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臻
摘 要:小學語文這門課程是對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其中閱讀和寫作是語言文字運用的重點途徑,閱讀和寫作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通過閱讀能夠為小學語文的寫作提供較為良好的素材,通過寫作也能夠進一步提高小學生對于文章的閱讀興趣。基于課外閱讀的角度來展開小學語文作文的實踐教學,是對讀寫結合這種教學模式的一類全新資源拓展,將閱讀作為課程教學的著力點,在教師對教學內容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的過程中,使得語文教材內容的課堂限制被打破,能夠進一步優化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詞匯量?;诖耍恼聦φn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學策略展開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作文;小學教學;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4-013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45
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生活閱歷不足,對于世界萬物的認知也停留在表面,同時他們的詞匯容量以及語言表達水平都由于年齡的因素而存在一定的限制,在這些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對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通過有效的課外閱讀,能夠使得小學生的知識儲備變得更加豐富多樣,讓學生能夠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詞匯量變得更加多元化,同時也能夠使得小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全方位提高,促進他們優化自身的作文寫作水平。因此,小學語文加強對課外閱讀的延伸,能夠進一步優化作文的教學效率,對于小學語文教育事業的意義重大。
一、課外閱讀促進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價值
(一)有效激趣、以讀促寫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課外閱讀以及課文閱讀,兩者之間存在的最大差距就在于教育的非功利性。課外閱讀在小學的教育過程設計上,屬于教師的自發性組織行為,和小學整體的語文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教學進度沒有直接的關聯。因此,這可以從心理層面上降低小學生在課外閱讀上的負擔和壓力,在日常的閱讀行為中也可以變得更加輕松愉悅。同時在課外閱讀中,教師可以以小故事的形式將閱讀材料展現在學生面前,這些閱讀材料自身就具備一定的趣味性以及娛樂性,符合小學生現階段的心智發展水平。通過教師科學合理地組織課外閱讀,并對小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能夠促使小學生了解到課外閱讀的魅力所在。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依照課外閱讀的內容,改寫文章或對文章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在整個過程中融入自身的觀點,讓情節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人物更加飽滿,故事情節更加完整。
(二)開闊視野、積累素材
從宏觀層面的閱讀者角度來進行分析,閱讀過程其實就是獲得信息的一個過程,通過文本閱讀的方式,將作者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的信息傳輸到閱讀人員的腦中和心中,對于寫作來說,閱讀是積累素材獲取知識的重點途徑。閱讀文本的豐富程度,決定了小學生可以獲得的信息質量、信息總量。由于課堂內容包含的信息總量有限,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比較側重于詞匯以及語法的使用方式。因此僅僅依靠課堂文本閱讀,無法幫助小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但是通過課外閱讀,引導小學生摘抄課外文本中的優美語言以及名言警句等方式的輔助教學,能夠拓寬小學生認識世界的途徑,讓他們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積累更加豐富的作文寫作素材。
(三)模仿借鑒、構建章法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較為簡單的寫作模式,主要是因為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設置的難度不高,教學目標并不是非常遠大,結構較為單一,設置的情節也比較少,因此最終小學生所能夠展現出來的作文成果也大多數是對日常生活的流水賬一般的記錄。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小學生作文學習中產生錯誤的思想認知,限制他們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的發展。但是通過有效的課外閱讀,小學生能夠接收到與課堂學習不同的問題和文本內容,如議論文以及詩歌散文等,教師通過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有效使用,引導小學生對課外文本進行借鑒和體裁模仿,最后在自己寫作的過程中,跳出課堂學習的限制和章法,促使寫作模式更加豐富多樣。
(四)提升學生作文的社會意識
