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明
[摘 要] 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元素,為在語文教學中向學生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教師應將思政教育貫穿教學全過程,注重語文學科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的健康成長相結合,做到小學語文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實現對小學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觀念的啟蒙教育。基于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進語文學科教學目標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高度融合,實現智育與德育同根共生的優質課堂。
[關鍵詞] 課程思政;小學語文;思政教育;學科融合
教育的本質是教書育人。因為教學質量主要是用學生的成績來衡量,所以過去的語文教學更多地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以課堂教學為平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將學科知識的傳授與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充分結合的教育理念越發凸顯,這不僅體現了新時代“啟智潤心、培根鑄魂”這一教育思想,還是新時代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本質要求。本文著重探討小學語文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整合。
一、課程思政的含義
課程是指以課堂為載體,進行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進程。思政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法制教育。課程思政就是使課堂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更充分地對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三觀”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一)目標統一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使學生掌握語文學科知識,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從而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語文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學科知識,也可以在情感層面上促使學生認同優秀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實現深層次的情感熏陶,有助于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達到“啟智潤心、培根鑄魂”的育人目標。
(二)內容豐富
小學語文教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其內容涵蓋人類歷史、自然景觀、傳統美德、名人故事等,能促進學生多角度、多方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小學語文教材通過內容的選擇和安排,將思想政治理念呈現在一個整體的活動框架中,可以將思政教育逐步融入語文教學中,使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得到共同提高。
(三)方法創新
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和方法發生重大變化。在教學目標上更注重情感熏陶和價值引導,在教學方法上更注重能力培養和實踐教育。教師在課堂中扮演著更為突出的“支架”角色,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創新,為實現思政教育與語文教學的融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路徑
(一)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充分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有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才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滲透。首先,教師要提高創新意識,轉變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教師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傳統教學計劃進行合理調整,既能保證教學計劃的合理實施,又能合理創新課堂教學,在教學工作中與學生深入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從而緩解緊張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其次,小學語文教材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元素,這就要求教師吃透教材,深挖課文的主題思想,在教學中不斷滲透思政教育。最后,教師應將教學環節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創新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注重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拓展,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從多角度理解教學內容,進而深入體驗情感,提升學生的思想和道德情操。
(二)緊密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語文是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一門重要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和思想政治元素,同時在情感表達方式上也與眾不同。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只有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在教學中要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例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這一中心句,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的,描寫了哪些景物。教師將課文的描述用PPT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小興安嶺不但景色誘人,而且還有許多珍貴的樹木、名貴的藥材和珍稀動物,使學生深刻地領會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這句話的含義,從而激發他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閱讀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多種形式的閱讀是學生感受語言溫度、體驗人物情感的最佳方式。在閱讀中,學生能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間的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和道德情操。教師的言行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動、最具示范性的內容,語文教師可以帶頭示范朗讀。
例如,在講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文章時,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伯父與青年周恩來之間的對話,大聲讀出年輕的周恩來對中國的困惑:“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里?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從而深刻理解“中華不振”的具體含義。閱讀指導的方式靈活多樣,語文教師應認真引導學生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聯系生活,在故事延伸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承載著人類文化和生活經驗,是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重要工具。”語文教師要能夠與學生共同體驗課堂生活,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指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處境和感人細節,感受和理解故事中蘊含的思想和哲理。
例如,在學習《一塊奶酪》一文之后,語文教師可以抓住螞蟻隊長在面對誘惑時能夠堅守原則、平等待人、言出必行、關愛弱者、克己服人、發揮領導才能的特點,設計情感升華環節,通過提問題的方式,啟發學生思考。首先,語文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是否贊同螞蟻隊長的做法。其次,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同意或不同意螞蟻隊長做法的理由。最后,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只有當學生把自己想象成面對美味奶酪的螞蟻隊長時,他們才能體驗隊長平等待人、愛護弱者、克己服人的品質。經過反復討論,學生一致認為在面對誘惑時,堅守原則、守住初心很難得。
總之,新時代教育應以“啟智潤心、培根鑄魂”思想為指導,堅持以育人為本,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與語文知識教學的高度融合,著力培養學生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應深入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注重理論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優化課堂結構,注重課堂評價,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整個語文教學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參考文獻
[1] 查正琴,查正權.課程思政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教資料,2020(4):83-84.
[2] 劉林林.基于課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分析與研究[J].國際公關,2020(12):98-99.
[3] 樊莉.思政教育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J]. 貴州教育,2020(13):15-16.
[4] 張黎霞.小學思政課與語文教學有機整合的探索[J].甘肅教育,2020(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