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
摘要:科技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更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所以我們需要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來增添國家的科技力量,促使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和諧安康。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就要從小培養和提升學生科學素養,而進行科普知識的普及就是很好的一項選擇。在新課程版本當中,很多的學科內容都有著豐富的科普知識,其中包括小學語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只要合理地利用課文中的科普知識,制定出適應的教學策略,就可以幫助小學生培養和提升科學素養,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科普知識;科學素養
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當中早已說明,現代公民應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以及合作能力等等。所以小學語文教學更具有培養和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責任與義務,小學語文教師更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策略,以新課改內容為核心,合理利用語文學科中的科學元素,進一步普及科普知識,讓學生們走進科學、喜歡科學,從而更好地實現科學素養的培養與提升。但是要實現這一教學目的并不簡單,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針對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和學生們的興趣方向來制定符合新課改的相關教學策略,讓學生們不排斥、不抵觸,樂學、好學,從而實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普及科普知識的目的。
一、開設小組任務,合作探索科學
在小學語文課本當中有很多與科學密不可分的元素以及內容,但是僅憑借小學生個人去探索很難能夠有效掌握,而小學語文教師也不便過多干預,以防止傳統灌輸式教學的現象出現。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開設小組合作,設置小組任務,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任務去探索和學習,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課文中的科普知識,實現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普及科普知識的教學目的。
小學語文教師要設置小組任務,一定要于課文內容緊密相連,充分利用課文中的科普知識,從而實現最終的教學目的。本人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也會設置一些小組任務,任務的難度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是一致的,保障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科學探索不會超出能力范圍,而且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這一課的教學時,我就為學生們布置了一項小組任務,閱讀課文去探索為什么說現在是“呼風喚雨的世紀”?并且找尋身邊生活中帶來巨大便利的科技。在布置了這項小組學習任務之后,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開始了科學探索和討論研究,在探索和討論中學生們找到了答案,是科學改變了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讓人們有了“千里眼”、“順風耳”,讓人們可以登天下海,所以被稱為“呼風喚雨的世紀”。而且學生們也一一列舉了身邊很多改變生活的科技,在利用小組任務的形式進行教學之后,學生們的科學知識掌握得愈加牢靠,科學探索興趣也得以提升。
二、引入科學新聞,拓展學生視野
單純的依靠課文內容來進行科普知識普及是有困難的,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擴大范圍,利用信息技術來引入一些科學新聞,結合語文教學內容來開展科普知識普及,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在課堂中引入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科學新聞,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視野,進一步完成科普知識普及。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們更加了解科學領域,打開學生學習和探索興趣。例如本人在進行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的教學時,我就引入了現在世界對于納米技術研究以及應用的相關新聞,當學生們看到納米粉末能夠將廢水變成清水時、當看到納米技術制作成的微型送藥機器人可以進入人體時,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他們不僅僅對于科學探索有了更大的興趣,同時也進一步了解了納米技術的相關知識。這一點可以看出,引入科學新聞的確有助于學生視野的拓展和科普知識的普及,推動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
三、開展實踐活動,打開學生思維
單純的依靠理論講解是很難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科普知識普及,只有從實踐中才能夠讓學生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開設一些相關的科學實踐活動,以此來進一步完成科普知識的普及,也來打開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例如本人在進行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千年夢圓在今朝》這一課的教學時,我就開設了一次實踐討論活動,讓學生們去探索和尋找我國航天工業發展的歷史和過程,并且結合實際來討論交流航空工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學生們可以加上自己的想法去討論交流,這樣可以進一步打開學生們的思維,對于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很有幫助。在開展了這一實踐活動之后,學生們開始積極地探討和討論我國航天歷史,使得學生們的科普知識進一步得到普及。由此來看,實踐活動的合理設計和開展,的確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打開和科普知識的普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合理設計活動,從而為今后科技人才的培養做好基礎和準備。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起對于科普知識的普及,讓學生們了解科學、走近科學,為我國今后科技力量的增長加入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馬宏,王靜.科普文教學 也應引領學生徜徉在美中——淺釋小學語文課文《大自然的文字》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0(26):167-169.8458A171-A824-43A2-8A06-071BD0526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