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世界通用語言,英語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英語興趣,奠定英語基礎的重要時期。良好的英語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本文將結合教學實際,探討對話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對話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小學;英語;對話教學;思維品質;培養策略
作者簡介:劉娟麗,甘肅省隴西縣雪山小學。
小學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期,如果學生能夠把握機會奠定扎實的英語基礎,那么可以為后期的英語學習提供強大的推動力。對話教學是根據教學大綱組織的教師和學生間的學習交流活動,該類活動可以促進學生與教師間的思維碰撞,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能,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對話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建立適合自己的思維體系,有助于推動深入學習。
一、思維品質的內涵及培養意義
思維是人腦概括事物并做出間接反應的過程,屬于高級認知形式,與低級認知形式相比更具有復雜性。而思維品質則是人在思維活動中的心智特征,其可以反映不同個體的思維和智力差異。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批判思維、邏輯思維、創新思維、開放思維四方面,系統性、開放性、發散性等是衡量思維品質好壞的標準。從某一方面來說,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習如何思維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既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習進度,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所以,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等多方面的發展。
二、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特點
1.情景化。小學英語中的對話教學實際上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整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構建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景和對話語境,進而促使學生在對話過程中加深對英語學習內容理解的方法。該種教學模式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進而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
2.實踐化。從本質上來說,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對話教學是一種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式實踐教學。作為一種外來語言,英語在我國缺乏相應的語言環境,學生對英語相對陌生,缺少英語口頭實踐機會。再加上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很多學生的口語能力較弱,普遍存在不敢說的情況。因此,對話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英語對話機會,逐漸拉近學生與英語間的關系,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從不敢說逐漸向敢說、會說轉變,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表達能力及知識轉換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三、對話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一)能夠創設語言環境
作為一門語言,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實踐應用。而對話教學可以通過對話為學生創設相關情景,讓學生能夠置身于英語學習環境中,切身感受英語的魅力。對話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接收,更要輸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先通過聽來思考和分析英語表達方式,再進行模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意思,進而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教與學一直是教學相輔相成的兩面,對話教學可以將兩者有機融合,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
(二)能夠放松學習氛圍
以往的英語教學大都是“啞巴式英語”,教學中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拼寫能力和應試能力,忽視了學生的口語能力,教學方式單一。小學階段學生剛接觸英語學習,對該科目存在陌生感,枯燥乏味的教學氛圍不僅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拉開學生與英語的距離,久而久之導致很多學生失去了英語學習興趣。而對話教學可以讓教師和學生進行雙向交流,為學生創設平等友愛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減輕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緊張情緒,拉近學生與英語的距離,更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
(三)能夠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再加上心智尚未成熟,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有限,如果講課內容枯燥無聊,可能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僅有十幾分鐘。而注意力不集中則會導致學生聽課效率下降,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對話教學可以通過師生間或者學生間一問一答的會話形式進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表達,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記憶和應用所學的英語知識。
(四)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對話過程是一個思考分析學習表達的過程,合理地應用對話教學可以拉近學生與英語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英語素質,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了更好地開展對話教學,教師課前需要充分掌握教學內容和學生個性特點,根據學生的特點設置合適的對話情景,引導學生學習思考,鍛煉學生的聽力和語言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能夠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記憶大量單詞、句型等,這是一個單調且機械的過程,缺乏樂趣,讓大部分學生都十分頭疼,甚至部分學生會產生厭學情緒。同時,單詞記憶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可能需要重復幾遍才能加深印象,形成記憶,但傳統的“死記硬背”的方式,無法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話教學可以通過對話的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學習方式,可以有目的地針對所要記憶的單詞、句型設置對話,讓學生在對話過程中,加深對單詞、句型的理解和應用,提升學生的記憶效果,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
四、目前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師沒有意識到對話教學的重要性
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目前大多數小學英語教師沒有真正意識到對話教學的重要性,即使有的學校已經開始實施對話教學,但更多也是形式教學,主要目的是為了應付檢查,根本沒有真正發揮對話教學的作用,甚至還影響了教學質量。此外,部分已經意識到對話教學重要性的教師,受素質水平的影響,無法將對話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導致對話教學脫離教材內容或脫離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迷茫,無法抓住學習重點,進而失去學習興趣。
