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濤
摘要: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初步階段,教師扮演者引領者的角色,教師應該秉承著對學生負責的理念,不斷提升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本文從四個方面探討了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有效方法,希望能為語文教學者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方案方法
小學生整體來說是比較活躍的,過于嚴肅的課堂氛圍往往會壓抑學生的天性,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有獨立且自由的空間,以此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化,學生的個性和思維也發生著改變,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材施教,才能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氛圍能夠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氛圍在小學教學中尤為重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生通常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感興趣的事物上,對此,教師需要發揮主觀能動,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打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才能提升教學效果。雖然有些教師意識到了課堂氛圍的重要性,但在實施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比如教師可以結合課本進行游戲教學或者組織課堂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實踐中不斷進步,提升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的重難點主要是在學習漢字和拼音上面,學生需要記住更多的漢字,才能有所提升。漢字教學不能過于枯燥乏味,否則學生就會喪失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習效果的提升。教師可以結合動作進行漢字教學,比如教師在教學生認識“跑”這個字時,可以讓一位學生做出跑的動作,也可以讓另一位同學做出蹲的動作,以此來加強學生對漢字的認知。這樣的教學相對來說會比較有趣,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也會增強,從而主動地去學習更多的漢字。小學語文的知識點較為簡單,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組織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成長。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與特點,有些學生好動,在課堂上較為活躍,而有些學生好靜,習慣在課堂上安靜聽課和思考。不同的學生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方式,每個學生也有自己擅長的部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在集體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教學,幫助學生發揚優點。雖然說小學語文教學有些枯燥,教師需要教學生認識更多的漢字,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但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學生在學習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學生天賦異稟,能很快地掌握知識,而有些學生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理解和接受知識。有些學生適合圖片教學,而部分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游戲中能學到更多知識。學生各具特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適當地調整教學方式,不能照本宣科,一味地尊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語文教學當中包含了語言教學,教師要幫助學生學以致用,才能更好地鞏固知識。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讓學生共同去討論問題,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交流中也能促進學生思維的進步。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學習,每天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自由預習,教師可以在旁輔助學生,學生在預習之后會對課文產生了自己的見解,上課時也能夠積極地思考問題,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要想讀好書,閱讀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認識漢字,同時也要教學生如何進行理解閱讀,閱讀水平也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展現。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學不能僅限于課本內容,同時也要給學生補充更多的課外知識,讓學生嘗試各種風格的文章,才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世界上的書有千千萬萬種,每個年齡段的學生應該閱讀適合的書籍。教師可以通過投票讓學生選出最受歡迎的書籍,并且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在學生閱讀期間教師可以開展閱讀分享會,讓學生互相分享讀后感。通過交流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的思想,從而提升學生的認知。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課后自由閱讀一些書籍,并且與教師一起探討其中內容,分享喜歡閱讀該書籍的原因。除了一些不良書籍外,面對有著不同愛好的學生,教師不能加以阻止,而是要去理解和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多去閱讀,學生在閱讀喜歡的書籍時,閱讀理解水平會有所提高,也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升。
四、提高對多媒體的運用
時代一直在更新和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教學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傳統教學方式過于單一,課堂內容得不到很大的延伸,不利于增長學生見識。隨著多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能接受這種高便捷性的教學方式。圖文并貌的課堂,能夠讓學生對不同的事物形成具體的認知,更能讓人產生深刻的印象,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雖然小學的知識較為簡單,但教師也不能敷衍了事,小學是學生對學習建立認知的第一階段,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升教學質量。小學階段的學生內心世界比較豐富,在學習中也容易產生天馬行空的想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接觸更加廣闊的世界,拓寬學生的眼界和思維,同時也能提高課堂的的活躍度,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文字是有溫度的,很多句子和文章都包含著一定的意境,讓人們在閱讀的同時感受到美的畫面感。小學生雖然想象離豐富,但是見識有限,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現出來,讓學生了解到世界的美。比如教師在教授《找春天》這篇文章時,可以提前給學生播放有關春天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魅力,之后教師再進行教學,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教學效率也就提高了。然而每座城市的春天都有所不同,教師可以去收錄一些與城市有關的照片,再給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感受到家鄉春天的美,教學生去認真地觀察生活,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多媒體能夠幫助學生構造更加豐富的世界,將想象的畫面真正地搬進課堂來,有利于增長學生見識,幫助學生更快地成長起來。
總之,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型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在不斷地在學習中形成獨立的認知,同時也要學生在文字閱讀中,不斷去理解和觀察這個世界,才能提升語文水平。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去認識漢字、閱讀課文,更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促進教學水平的進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靜.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J].才智,2015(20):1.
[2]高傳虎.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課外語文:下,2014(1):1.
[3]鄭成軍.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淺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