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
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著力于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和思想道德品質的綜合型學科。當前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基于“掌握學習理論”,在課堂教學中重視開展微課教學模式,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當前的教育中沒有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是被動地進行學習,缺乏教師對學生需求的關注。而通過微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更集中地進行學習。
一、微課完善教學
微課是教育發展中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利用微課,以及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而在小學啟蒙教育階段,學生最開始接觸微課教學時,可能并不了解這一方法,對其中所含的知識層面也不甚理解,這時就需要教師提前熟悉教材,做好教學的準備工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微課與教學主題相融合,做好課前預設。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業界在制作微課時設計了三種微課,即學生課前學習的前置性微課、課堂學習的中置性微課、課后學習的后置性微課。學生利用前置性微課進行課前的預習,能夠預先了解課程內容以及難易程度,并且提出疑問,有效提高預習質量并為課堂預熱,教師也能清楚地得到學生基礎學情的反饋,便于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與偏重點,提升課程的流暢度;學生利用中置性微課進行課上的學習探討,就能省去教師板書的時間,留出更多講解、討論的空間,且微課形式清晰明了、條理分明,利于梳理邏輯思維,總結課堂成果;學生利用后置性微課進行課后復習與延伸思考,可以鞏固課堂內容,并延伸課后內容,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面,提高語文課堂的生活影響力。以疫情期間典型的線上教學為例,微課成為教師講課的主要方式。
教師講解《開國大典》一文時,首先可以播放真實的開國大典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其場面的宏偉,再結合課文語段,標注生僻字詞,講解讀音與意思,弄清楚課文的結構以及故事梗概,最后總結課文所傳遞的價值觀。通過圖文并茂的微課,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彌補了線上教學的缺陷,微課也拓展了更廣闊的知識面,還容易保存,可供學生下載下來反復觀看學習;更有利的一方面是,教師能夠通過微課檢測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進行必要的監督,保證學習任務的完成。
小學階段是啟蒙教育的關鍵時期,更是學生汲取知識營養的黃金時期,教師通過提前備課,做好對應的微課教學來開展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能使教師對自身掌握的知識進行溫故知新,并能提高課堂效率,拓寬學生學習的視野,對他們無法理解的知識進行補充說明,最大限度地豐富他們的知識總量,提高教學質量。
二、微課營造氣氛
小學生總是會對語文課文有無限的好奇心,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呵護他們的好奇心,創設有趣的教學環境與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微課教學模式發揮最佳的優勢與長處,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以教學《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為例。教師以前沒有引入微課教學模式,仍舊以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為主,單憑口頭的講解分析,發現學生對古詩詞展示的場景并不能完全想象,不能充分理解,由此出現了古詩詞題目答題的困難,也造成古詩詞教學的困難。在充分考慮了學情和現實條件之后,教師決定利用微課創造古詩詞的學習氛圍,正式將主題微課教學作為語文課堂的輔助工具,如播放古詩詞動畫: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吹來,仿佛聽見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陣陣蛙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天邊幾顆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旁,道路轉過水溪的橋頭,它便忽然出現在眼前。通過有聲有色的動畫形象,身臨其境的環境設計,直接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與注意力,借用微課中重點字詞解釋與朗讀音頻烘托教學氛圍,營造有趣的微課學習環境,之后還可采用微課中的練習測試讓學生對不理解的地方進行練習,從而激發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微課能夠分享給學生更加新穎的知識,學生學習興趣大大增強,教學質量得到了質的提升。
微課是當今教育發展的新的教學形式,小學教師如果將微課融入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創設微課教學的大環境,營造學習的氣氛,不僅能豐富知識總量,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更能用生動有趣的圖片視頻來激發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課堂繽紛多彩。
三、微課符合需求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的發展時期,對語文知識總是有許多奇怪的想法和問題,出于對教師的信任與依賴,他們習慣于等待教師的講解,從而直接獲取答案。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與自主學習能力,做出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微課,引導他們獨立思考,能夠在微課里找出答案或者提出疑問,由此讓教與學相結合,增強他們對學習的主動性。
以《短詩三首》的教學為例。教師提前對教材做了分析,結合收集到的學生預習的反饋數據,了解到學生通過獨立自主學習,普遍認為冰心的詩詞清新、典雅,充滿了愛與童真,由于教材篇幅限制,課文只選取了其中三首短詩,學生對現代詩沒能了解更多。根據學生需求,教師根據此次教學實際制作了微課,在微課課件中為學生詳盡地介紹了作者冰心及《短詩三首》的原作《繁星·春水》,并摘錄了另外幾首短詩,展示了不同的美麗意象,讓學生了解冰心詩歌中永恒的主題:母愛與童真。
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依靠教材預設的相關知識點,更要傾聽來自學生的聲音 — —學生通過微課自主學習,了解微課,從而明白自己想要學到什么。學生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隨時回顧課堂內容,進行自學。自主學習另一益處在于,學生自己決定微課的進度,能夠體現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提供優化教學資源的先進教育理念。
綜上所述,通過微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教師可以有效地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開展教學內容,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在提升他們語文素養的同時還能優化整體的教學效果,幫助教師更專業地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高教師的教學技巧,促進師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肖華.微課模式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2020(10)52.
[2]曹麗.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教育界,2020(23)35-36.23AA1D49-635F-42E1-BCAB-17FF3645FC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