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晶
摘要:正確的數學深度學習策略不僅能夠從本質上改變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對于自身興趣點的認識,并讓學生通過觀察、實踐、思考,能夠與書本為友、以生活為樂,在不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發現最適合自身發展的形式和道路,從而在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和能力。本文立足于高中數學教學角度,分析了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數學;課堂教學
引言: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的內容時必須要對現有的教育理念進行調整,切實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水平。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1創設情境,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從教學現狀來看,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部分內容相對復雜,學生在初次接觸的時候很難順利通過文字含義來理解對應的數學原理,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能夠將原本枯燥復雜的數學原理以教學情境的方式展示出來,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教師所講解的內容。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必須要從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入手,良好的思維能力能夠對學生課堂學習質量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作用,而情境教學法的實施能夠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鍛煉。
比如,教師在講解《集合》這一章節的知識時,由于部分學生對《集合》的內容缺乏了解,所以教師應該選擇具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例如,在學習《集合》的時候,部分學生無法順利理解集合內的個體與集合整體之間的關系,這個時候教師不能夠只關注字面意思的講解,而是應該用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置身于集合中進行理解。比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重復的數字卡片,然后將這部分卡片分給不同的學生,讓學生用繩子把卡片固定在頭上,然后將學生隨機分組。分完組以后,每一個小組都代表著不同的集合整體,而學生則代表著集合中的不同個體,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講解屬于、包含于等概念,學生能夠在情境化的教學模式中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此外,教師也可以給每一個學生分配唯一的數字,然后在黑板上寫出幾個集合的規則,讓學生根據規則去自己尋找小組。這個時候部分學生會發現,自己所代表的數字會出現在不同的集合中,這種教學方式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集合這一概念的理解,這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升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
2師生互動,鍛煉學生數學建模能力
高效的師生互動是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有效策略,也是實現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應該打破傳統的師生關系壁壘,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相處,在課堂上和學生進行積極的思想交換,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思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并不是學生不想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互動,而是部分教師并沒有將師生互動的環節納入課堂規劃之中,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只是一味地進行知識講解,自然無法有效地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此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而這也需要教師能夠與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與交流。
比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函數》這一章節的知識時,由于這部分內容的難度較高,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更多的互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數》的相關知識。在學習的時候很多學生無法對正弦函數、余弦函數和正切函數進行有效的區分,對于其中涉及的公式也往往只是死記硬背,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對多種三角函數進行區分。例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通過教材中的舉例我們可以看出來,正弦函數與余弦函數有什么樣的不同和相同之處?”要提高學生對不同三角函數的理解,教師可以選擇用數學建模的方式來圍繞著三角函數的模型開展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三角函數具有較強的周期性特征,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走到講臺上畫出不同的三角函數的圖形,并且從定義域、值域等方面進行分析。此外,對于部分高中生來說,數學建模是一個相對新奇的領域,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引導,讓學生掌握基礎的建模技巧,并且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為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創造條件。
3運用分層教學培養數學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其中,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高中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而不同的學生,學習力、發展力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我們在探討有效課堂的構建時,應注重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分層教學,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都在最近發展區獲得進步,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仍然以“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為例,在熱身環節,筆者巧妙創設情境進行有效的導入之后,借助課前制作的兩個圓的卡片演示兩個圓的位置關系,歸納和交流 d 與 R 和 r 的關系,運用坐標法判斷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適合班級每一名學生。而讓學困生進行演示、歸納和交流,可以調動他們參與的主動性,不斷強化他們學習的自信,從而提升課堂參與率。而對于新課的推進,提出問題:已知兩個圓的方程,如何判斷圓與圓的位置關系?讓學生在探討、交流的同時,給中等生展示探究學習成果的平臺,同樣會調動他們參與的主動性、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學優生,上面的學習任務太過于簡單,缺少挑戰性,難以滿足他們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師可設計深入探究的問題,給出“智能訓練”的問題,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升。
結論: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深度學習策略的實施,有助于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和興趣做出有針對性的思考與計劃,促進教師“教書”與“育人”完美相融。高中數學深度教學與核心素養教育的融合,既是新時代對于學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又印證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名言警句。
參考文獻:
[1]邵利榮.例談高中數學主題教學設計的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21(27):11-12+20.
[2]李智通.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之下[J].數學教學通訊,2021(27):45-46.
[3]周錦春.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高中數學課程理解與實施[J].數學教學通訊,2021(27):49-50.
[4]蔡菊香.合理使用高中教材旁白 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發展[J].數學教學通訊,2021(27):51-52.23AA1D49-635F-42E1-BCAB-17FF3645FC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