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時勇
摘要:初中地理是重要的教學學科,加強初中地理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的茁壯成長。近些年來,我國加強了初中地理教學改革,提升了初中地理教學質量,但是初中地理教學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因此研究初中地理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質量;有效策略
地理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在初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中,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在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主動探究、發展思維。所以,教師要緊跟新時代課程改革的步伐,徹底摒棄過去教學中只是單純地進行地理知識灌輸的單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地理知識系統理解,促進學生主動構建知識,培育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情況不理想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絕大多數學生不會積極參與到地理教學活動之中。由于教學活動是一個雙向性的活動,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才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而許多學生不參與到地理教學活動之中,勢必會影響到教師的判斷,從而會影響初中地理教學質量。
(二)教學活動單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國在加快初中教學改革,積極引導教師采用多元化教學形式。但是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部分初中地理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通過自身經驗向學生傳遞考試知識點,教學活動單一,只是圍繞知識點開展教學,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節
對于初中生而言,學習興趣無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動力,但是初中地理教學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節,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一些教師的教學設計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過難的教學內容不符合學生的整體認知,最終會影響初中地理教學質量。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第一,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
當前,許多初中生將地理學習當作副課,學習只是為了應對考試,對地理知識并不感興趣,導致地理教學質量不是很理想。為了使學生轉變學習觀念,教師在上課之時可以多采用圖片和視頻的形式,讓學生真實感受地理知識的魅力,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使學生養成自我思考的能力,以培養學生自我探究的精神,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態勢。
(二)借助多媒體,創建地理教學信息系統和音樂庫
地理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充分利用創建的地理信息系統不失時機地穿插在教學中,可以優化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其了解到更多的課外知識。比如,在教學 “行政區劃”這一課時,教師適時應用該系統,將我國的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利用扇形統計圖展示出來,這些行政區域在學生腦海中便會構建出直觀形象。再如,教學不同國家的地理特征、氣候狀況、風土人情時,教師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并配備有關的解說,這種集聲音、圖像、環境于一體的教育效果,不僅給學生創建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而且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由此,在課堂上運用地理信息系統有較強的輔助功能,是地理教學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創建個人音樂庫,根據教材內容不斷添加與之相關的音樂。適合初中地理課堂的歌曲有《天路》《長江之歌》《黃土高坡》《青藏高原》等,在講到與之相關的地理知識時可以穿插播放。用音樂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
(三)利用學生的認知特點,開展閱讀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開展閱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我國的行政區劃時,為了讓學生快速記住我國二十三個省、五個自治區、四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名稱,教師可引導學生朗讀編寫“順口溜”:“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云貴福吉安,四西二寧青甘陜,香港澳門和臺灣,愛我祖國好河山。”
再如,地理課的復習中,教師可安排學生朗讀地理概念、知識點、重難點,這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地球海洋面積占71%,而陸地面積僅占29%”“洋流是海洋表層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做大規模的流動”“節能減排”“開源節流”等。教師把學生不易記憶的重難點概念經過簡化整理,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記住了,不僅節約了時間,還提高了教學效率。開展這種形式的閱讀,我們不光要在課堂上經常進行,還要延伸到課外。
(四)引導學生學習地圖知識和用圖技能
地圖是一種工具,是學習地理的“第二種語言”。學習地圖重在運用,新課程標準指出:“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這次地理課程改革中強調的理念之一,它要求學習的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還要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地理課程標準要實現的目標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健康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學習地圖知識和用圖技能,在反復學習中,學生會逐漸掌握地圖的相關知識。會熟練運用地圖是現代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要使學生掌握使用地圖的基本技能。
例如,在地形圖的教學中,以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的詩句“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明確課堂教學主線,教師通過設定課堂教學的脈絡,由黃山的高峻、地貌和獨特美景等內容展開教學。聯系與之相似的地理海拔、等高線、相對高度以及如何繪制使用地理圖的相關知識進行討論,學生繪圖時就會由此及彼,浮想聯翩,模仿繪制出簡單的地形圖。通過繪制地圖,學生把一些復雜的地圖進行簡化,使得原來一知半解的地理知識得以深化,同時也掌握了閱讀復雜地圖的方法,培養了自身手腦并用的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升初中地理教學質量,學生和教師需要不斷轉變學習的觀念,學校需要積極提高教師的基本素養,教師需要創設地理活動教學條件,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強化自身素質,緊跟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步伐,理解和領會新課程理念,與時俱進,采用新穎高效的教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兆濤.探究當下初中地理學科教育教學模式[J].讀天下(綜合),2020(10):1.
[2]楊興軍.淺論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教學參考,2020(10):94—95.0243C083-CB5E-4409-B186-257C240FA5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