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婧
摘要:在雙減政策背景下,針對小學英語教學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小學英語應當全面落實減負增效理念,進一步整合英語教學資源,優化英語教學模式,從而在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一并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構建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因此,本文立足問題,提出幾點建議,以備后續參考。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引言
雙減政策是針對我國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提出的政策要求,要減輕學生來自課后作業和校外補課班的壓力,將學習歸還給課堂。因此,在雙減政策的導向下,針對小學英語教學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帶來了新的挑戰。為建立小學英語的高校課堂,就需要對英語教學方法進行優化,推動教學創新進程。
一、現階段小學英語中段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英語基礎差,英語學習困難大
針對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進行分析,首先是學生本身的英語基礎比較差,在學生進行英語學習時,往往會感覺到困難,這就形成了學生英語學習的強大阻力,也打擊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同時,對比其他學科,英語學習的難度也要更大。從相關調查的結果來看,英語往往是學生最容易出現偏科的一門學科。其次,在學生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更多的積累。包括詞匯的積累、語法的積累、句式的積累等,需要學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隨著減負增效要求的提出,也給英語教學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教師需要重新審視英語教學,采取更高效的方式來傳遞知識,不斷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
(二)英語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理想
教學方法是知識傳遞的重要載體,也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渠道。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英語高效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進一步整合英語教學資源,創新英語教學方法,以此來達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學英語教學的方法使用往往過于單一。教師在教學中仍延續著傳統應試教育的功利性思想,一味地關注學生的分數和成績。那么在教學中,也多是依托于英語教材照本宣讀式的灌輸式教學。同時,單純的英語理論知識輸出,也忽視了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培養。即便學生學習了英語知識,也難以實際應用英語知識,從而給學生的英語能力提高帶來了很大的不利影響。
二、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英語中段課堂高效性策略
(一)對焦學生英語學習差異,開展分層作業設計
針對以上問題,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英語高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對焦學生的英語學習差異,提高教學的分層作業設計。從實際情況來看,作業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教學的補充,也是教學的拓展和延伸,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在雙減政策背景下,也提出了減輕學生課后作業壓力的要求。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英語作業設計,取消題海戰術、反復記憶等方式,制定分層的作業模式。期間,教師可設計階梯式作業。在階梯式作業中,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學習差異,并整合英語教學資源,從而滿足個體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例如,教師可以針對英語作業的內容來進行基礎性部分、進階性部分和挑戰性部分的劃分。過程中,不同的學生便可以建立在自身需求的基礎上來進行作業內容的選擇完成。比如,基礎不好的學生以基礎性作業為主、優等生則以挑戰性部分為主,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習中的各取所需,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另外,對比傳統的作業設計,學生放棄了不適用于自身的這一部分作業,也減少了其在作業方面的時間投入,更有利于落實雙減政策的要求。
(二)構建情境課堂,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英語高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做好課堂教學情境的創建,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也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不僅僅要在紙面上學會英語,更要在生活中學會英語。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出對應的情境,從而在情境的作用下來實現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設定一個英語主題。例如問路主題、購物主題等,然后讓學生結合主題進行對話。但同時,學生的對話一方面是要結合課本里的內容來展開,一方面又不能完全照搬課本。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教師提出一些課本外的問題,從而對學生的應變能力進行考查,也對學生的英語基礎積累進行考查。并且,這樣一種脫離了課本的對話內容,也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而言,有著比較顯著的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展開的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整合英語教學資源,對英語教學的方法、模式進行優化,在減輕學生英語學習壓力的基礎上,探索和創新出全新的教學路徑,以此來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李磊. "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指導策略[J]. 小學教學設計, 2021(30):3.
[2] 王立群. "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課堂測評素養重構的思考[J]. 中國考試, 2021(11):7.
[3] 韓英.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探析[J]. 知識經濟, 201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