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瓊
摘要:隨著教育制度的和教育模式的不斷優化,社會和國家對人才標準的不斷提高,各地的教育者紛紛重視起小學生們學習能力的培養。其中,最重要的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人立足當前社會的根本,所以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受到社會和國家的廣泛關注。因此,筆者將從培養學習習慣、利用合理的教育模式以及積極的教學反饋這三個方面,具體分析一下小學數學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引言:
自主學習能力是一項可培養的能力,更是能夠讓人受益終身的能力。因此,各地的小學教學也充分重視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堅持為國家培育和輸送更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本文就從以下三個方向入手,深入剖析習慣養成、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評價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上發揮的作用,為小學數學老師們提供一些引導學生們進行自主學習的思路。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自主預習和復習的習慣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自主預習和復習的習慣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第一步。小學數學教師可以以每日任務的形式要求小學生們需要回顧當天的學習內容并完成一些練習,再進行第二天的講課內容的提前預習。這種細水長流式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小學生們養成自主學習、自主反思等習慣,提高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布置當天的任務,讓學生回顧《加法運算定律》的內容,完成“3+6=?”“9+9=?”等課后習題,要求學生們進行《乘法規律》一課課本知識的預習,理解例題的內容。這種教育模式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當天所學內容的記憶和理解,也有利于下一次課堂教學的展開,提升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課堂質量,拉近小學數學教師和學生的關系。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的模式讓小學生學習知識
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的模式讓小學生學習知識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有效措施。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有它的魅力,一經出現,便風靡全球。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們的課堂參與率,為學生們提供更多展示的舞臺。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比例》這節課時,可以讓學生們就比例這個定義思考生活中常見的案例,并將自己對比例這個詞的理解再與小組成員進行討論,三分鐘后由各小組成員推舉代表人物匯總最終的看法。教師可要求各個小組的代表人物發表整個小組的看法,并就不同的小組代表的發言做關鍵詞的摘錄,將關鍵詞糅合與優化,從而引出比例的定義。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夠給小學生們留下更深的印象,便于學生們記憶和理解數學知識,方便課后自主復習。
這種教育方式有效貼合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充分重視學生的自發行為的引導,讓學生們掌握課堂的主導地位。同時,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們更高效的參與課堂的互動,也能夠提升學生們自主學習與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積極使用教學評價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
小學數學教學中,積極使用教學評價提高小學生內驅力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保障。教學評價一直是師生溝通的一種重要渠道,教師應該充分重視教學評價的作用,積極使用教學評價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從而達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提升學生們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
例如,在《除法》這節課里,教師可以就“除數”、“被除數”、“商”以及“余數”的定義進行提問,讓學生們辨認“37/4=9……1”這個案例中的每個數字的名稱,要求2-3個學生回答問題,對回答正確的學生進行表揚,樹立課前自主學習的學習榜樣,對回答錯誤的學生進行鼓勵,最終再揭示“9是商”,“1是余數”。這種正向的鼓勵能夠減輕學生們對課堂的恐懼,而自主學習的學習榜樣的樹立更能夠讓學生們下意識學習榜樣身上的學習習慣,二者結合發揮出雙倍的效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小學生們正處于渴望被身邊人關注的年紀。積極且正面的教學評價和榜樣的力量能夠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驅動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概率。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重視教學評級和學習榜樣的力量,積極利用好這兩樣工具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學生本身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如何引導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師目前最大的難題,本文提供以上三種思路。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培養學生課后主動回顧課堂、課前主動預習的學習習慣,利用小組合作模式幫助小學生自主思索并討論問題,最終將教學評價與榜樣的力量相結合,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內在動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難題。
參考文獻:
[1] 張云中.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J]. 散文百家,2021(21).
[2] 班姆. 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J]. 文淵(高中版),2020(6). DOI:10.12252/j.issn.2096-6288.2020.06.310.
[3] 李乃平.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9). DOI:10.3969/j.issn.2095-4743.2017.39.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