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美
摘要:作為小學階段重要的基礎性學科,數學教學工作對于我國數學人才隊伍的培養與建設具有重要的推進意義。總的來看,在這一時期,良好的教育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小學生群體充分養成數學知識自主探索習慣,對于學生后續數學知識的學習與分析具有積極意義。然而,在傳統教育教學模式下,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教師所組織的教學活動中仍存在一定問題有待解決,其限制了教學工作質量的進一步提升。為了合理應對相關問題,在本文中,筆者結合大量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實踐經驗對于影響數學教學工作質量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全面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針對性調整與優化。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發展現狀;主要問題;優化策略
就目前而言,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開展期間,由于受到應試教育框架的影響,部分教師所沿用的教育教學理念相對較為傳統[1]。基于此,其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學生群體的教學價值,不利于學生結合相關內容進行制度思考與探索,繼而限制了學生群體數學思維的培養,對于新時期我國小學生群體數學知識理解與掌握水平造成了不良影響。為了充分應對這些問題,教育工作者積極結合先進教育教學經驗和教學思想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調整,以便推動新時期我國教育事業的多元化發展。
一、影響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質量的問題
(一)學生課堂參與度不足,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總的來看,基于傳統教育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在組織數學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往往并未有效實現對于學生群體的密切關注。基于此,在課堂教學工作開展期間,部分學生對于教學活動的參與度相對偏低,進而不利于其數學思維的進一步培養與優化,對于新時期我國小學生群體數學能力的養成造成了一定影響。
(二)教學工作趣味性偏低,不利于學生探索興趣的調動
在課堂教學工作開展期間,部分教師所采用的知識講授形式相對較為單一,主要以傳統的填鴨式講述為主[2]。大量教學實踐表明,這一教學模式往往會造成教學活動趣味性的弱化,不利于學生學習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更好地結合教育教學活動感知數學知識的樂趣,繼而限制了學生群體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與調動,從而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造成了一定阻礙。
(三)教學方法針對性較差,不利于教學工作效率的提升
相關調查表明,現階段,部分教育工作者在主持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的同時并未有效實現對于相關內容的充分評估[3]。基于此,其對于教育教學方法的落實效果與學生群體數學知識的真實掌握水平往往缺乏足夠了解與清晰認識,繼而造成了教學方法針對性相對薄弱,對于課堂教學工作效率的提升與教學目標的充分達成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二、優化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質量的主要方法
(一)做好教學問題設計,有效開展師生交流互動
對于教師而言,為了有效促進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質量的持續優化,其在組織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做好對于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的學習與探索,從而正確認清學生群體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價值,以便在課堂教學期間結合相關知識設計教學問題并以問題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進行自主分析與討論,引導學生在思考的同時實現對于數學知識的合理理解與掌握[4]。總的來看,通過積極開展師生交流互動環節,教育工作者可以幫助學生在參與討論的同時充分實現對于數學知識的合理思考,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優化與生本化課堂的構建至關重要。例如,在組織學生對于人教版數學教材中《條形統計圖》一課進行學習時,通過對教材內容進行解讀與思考,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同學們,大家覺得條形統計圖適用于統計哪些數據呢?誰能舉出一個在生活中應用條形統計圖進行統計數據的例子呢?”“大家想一想,條形統計圖在繪制過程中都需要注意哪些要素?”總的來看,通過此類問題提出,教育工作者可以幫助學生以問題作為基點對于所學知識進行自主思考,有利于引導其在探索的過程中加強對于條形統計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其對于學生群體條形統計圖知識理解和掌握水平的提升與后續應用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二)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促進良好教學氛圍構建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知識探索習慣,教師在組織教學工作的同時應積極做好對于課堂教學活動形式的充分探索,以便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多元化發展,提升教學活動所具有的趣味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知識探索氛圍。這一方面中,有大量教學實踐表明,通過教學模式的全面優化與探索,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結合教學活動實現對于數學知識的充分認識并將其與現實生活之間建立起密切的聯系,有利于推動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5]。例如,在組織學生對于人教版數學教材中《長方形和正方形》一課進行學習時,通過結合網絡視頻進行展示,教師可以對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物品進行放映,從而幫助學生學會從日常生活中提煉數學知識。比如,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學生常見的大門、黑板、廣告牌匾以及手帕等物品進行展示,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正確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案例。與此同時通過主治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進一步結合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相關圖形特點進行思考,其有助于促進學生群體思維活性的培養。
(三)踐行教學反思活動,依據學情調整教學方法
總的來看,為了合理推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質量的提升,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同時應注意做好對于教學評價環節的全面開展,從而結合學生群體表現對于不同教學方法的落實情況以及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水平進行全面評價與反思,以便及時轉變教育教學的特點,確保教學工作更為符合學生群體的實際需要。例如,在組織學生對于人教版數學教材中《三位數乘兩位數》一課進行學習時,通過結合學生的課堂測試情況進行點評與分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共性問題進行充分反思并確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組織其進行強化訓練,進而幫助學生在練習的同時實現對于數學知識理解誤區的充分糾正,其對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優化至關重要。與此同時,在教學反思活動的輔助下,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踐,不斷豐富自身教學活動組織經驗,其有利于全面推動教師教學綜合素養的提升。
結語:
研究人員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下,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相關需要。基于此,教育工作者應合理做好對于教育教學工作模式的全面分析與思考,從而結合先進教育觀念及時調整教育教學工作側重點,幫助學生在課堂教學環節中進一步實現對于相關知識的自主分析與探索,引導其養成良好的數學知識學習習慣,為學生群體數學能力的培養與優化提供強勁的助力與保障[6]。與此同時,教師應注意做好對于教學工作的全面反思,繼而根據學生實際表現及時調整教育教學工作的側重點,繼而為教學工作目標的達成提供強勁的助力。
參考文獻:
[1]張秀芬.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探討[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7):695.
[2]鄭衛東.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新通信,2019,21(20):199.
[3]姚文成.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研究[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8):39.
[4]高英.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研究[J].科技資訊,2017,15(36):185,187.
[5]張雪雪.問題情境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2021(32):156.
[6]王艷.淺談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的思維訓練[J].考試周刊,2021(A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