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苗苗 齊美靜
摘要:本論文聚焦工科專業,以地方應用型大學工程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為切入點,對工科類教師專業能力的基本要求進行探究,并以此為基礎,設計問卷,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問題,并面對地方應用型高校工科類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應用型;工科;專業能力
引言:
當前多數地方應用型大學工科專業教師工程實踐性教學能力不足,致使其畢業生空有理論知識,欠缺實踐技能,無法滿足地方區域產業發展的需求,因此要探究地方應用型大學工科類教師專業能力的要求,提升其專業能力水平,打造一支可以符合地方應用型大學工程教育教學需求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推動地方區域經濟的發展。
1、地方應用型大學工科類教師專業能力存在的問題
1.1部分教師的工程教學能力不足
1.1.1部分教師知識更新能力不足,課程內容陳舊。
部分教師拒絕新知新能的建構,僅講授陳舊的書本知識,一則是機械地重復講解知識點,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則使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術與企業生產實際相脫節,導致畢業生“學無所用”;三則一味地“守舊”也無法促進教師專業知識的積累與建構,抑制自身專業能力的發展。
1.1.2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實際工作需求相脫節。
部分教師未能按照職業工作崗位設計教學情境,不能按照“雙師型”教師的要求運用講練結合的方式實施教學,無法承擔理實一體化教學任務。由此可知部分教師未能依照工作崗位需求設計、實施教學,且實踐性教學能力欠缺。
1.2工程實踐能力的轉化程度不高
教師雖取得了可以證明其工程操作能力的證書,但是其工程操作能力的轉化程度不高,具體表現在:一是工程操作能力與工程教學能力之間存在距離,部分教師的工程操作能力在工程教學中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與運用,即教師不能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二是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教師中仍有人無法做到為企業解決生產技術難題,表明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僅僅停留于滿足考證要求的合格水平,沒有轉化、升華為現實的技術技能。
1.3應用型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率低
地方應用型高校工科專業部分教師的應用型研究成果僅僅停留于實驗階段,沒有將其轉化為實用型的生產技術,如用于企業生產需要的發明或專利,部分教師雖開展了應用型研究,但沒有實用性發明或專利,說明了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的應用型科學研究成果轉化能力低下。
2、提高地方應用型大學工科類教師專業能力的措施
2.1改革招聘制度,拓寬人才引進路徑
地方應用型大學工科專業的發展亟需既能從事理論教學工作,又能承擔實踐教學任務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可聘請具有 3 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擔任專業課教師,特殊高技能人才(含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增加專業型碩士人才引進指標,吸引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2.2建立新進教師崗前培訓制度
地方應用型大學工科專業新進教師多數是來自高校的畢業生,既缺乏教育教學經驗,又缺少工程實踐操作經驗,因此應建立新進教師崗前培訓制度,補齊短板。
2.2.1教育教學能力的培訓
工科新進教師應具備成為一名“合格”大學教師的基本的教育教學能力,安排一名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突出的指導教師,以“1+1 導師制”的方式開展“傳幫帶”新手教師培訓指導活動,培訓結束后各系部應組織專家委員會對教師培訓期間的表現做出定性與定量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反饋給教師,合格上崗,不合格繼續接受培訓指導。
2.2.2工程實踐能力的培訓
工程實踐能力是地方應用型大學工科專業教師應具備的特殊的專業能力,其包括工程實踐操作能力和工程實踐教學能力。因此對新進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培訓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在企業進行生產實踐能力的培訓,二是在學校進行工程教學能力的培訓。
2.3實施分類管理的教師培養培訓制度
針對地方應用型大學工科類教師的培養培訓需要樹立科學的理念,即以教師為本,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滿足不同類型教師差異化的培養培訓需求,充分發揮教師在培養培訓活動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單師型”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型。
2.3.1理論課教師
理論課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但相對缺乏實踐性教學經驗與能力,因此其培訓路徑為:一是到企業進行實訓。通過一定時間的企業實訓,了解生產一線的實際情況,提升其實踐能力。二是參與企業實踐類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推進,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3.2實訓實驗課教師
實訓實驗課教師具備實踐技能,但理論知識比較薄弱,因此其培養培訓路徑為:第一是學歷提升,即通過學歷教育提高實訓實驗課教師理論知識的儲量,鼓勵本科學歷的實訓實驗課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第二是技術技能提升,即學習行業企業先進的技術技能,再通過新課程、新教材的開發將這些技術技能應用于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水平。
2.3.3“雙師型”教師
培養“雙師型”教師是地方應用型大學工科專業實施教師分類培養培訓管理模式的最終目標。“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培訓路徑為:第一,以“缺什么,補什么”為基本原則進行培養培訓。按照“雙師型”教師的相應等級要求進行培養培訓。第二,推進“雙師型”教師參與企業實踐和合作項目,以保證“雙師型”教師的知識與技能不落后。
參考文獻:
[1]讓凱莉. 地方應用型大學工科類教師專業能力研究[D].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19.DOI:10.27711/d.cnki.gtjgc.2019.000014.
[2]劉慧娟,張愛良,朱旭東.新工科背景下高職院校工科類青年教師的培養研究[J].科技風,2021(05):140-141.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105066.
[3]馮旭芳.高職院校工科類青年教師實踐教學勝任力研究——基于浙江省10所高職院校教師的調查[J].職業技術教育,2020,41(20):65-70.
課題項目:河北省應用技術大學研究會研究項目《地方應用型大學工科類教師專業能力提升途徑研究》(JY2021188)
作者簡介:付苗苗(1982—5),女,漢族,河北省滄州市,講師,碩士研究生,機電一體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