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海麗
摘要: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學生能夠進行玩耍娛樂的假期也被學習占用,學生的娛樂時間一再壓縮,也抑制了學生的性格個性的發展。長時間的高壓學習,對學生的性格形成和發展并沒有促進作用,反而會使學生產生焦慮、煩躁、抑郁等反向情緒,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隨著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率,減少學習對學生休息時間的占用,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實現小學數學的減負增效進行討論。
關鍵詞:教學;小學數學;減負增效
根據對以往教育的理解,小學階段的學習是輕松的,學生在學習完學習內容后,在休息時間可以盡情的玩耍和娛樂。但在現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壓力越來越重,將日常的學習除外,學生在課余時間還要進行學習,如:補課、練習特長、上文化課、特長班等。屬于學生的休息時間,學生不能夠自己支配,只能任由滿滿的安排來支配自己。所以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家長都應該進行思考,為學生減輕負擔,讓學生能夠自由發展自己的個性。教師也要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讓學生將學習成為一種興趣。
一、做好預習,抓住重點
在教師進行新課的教學之前,老師可以讓學生對課程進行預習,在針對課程的預習方面,教師可以對學生布置預習作業。學生通過對新課程的預習,對即將學習的課程也會有一定的了解,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也會通過預習,有自己難以理解和學習的難點和不理解的內容,學生可以將自己無法消化和理解的難點進行簡單的標記,在課堂上的學習中,對老師進行提問解答。同時,通過預習,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中也會專心聽講,去尋找難點的解答。如果學生在課程學習之前,沒有預習,在上課的過程中,對所要學習的內容也并不了解,難以發現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學生的聽課效率降低。 課后,學生進行練習題的解答過程中,就會出現記憶模糊的情況,對所做題目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是并不能對題目進行認真、正確的解答。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對待課前預習,讓學生認真進行課前預習是幫助學生減負增效的第一步。
例如,我們在學習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正負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微課視頻進行觀看,體會負數的含義。在自學的過程中,要能夠正確的讀出、寫出、和認出負數,可以用負數對生活中相反的量進行描述,讓學生自己查找負數的相關資料和知識。通過預習任務的布置,學生可以找出學習的難點,如:如何正確運用正負數?0和正負數之間的關系等。通過老師預習任務的布置,學生可以清楚的對學習內容結構有所了解,能夠讓學生找出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的課前預習有目的、有意義。避免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的盲目性和效率低下,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也能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結構。
二、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會出現由于學生不能夠正確理解知識,而導致老師對知識進行反復講解的情況,這樣不僅導致老師的教學效率減低,也會讓學生產生壓力。在面對還未講解的知識時,由于時間的不充足,老師只能加快講解的速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老師也并不了解。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在教學方面的教學質量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會對學生產生消極的作用。在課后,老師為了鞏固學習內容,會讓學生做出課后習題,老師通過課后習題來確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方式顯然是不可行的,學生在做課后習題的過程中,不確定的因素有很多,所以老師將做題效果作為判斷學生掌握程度的判斷依據是不可靠的。而且學生利用休息時間來完成作業,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老師在課堂上快速的講解,并不是適合每一位學生的,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都不一樣,老師對知識的快速講解并不能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正確理解知識。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與老師保持在同一 個步伐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例如,我們在學習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乘法的計算時,讓學生進行“88×56”時,學生在計算結果時,算出兩數相乘的結果為4936,那么老師可以在很快的時間判斷出答案是錯誤的,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誰能告訴我判斷這個答案錯誤的依據是什么嗎?”,讓學生進行討論,談論結束后,學生進行理由的闡述,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在相乘的兩個數中,88能夠被8整除,兩數相乘后的積4936并不能夠被8整除,所以答案是錯誤的。老師在課堂的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老師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能夠緊跟老師的步伐,理解所學習的知識點,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
三、拓展范圍、體現層次
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老師的教學時按照教材進行的,老師對學習內容和學生并沒有進行層次的劃分,所以在教學中會忽略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在作業的布置方面教師也考慮欠缺。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布置作業,讓每一位學生通過作業練習都能夠得到提升和收獲。老師在布置作業方面,并不一定要采用傳統的方式,可以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作業的布置,如:聽知識、讀課本等。讓學生在面對作業的過程中保持輕松的心情,減少學生對作業的厭倦。讓學生能夠輕松的完成作業,同時也能夠通過完成作業,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減輕學生在學習上的負擔。
結語
在小學階段實行“減負增效”,對學生來說,是保證學生的童年快樂成長的基礎。對老師來說,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進行高效學習。老師也需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和訓練,保證學生在進行作業的完成后,都能夠有所提升和收獲,減輕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壓力,保障學生的性格和個性的形成,讓學生能夠擁有輕松愉快的童年。
參考文獻:
[1]劉璇.試論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減負增效[J].求知導刊,2021(30):4-5.
[2]楊利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實現“減負增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6):111.
[3]胡劍紅. 以減負增效為基礎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分析[C]//課程教學與管理研究論文集(四).[出版者不詳],2021:35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