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元盛
摘要:如何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關注的教學重點。數學觀是數學知識的理論基礎,學生要學好數學,就要提高歸納知識、解題能力。要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數學概念是關鍵。為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數學概念教學的有效性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概念構建;概念整合
前言
數學觀是數學知識系統研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概念性既是數學量關系和空間形態的橋梁,又是數學知識與人類大腦思維聯系的關鍵。在小學教育中,存在著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例如運算概念、幾何概念、方程式概念。對數學知識進行概念的學習,既能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又能鍛煉其邏輯思維能力,并對實際問題進行判斷與解決。但是,在當前的小學生中,大量存在忽視概念,重視計算的現象。所以,教師應該從教學方法上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一、當前小學概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新課標教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在不斷更新,在新課標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數學運算與理解能力,加強學生概念基礎,這是一個新的目標。但是,并非所有教師都能夠在現有的教學環境下,適應這一新課題。在教師視角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現行的觀念教學不符合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另外,多數教師認為,在數學教學中,一般以“題海策略”為主,教學中注重歸納數學概念。部分學生在對概念的初步理解中,教師直接將概念的結論性表達出來,所以,當學生學習概念的時候,只是簡單的背誦,而不懂其深層含義。因而,在這一教學方式的引導下,學生的觀念也有了改變。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對于概念的理解是無關緊要的,而解決問題則是總結,長期以來,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局限于死記硬背,難以靈活運用。因此,教師要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概念理解能力。
二、提高小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一)概念介紹
當前,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較差,教師應將概念引入,以使學生對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有興趣與熱情。具體地說,引進觀念的方法主要有對舊有知識、生活、情景介紹。
1.從舊知識中引入
正如名稱所示,將舊知識引入新概念,是將已有的數學概念引入新概念,從而減少理解學生后續學習的困難。利用老知識介紹新概念的原因,與數學觀念有很大關系。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數學教材的編寫本來就具有邏輯性,觀念的深度是由簡單到深奧。以原有知識引入新概念的最大好處就是知識的連貫性。相比較而言,引入舊有觀念,能使學生從觀念中解脫出來,并不會給學生帶來陌生的感覺。現實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妨用PPT、課件等老知識喚起學生的記憶,再向學生解釋新概念和舊觀念的關系,通過這種關系指導學生,逐步把思維轉向對新概念的認識。但是,這一方法也存在著局限性,即某些新概念完全獨立,和老觀念之間并無明顯關系,這就限制了教師的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在用舊觀念導入新理念時,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以使教學真正發揮其功能。
2.從生活中引進
要引進新觀念,教師應以學生所熟悉的事物指導其思考。對學生而言,最熟悉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例證。教師能把生活事例融入到數學知識的概念之中,既能增強學生的親和性,又能使他們更貼近數學。具體地說,老師要發現新概念和生活實例之間的聯系,也要發現這種觀念能運用到生活中的哪一種情景,然后在課堂上重述,以引起學生對生活的聯想理解。生命的例子帶來了新的概念,與舊的不一樣。相對來說,更加形象、直觀、抽象。所以,在這一教學方法中,教師要抓住例題選擇,用多媒體來播放生活情景更加有效。
(二)理念建設
理念引進過程后,教師還要協助學生建構概念。具體地說,數學概念的學習可分為感覺、構造、理解三個階段。教師在感知階段,即概念引進階段,通過形象思維,使學生對抽象概念有一個簡單認識。概念性建構階段要求教師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維向抽象概念回歸。具體地說,教師首先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這個目的的實現,主要取決于學生思想中概念活動的構建。
因為數學概念是抽象的,教師在導入時要以感性的材料為依據,要求學生在思想上反復地復習這些材料。通過這一過程,學生能夠逐步地理解概念,并運用自己的思維活動來構建一套認識概念本質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做的就是從小到大。由于引入的事例是具體的事例,概念是廣義的,老師要幫助學生把概念與具體個案分開,再讓學生透過強化認知來整合概念。具體地說,通過知識的聯結,教師可以構建觀念。教師可選用較多的案例,再讓學生發現案例的共性。經過比較,同學們很快發現,相同的概念在不同的情境中有著不同的表現。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將了解到,所謂的概念并非針對某一特定情形,而只是針對所有情形。通過概念的具體構建,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入。
(三)概念整合
1.增強記憶
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為使教學效果最大化,必須把新的教學內容和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實際上,為了實現特定的教學目的,傳統的教學方法更為優越,要掌握概念,就必須加強對概念的認識,才能掌握概念。但是,鞏固過程中,對機械記憶最為有效的方法卻是傳統教學法。區別在于,這里的機械式記憶并非概念本身的機械式記憶,而是一種用來理解概念存在的情況。小學學生的記憶能力尚未完全培養,因此即使對實際案例有較強的了解,若記憶較差,在實際數學應用中仍不能熟練運用概念。為此,老師可要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情景進行復述,或根據老師所講的情景設想與生活觀念有關的新情景。所以,只有這樣加強記憶,鞏固觀念,才能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2.加強應用
一個人是否能學好概念,并不在于能否熟練地背公式理論,而是能否應用于實踐。這就要求教師在鞏固觀念的同時,深化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觀念。首先,教師要檢驗學生將之前所學知識應用于課堂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是,教師可根據實際生活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生活中的概念問題,或讓學生用不同的思維來解決以前所做的問題。
結語
總之,概念性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這一理念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整個數學系統,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從概念導入開始,逐步建立一個概念體系,然后再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概念知識。如此一來,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定能為學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識庫。
參考文獻:
[1]宋文藝,朱立春.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概念教學[J].基礎教育論壇,2021(19):17-18.
[2]錢中華,羊琴.小學數學概念建模教學及基本框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1,37(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