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不僅僅是培養小學生的寫作水平以及語言知識表達水平,更重要的是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性,與社會有著無法分割的聯系,因此就需要對學生展開生活化教學,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為社會服務,這也是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教育理念下展開小學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因此,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需要從日常生活中獲取更多的教學素材以及作文素材,不能夠和日常生活脫節,若是作文素材積累和日常生活脫節,作文寫作只會是空洞沒有內涵的文字,此時就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課外閱讀,優化小學生的社會意識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意識。通過相應的教學實踐表明,小學生只要能夠靜下心展開有效的課外文本閱讀,就會逐漸養成生活意識以及社會意識,實現日常生活、社會以及作文寫作之間的有機聯動,寫出思想性以及內涵更強的好作文,這也是學生通向社會的重要途徑。通過科學合理的課外閱讀,能夠讓學生關心社會,貼近日常生活,提升社會責任感,掌握社會中的事件,優化他們作文寫作過程中的社會意識,從而提高他們的作文寫作水平。
(五)課外閱讀的作用在于厚積薄發
提升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項長期且系統性的工程,更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只有通過課外閱讀才能夠優化他們的知識技能水平。因此,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優化小學生的閱讀素養上,通過豐富他們的課外閱讀,提升整體閱讀素養。大量豐富的課余文本閱讀可以讓小學生積累各類作文素材,就好比細沙一樣,通過長久的穩定積累,逐漸匯聚成堆,做到厚積薄發,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在遇到不同類型的作文題目時,都能夠做到信手拈來,用文字滔滔不絕地進行描述。小學語文的課外閱讀需要教師對閱讀方法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小學生能夠自己學會對文章進行分析,掌握文章的真正內涵。通過豐富多樣的課外閱讀,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能夠讓學生做到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提升作文的寫作水平。
二、課外閱讀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實踐措施
(一)適當推薦書目,引導自主學習
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閱讀優質的圖書,讓他們學會在閱讀圖書的過程中去摘抄優美語句和優美片段,積極主動地學習作者在寫作時的描寫技巧。在初始階段,只需要小學生能夠對文本的寫作模式、寫作技巧進行模仿即可,后期的學習目標才是實現自主性的創新寫作。因此,教師想要通過課外閱讀來優化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就要科學合理地選擇小學生能夠接受的閱讀材料,綜合考量小學生目前的發展狀況、認知接受水平、語文綜合素養以及他們在文本閱讀上的興趣,選擇能夠讓小學生產生閱讀興趣并優化他們閱讀水平的課外文本,通過循序漸進式的課外文本閱讀,最終達到自主學習的教學目標。舉例來說,在初春以及夏日這樣天氣很好的季節,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閱讀一些描寫季節或描寫戶外景色的課外文本,教師可以選用《我愛美麗的大草原》這篇課外讀物,也可以選擇其他類型描寫季節特征以及優美景色的詩歌或散文,引導學生對這樣的課外文本展開獨立化的閱讀,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將自己比較感興趣或是覺得文章描寫比較優美的詞句進行標注,然后再深入感受文章所描述的場景。
(二)通過多媒體創設情景,突出教學趣味
小學生性格較為活躍,對于各種新事物具備獵奇心理,更喜歡接觸形象化的事物,因此,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手段,科學合理地運用各類多媒體設備,將更加豐富多樣同時直觀化的知識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體現出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作文學習情境活動中,強化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小學生所接觸到的各類課外閱讀,很多都是圍繞著人物以及歷史故事所展開的。因此,教師除了需要通過多媒體設備讓學生了解到其中的情境,還原實際故事,強化學生的審美體驗,還需要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學習以及角色扮演的模式,飾演故事中的人物,還原故事情節,完成相應的情境溝通,最終掌握文章的主題思想以及其中蘊含的深刻含義。
(三)給學生足夠的閱讀空間,對文章進行深入探討
教師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時,需要留給學生足夠的閱讀空間,讓學生能夠發揮出對寫作的主觀能動性,選擇他們喜歡的圖書,走到課外閱讀的世界中去,探索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真正含義和實際情緒,使得他們自身的耐心和文章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不斷增強。在整個過程中,小學生也能夠挖掘優美語句,將其轉變為在后續作文寫作過程中的素材。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你最喜歡哪個人物?喜歡這個人物的原因是什么?”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個別學生會認為漁夫心地善良,而有的人則會覺得漁夫在性格上較為懦弱,有的學生會去對金魚進行觀察,覺得金魚具備愛心,是一個知恩圖報的好動物等。教師需要讓學生自由地去對課外書本進行選擇,并在讀書之后嘗試書寫讀書筆記,和家人教師以及同學分享自己對于課外閱讀的感受。
