而言,不容易理解并牢記。再加上許多教師在教授這門課時容易忽略學生的感受,常常直接講解教材中的知識,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事實上,在培養學生的法治思想時,教師應當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相結合,以例子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并且通過例子,可以促使學生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例如,在教授四年級上冊“說話要算數”這一節時,我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了許多與本課相關的案例。比如當屏幕顯示出一張游樂園的圖片時,我對學生講道:有些家長會對自己的孩子承諾,考試考到多少分,就帶孩子去游樂園,當學生真的達到了家長的要求,家長與孩子一同去游樂園,就是一種說話算數的體現。這個案例時常會發生在學生的生活中,因此,學生的注意力都比較集中。當屏幕顯示出某地某年的“老賴”名單時,我會先用通俗易懂的話向學生解釋“老賴”的含義,也就是欠錢不還的人,接著,我對學生闡述了欠錢不還就是說話不算數的表現,這類人會列為失信名單,讓學生明白說話算數的重要性。之后,我向學生介紹了說話不算數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哪些影響,以此告誡學生,要兼具法治思想和高尚的道德觀,做一個說話算數,言而有信的人。
三、走出課堂,促使學以致用
道德與法治本就是一門與生活比較貼近的課程,除了在課堂內,學生能夠學到相關知識,課堂外同樣可以鞏固所學,加強道德修養。課堂外的世界是隱形的教學資源,當學生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才算達到了教學的真正目標。教師可以多為學生布置實踐活動的作業,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受道德心和法治心,從而真正讓這門課程變得有意義。
例如,在教授了四年級上冊“當沖突發生”這一節后,我向學生布置了一項實踐作業,讓學生記錄一件身邊發生的沖突,并詳細記錄自己在這起沖突中做了什么。沖突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學生與學生之間、孩子與家長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甚至是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都可能隨時會發生沖突。通過學生的反饋,我了解到,有些學生在父母的沖突中充當了粘合劑,幫助父母化解了沖突。有些學生則是在班級內的沖突中充當了“包公”,為班上的學生分析引發沖突的起因,最終使沖突雙方重歸于好。實踐作業能鍛煉學生的能力,讓學生獲得滿足感。
總而言之,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還能將道德與法治課堂延申到課堂外,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既順應了新課標對該學科的要求,還能幫助學生學得知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達到全面發展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杰. 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 西部素質教育,2020,6(1):48-49.
[2]王碧珍.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