(二)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有待提升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小學英語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斷豐富,學生的英語素養也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小學開始注意培養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嘗試進行英語表達,但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仍有待提升。很多學生雖然知道培養口語能力十分重要,但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口語能力培養。
(三)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的對話形式單一
雖然素質教育不斷深化,但受傳統英語教育的影響,多數學校內仍是教師占據英語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與學生的對話教學多為單一的“提問答式”,即教師主動提出問題,指定學生進行回答,學生在整個對話交流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甚至對話內容都是課本中的標準答案,學生缺乏自我發揮。在對話過程中,如果學生的回答與課本內容或者教師的答案不符,教師會直接反駁或批評學生的答案,并讓其他學生進行回答,直到獲得教師想要的答案。這樣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回答范圍,導致對話內容單一且機械,長此以往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導致敷衍對話,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四)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的對話形式內容真實度低
小學英語采用對話教學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和表達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沒有實現這一目的。很多的小學英語對話都是形式化,甚至是為了對話而對話,導致對話教學的教育性下降,既不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比如,大家所熟知的“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 “I'm fine, thank you! ”這組對話就是典型形式主義,其真實性很低,如今以英語為母語的歐美國家基本不再使用這一對話形式。如果不能及時意識到這一問題,并根據英語應用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就會失去對話學習的意義,進而使其成為英語對話模式的笑柄。
(五)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的對話思維含量差
小學英語對話應用的本意是通過對話教學,引導學生在對話過程中主動思考,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但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對話教學中的思維含量較低,根本無法發揮英語對話的作用。為了更好地掌控課堂教學狀況,提升教學效率,很多教師在對話教學中所選擇的對話都只停留在知識層面,不會涉及學生思維和情感的相關話題,這就導致對話學習只能鞏固學生的語法知識,無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五、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
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提問是促進師生互動的重要途徑。有效的提問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創造力。為了更好地推動對話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從學習前、學習中以及學習后三個環節入手,適當開展對話教學,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學習前關聯主題提問,激活學生思維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導入環節是開始學習前的重要準備階段,該階段學生需要激活頭腦中已有的知識,調動學習積極性,為后續的對話學習做好準備。具體導入環節的設置,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比如人教版英語教材的Let's talk板塊都是根據單元主題進行對話,教師也可以根據單元話題,提前設置相關的導入問題,通過對話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課本內容的預測,激活學生的思維。比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Unit 2 “What time is it?”的主題是對時間的討論,在導入環節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學生上課時間來導入教學,也可以隱藏課本中的文字信息,讓學生通過圖片內容預測本單元所要討論的問題,如此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引發學生思考。
(二)學習中設計問題鏈,發展學生思維
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對話內容,掌握語言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對話文本的內涵。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設計,引導學生主動應用觀察、分析等方式有邏輯地學習文本內容,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學生整體把握話題的基礎上,通過問題鏈的形式為學生搭建邏輯支架。通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鏈可以通過由who, when, where, what, how 等疑問詞引導的問句構建,通過這些疑問詞的有機結合,可以引導學生對話題形成邏輯思考和表達。
(三)學習后挖掘文本進行提問,深化學生思維
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對話文本都是經過精心選擇的,具有豐富的語言內涵和文本內涵,所以,在學生掌握基礎語言知識和技能之后,教師需要帶領學生繼續深挖對話的語言內涵和文本內涵,從而引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通過所學的語言知識就對話文本中的現象、問題、觀點等進行點評、質疑等,促進思維的發展。以人教版英語六年級上冊教材Unit4 的Part A “Let's talk”的教學內容為例,該部分內容內容的深層含義是表達了作者的交友觀念——朋友需要具有相同的志趣。基于這一內涵,教師可以在課文學習的最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Zhang Peng和Peter成了筆友,讓學生積極探索文本中隱含的信息,在學生尋找到隱含信息后,教師可以還可以繼續提問:你覺得生活中交朋友更應該看中什么?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交友標準,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交友標準與作者的交友標準進行對比,以此激發學生對交友標準的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新性發展。
六、結語
總而言之,對話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開展有效的對話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富強.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過程性文本重構實踐[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8(5):6-12.
[2]漆喜明.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探析[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5):166-167.
[3]常亞靜.學生思維品質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培養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47):97-98.
[4]黃鑫.核心素養背景下學科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研究——以北港小學五年級為例[J].中外交流,2020(29):192-193.
[5]周芳燕.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9(6):7-13.
[6]左小玉.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8(3):1-6.
[7]林琴曉.“導”入思維品質“靚”出精彩對話——例談小學英語對話課中思維品質的培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1(28):50-55.
[8]郭繼玲.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95-96.
[9]林紫云.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9(10):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