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婕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挖掘學生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結合教學實踐,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和優勢進行分析,并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讀寫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探討,以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開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導圖;讀寫教學;應用價值;應用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與落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成為培養學生自主思維、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而思維導圖就是通過樹枝狀結構,利用標號方式對思維進行有效展現的過程,它將人自身思維所具備的發散性具體化,能夠把學生的思維過程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并顯著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一、思維導圖的教學價值
(一)有助于教師掌握正確、高效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有助于教師掌握正確、高效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教學有序開展。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先思考快速閱讀及整理信息的方法,同時要查找、整理思維導圖中包含的核心內容和關鍵詞,這不僅有利于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識。
(二)有助于健全師生的知識體系。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利用思維導圖對課程教學進行設計,可以幫助師生形成整體觀念,使之在腦海中構建相應的全景圖,并以教學過程、需求、實際情況為依據,對教學進行合理調整。這有利于有效整合課程資源,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以顯著增強教學活動的系統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三)有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活動,教師主要是進行正面引導,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提供有效幫助,這樣便可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交流。師生之間平等、自由、輕松的交流,能讓學生擁有更為寬廣的展現、發揮自我的空間,引導學生依據自身實際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小學生具備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但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很難理解抽象化、概念化的教學內容。而思維導圖利用圖形、符號、文字等標記對知識進行串聯,通過結構圖形式展現復雜、抽象的知識,這樣就使學習內容可視化,從而顯著提升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性認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小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思維基礎,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預習、復習環節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并著手繪制思維導圖。同時,在面對大量繁雜信息時,學生需要通力協作才能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在這個被思考與合作牽引的繪制過程中,學生能夠在不斷摸索中前行,從而培養自主探究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當學生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思考,他們的思維就會具備較強的發散性,而發散與拓展的實質就是聯想與想象。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引導與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增強學生思維的創新性,推動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讀寫教學中的應用
(一)集中學生注意力。思維導圖具有較強的生動性、活潑性,可以有效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特別是對小學生而言,圖文并茂的思維導圖有著很強的吸引力,能夠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認知需求,調動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從而有效落實課堂教學目標。例如:我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通過生動、形象、直觀地呈現視頻、圖片、音樂,并利用大樹形式將各段要點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這種形象具體的思維導圖深入理解教學內容。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開展閱讀,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閱讀的快樂,顯著提升思維的自主性。
(二)培養學生的獨創性思維。思維導圖是從某一點或某個關鍵詞開始延伸與輻射,通過聯想與想象層層擴散,形成不斷深入的知識脈絡結構圖,它有著明顯的發散性,既能夠幫助學生有效掌握語言知識和相關技能,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獨創性思維。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設計思維導圖,并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好讓學生積極思考,充分想象,完成知識的轉化與內化。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時獨立設計思維導圖,以此提升學生閱讀學習的自主性,加強其預習效果。
(四)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可以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有助于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進而為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提供保障。在寫作前,教師需要收集、整合相關資源,并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出相應的思維導圖。教師可先將作文題目告知學生,以初步激發學生的自主性,使其能夠主動收集與整理寫作資源,為寫作練習做好充分準備。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確切地把握教學尺度,不然會對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產生負面影響。此時,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發散思維,找到新穎的觀點,從而增強作文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在前期準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謀篇布局,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從整體上對素材產生全新認識,這將使學生的寫作條理變得更加清晰。同時,在寫作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明確寫作結構,然后通過點狀分解明晰構思,從而寫出形象、感人、內容豐富的作文。此外,在寫作過程中,思維導圖能夠不斷拓展學生思維,使其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寬廣的思維空間。這時,大腦可以圍繞題目中的關鍵詞及相關連線,對空白內容進行填補,從而有效凸顯寫作中心,讓作文變得更具深度。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顯著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能力,還可以有效重組學生的知識系統,讓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更加完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有效引入思維導圖,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活躍度,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楠.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6.
[2]邵勝男.運用思維導圖優化小學作文教學的實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