(四)立足單元、隨文練筆
由于課外文本的閱讀和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并不是同步進行,課外閱讀是教師的一種自發性組織行為,而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的需要依據當前學校的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以及教學大綱,因此就需要教師對課外閱讀以及語文作文教學平衡,找出其中的平衡點。根據小學語文教材單元主題的模式,鼓勵和引導小學生在某段周期內閱讀相同或相似范圍的課外文本。如在小學四年級上冊的第四組課程教學過程中,課文內容涵蓋了貓、白鵝等四種動物,顯然當前章節的設計是圍繞著動物主題,在這一教學階段,教師就可以通過發布課外閱讀的任務單,通過微信、QQ等軟件平臺,將與動物相關的課外文本閱讀發送到家長的手機中,讓家長協助監督教師讓小學生完成每天的課外閱讀量,并根據課外閱讀文本的閱讀內容,展開相應的隨文練筆,以此來強化他們的寫作水平。
(五)組織分享閱讀,深化對內容的理解與認知
將課外閱讀運用到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過程中,并不是讓學生對文章進行簡單的閱讀,而是需要注意閱讀的方法以及閱讀效率,在讀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寫作素材和知識,并將其轉變為自身的知識架構體系。為了進一步展現出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價值和作用,教師應該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小學生展開分享閱讀,讓學生能夠具備更強烈的興趣投入到課外閱讀的文本中去,以此來優化自身的閱讀水平,達到提升寫作能力的目標。一篇優質的文章值得小學生展開多次閱讀,可以和教師以及同學共同探討在閱讀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師生在探討問題時,學生不僅可以學會聆聽他人對文章的認知,學到更多課本以外的知識,教師還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方便對其進行及時的正向引導。如在小學語文《獵人海力布》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講解之后為學生布置課外閱讀的學習任務,讓他們挑選神話故事、童話故事以及奇幻故事來展開課外延伸閱讀,并要求學生在課外文本閱讀之后,寫出自己對于文章的觀后感,最后在課堂中以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將閱讀體會進行總結和分享,并將閱讀感想應用到日后的寫作中去。
教師在選擇分享閱讀對象的過程中,除了要和學生展開分享閱讀,還需要綜合考量家庭對于學生閱讀所產生的影響。作為除了學校之外學生能夠接受教育的重點環境,家長對于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開展成效有著直觀性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和家長展開相應的合作,讓家長成為小學生在課外分享閱讀的對象。同時家長也需要給予學生相應的閱讀建議,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所產生的體會分享給學生,以此來幫助小學生優化自身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
(六)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
教師需要了解班級內小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激發他們對課外文章的閱讀興趣,提升他們參與到課外閱讀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小學生能夠通過科學合理的課外閱讀,在潛移默化中積累文字、積累詞語、積累優美語句,為他們日后優化寫作水平、創作出良好的文章奠定基礎。如在講解《丑小鴨》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以及各種多媒體軟件平臺,將丑小鴨的形象以動態化和直觀化的形式展現在小學生面前,也可以向小學生展示安徒生童話中的拇指姑娘,在課堂中播放動畫,讓小學生能夠進一步提升閱讀課外文本的興趣以及主觀能動性,教師則可以給小學生布置與當前課程內容相關的課外閱讀作業。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小學生也能夠逐漸掌握課外文本閱讀,進一步激發他們對于作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的課外閱讀能夠為小學生搭建起一座認識世界的橋梁,在自身閱歷以及年齡有限的條件下,有效地彌補在課堂教材文本閱讀中所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對于進一步優化整體的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唐占力.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摭談[J].知識窗(教師版),2021(8).
[2] 楊更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J].課外語文,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