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麗英
摘要:所謂整體教學,就是將課本當中一些有用的信息進行整合,從而以整體的形式傳授給學生,這樣的方式是對學生發展有著很多積極作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如果運用這種教學理念,可能會更加注重于整個教學體系的完整,而并不是某一個知識點的這種教學模式。因此,作為小學的數學老師,可以有效地將這種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整體教學;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
在小學數學中,運用大單元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整個學科的體系,鞏固數學知識,更可以以更加開闊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學習,從而提升自己的整體認知。但在具體實踐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本篇文章分析了在老師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具體如下:
一、老師所講的內容關聯性不夠密切
在小學階段,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抽象性非常強的學科,說其系統性和邏輯性,是因為在這門學科當中的各個知識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數學課本當中,每個單元的知識點或多或少都有著一些聯系,雖然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但是老師在實際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思想,只是為了應對考試,或者老師所講的某堂課內容只是經過簡單的備課,并沒有在整個單元下進行聯系,那么,老師的課堂展現的知識點就會缺乏聯系,那么。在老師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學的知識點也是松散而沒有系統性的,學生在學完某個知識點,會做相應的習題,但一放到單元測試當中,試卷一旦將整個單元的知識進行整合,學生的成績就會有所下降,這就從另一個角度表明,老師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相關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
二、老師的教學重點不夠突出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自學能力并不強,所以他們整個的學習節奏都是由老師帶領的。如果老師在自己的教學設計當中,并沒有設計出突出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那么學生也會覺得整個課堂的知識點都是重點,就會產生一些畏難情緒,因此,老師在具體備課的過程當中,就要先備當堂課所要講的知識,然后從中抽取重難點內容,花費大量的時間做相關研究,并把這部分知識用較長的時間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通過這樣來完成某一堂課的知識點講解。同時,在學完某個單元之后,將每一堂課的重難點進行串聯,將整個單元的重點再次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把握重點的同時,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三、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
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時間的積淀和研究的,所以老師應該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帶領學生去學習知識點,同時,知識點應該是由簡單到難,真正的遵循循序漸進這個教學原則,而在傳統的教學課堂當中,大多是以導入,講解,練習這樣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夠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在講解和練習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不利于自己課堂效率的提高,所以,老師可以將自己的教學有一個更加合理的規劃,同時,在講解過程當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通過老師各種各樣的提問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學生回答出老師的問題之后,無論正確與否,都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建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更好地自我提高。
四、老師不夠重視研究和構建知識體系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未知的過程,所以如果老師沒有幫助學生構建整體的教學學習知識體系的話,那么學生的學習就會是毫無目的,這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老師要站在某堂課備課的過程當中先備完知識點,然后,再站在整個單元的角度下,去看待所講的當堂課內容,在自己心中做到密切聯系,只有這樣,才能夠帶領學生建立整體的知識體系。其次,在學完整個單元之后,共同帶領學生去回顧整個單元所學的知識點,這樣不僅可以達到有效鞏固的效果,更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起系統性的知識框架,為后續的數學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雖然整體的大單元教學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但在具體實踐的過程當中,由于老師對整體教學缺乏正確的認知,所以,可能會出現很多的問題,這時候,作為一名小學的數學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形成正確的認知,收集大量整體教學的優秀案例,并做相關研究分析,然后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運用在教學過程當中,同時,在一段時間后,再回過頭去進行自我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不斷地改進和完善。然后,在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的基礎上,將單元教學伸頭才是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出整體教學在小學數學過程當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唐荷意“小學數學教學論”課程中的整體教學實踐[J].教育探索,2012 (6) : 59-60.
[2]姚蕊.小學數學主題單元教學的整合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9 (20).
[3]羅甫章探討小學數學課程中的整體教學[J].教育科學:引文版: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