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林琳
摘要:在初中化學課堂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為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以相對放松的狀態認識到化學學科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建立起樂學善學的思想態度,使得學生能夠在化學課堂的學習中取得更多的收獲。
關鍵詞:初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實踐
在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下,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逐漸地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成了人們熱切關注的對象。在這樣的環境下,化學學科教學如何有效地落實對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將對立足學科核心素養,以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果展開研究。
一、剖析立足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教學意義
首先,初中是學生接觸化學學科的第一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認識相對較為淺薄,且因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陷入誤區當中,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得不到切實的保障,而立足學科核心素養,開展新型化學課堂教學,則能夠有效地改正這一問題。其次,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較重。但在以往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卻忽視了這一點,采取了應試教育的方式,想要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呈現出學習效果,最終卻造成了適得其反的情況,不利于學生的長久發展。而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初中化學教學發生了極大的改變,教師的思想意識也因此得到了優化,能夠以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主要的考慮因素之一,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能夠在化學課堂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感受,并且接觸到豐富的學習資源,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的構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核心素養培養下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
(一)善于運用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微觀探析和宏觀辨識能力
把微觀的化學知識變得宏觀,是培養學生微觀探析和宏觀辨識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實驗優化知識呈現形式,讓學生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分析與思考化學問題,改善他們的思維品質。比如,在進行《溶液的形成》教學時,教師先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一組圖片,包括:紅糖水、白酒、汽水、碘酒、蘇打水和硫酸銅溶液等,配音:這些液體都是生活生產、科學研究中常見的溶液,那么它們是如何形成的?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實驗: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或氯化鈉,用玻璃棒攪拌,說出觀察到的現象和生成物,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播放蔗糖分子在水中運動的動畫,引領他們從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分析溶液的形成過程,分析與總結這兩種溶液的特征,初步推斷出溶液的概念。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對溶液概念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和“另一種物質”進行判斷,使其建立溶質、溶劑的概念,指出上述溶液中的溶質與溶劑,歸納三者之間的關系。教師將實驗操作的機會交給學生,使其親身體驗溶液的形成過程,有助于學生對溶液特征的了解,引領他們從微觀與宏觀兩個視角研究溶液,培養微觀探析和宏觀辨識的能力。
(二)有效應用情境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科學探究能力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可有效應用情境教學法,將抽象的化學知識放置到相應的情境中,以實驗、圖片、視頻等形式來呈現,使其通過觀察進行科學探究,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同時,初中化學教師利用情境教學法可以營造一個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引領學生主動融入科學探究活動中,有利于創新意識的發展。比如,在講授《燃燒和滅火》的過程中,教師先表演一個“滴水點燈”的小魔術,提前在酒精燈的燈芯中藏一小塊金屬鈉,用滴管向上面滴一滴水,酒精燈瞬間被點燃。設疑:水也能使酒精燈燃燒,那么物質的燃燒到底需要什么條件呢?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然后再告知他們燃燒需要可燃物、氧氣與著火點,以此營造良好的課堂情境,使其對新課學習充滿期待。接著,通過實驗、討論,再實驗、再討論,驗證燃燒所需要的三個條件。隨后引導學生換位思考,探討滅火需要的條件,讓他們自主設計實驗展開探究與證明。充分借助實驗營造直觀化教學情境,引領學生認識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使其通過活動和探究體會運用事實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三)落實以生為本,培養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素養
學生的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素養的建立則是對學生的思維培養的有效性的重要呈現方式。因此,教師在制定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方案時,應當將對學生的證據推理能力與模型認知素養作為核心,通過落實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為學生創設自由發展的平臺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實驗課堂中獲得獨立思考的機會,全面地經歷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討論問題、研究問題、最終掌握證據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能夠深刻地認識到證據對于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從而達成對學生證據推理意識的培養目的。與此同時,為保障學生的實驗效率與質量,教師還應積極地發揮自身的輔助作用,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對實驗模型的應用方法,提升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操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從而達成對學生的模型認知能力的有效培養的目的,讓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都能夠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習到“運動的水分子”實驗時,教師可以利用模型將抽象化的化學實驗知識內容以具體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帶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減輕學生的理解壓力,使得學生能夠更為迅速地掌握這一課的知識內容。在學生通過模型掌握各個關鍵性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競賽活動,營造出相對活躍的課堂氛圍,改變學生對化學實驗學習的固有認識,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與競爭意識,使得學生能夠以小組為單位向著共同的目標協力前進,使得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進而達成立足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結語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活動的主導方向,教師需以教材中固有的知識內容為依托,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多元化的教學路徑,全力培養他們的化學核心素養,使其形成適應社會發展與終身學習發展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質。
參考文獻:
[1]魏天苗.核心素養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J].科學咨詢,2020(24).
[2]林文杰.基于學科核心素養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