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完善鄉村人才培養體系,是改革農業農村專業人才培養路徑,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任務。要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相統一,產教融合是最佳途徑。通過研究國內外產教融合專業人才培養發展歷程,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對新型農村農業人才的需求,分析目前創新農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探索鄉村振興專業人才產教融合培養路徑。
關鍵詞:產教融合;鄉村振興;人才培養
產教融合是指將教學與產業密切結合,相互促進與支持,強調產業與專業對接、企業與學校對接,通過校內外實習基地的建立,多而加強校企合作,以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相統一,產教融合是最佳途徑。在服務鄉村振興過程中,要求調整培養定位,達到人才培養目標與現代農業產業有機融合,培養出一批愛農村、懂農業的新型職業農民,滿足鄉村振興人才需求。
一、國內外產教融合發展歷程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德國采用“雙元制”的教學理論,強調的是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加強雙方的有效融合,學生的實踐培訓計劃與理論教學內容是由雙方共同協商制定的。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理論知識的傳授由學校負責,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則由企業著重進行。在借鑒德國“雙元制”的基礎上,新加坡提出了“教學工廠”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真實的企業環境、先進的教學設備,實現引企入校,形成將學校、企業、實訓中心一體化的綜合教學模式。美國則采用“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職業技能培養、強調分層次培養、實行雙導師制度以及校企聯合培養。
近年來,在產學研結合培養人才方面,國內職業學校不斷進行探索,逐步探索形成“實訓-科研-就業一體化”“工學交替”“訂單式”等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逐步構建協同培養機制,促使企業能夠直接參與到學校人才的培養。雙方協同開展實訓實踐,共同協商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探索采用雙導師制度,一位是校外的行業導師,一位是校內的專業導師。不斷深化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通過“訂單式”人才培養途徑,使畢業生能夠迅速融入企業中的角色。通過符合雙方的利益的人才培養模式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從而實現雙贏共贏。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對鄉村農業人才的需求
要實現產業興旺,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必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而實現產業興旺、鄉村振興就需要有新型農業人才作為支撐。
(一)鄉村振興需要應用技術型人才
隨著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顯現現代農業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主要原因是缺乏鄉村振興所需的應用技術型人才?;鶎愚r業人才學歷、專業、水平參差不齊,隊伍嚴重老化等問題依然存在。迫切需要培養一批應用技術型人才,針對新農業、新農村,而且具有帶動和引領作用,在現代化農業進程中充分發揮人才的支撐作用。
(二)鄉村振興需要復合型農業人才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復合型專業人才的培養是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智力保障的重要舉措。目前農業復合型人才短缺,要推動農業產業的高效發展,需要培養一批“懂技術、愛農業、善經營”的復合型農業人才。
(三)鄉村振興需要創新型農業人才
農業的出路在農業現代化,科技進步和創新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所在,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必然需要農業科技創新。創新型農業人才是實現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關鍵。因此要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必須加快培養創新型農業人才。
三、目前鄉村振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在農村農業領域建立鄉村振興專業人才創新培養模式,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已經成為亟須。在服務鄉村振興過程中,需要更多現代化人才,因此,培養更多、更符合需求的專業人才成為職業院校的任務之一?,F代化教育倡導的一種重要手段是產教融合,基于產教融合職業院校應為鄉村振興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一)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水平低,企業積極性不高
產教融合不能單純是響應號召的一種口號,職業院校應該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貫穿協同育人、產教融合的教育理念,避免產生諸如學校產教融合頂層設計不完善、教育缺乏系統規劃、人才培養與實際需求不相符等局面。大多企業面臨著社會競爭的挑戰,利益是企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般企業不會主動和學校進行合作,特別是在具有風險或是無利可圖的情況下,導致即使有合作也僅僅停留在表面上。
(二)農村專業人才缺乏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培養農村專業人才需要注重積累農村產業發展相關領域知識。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產業興旺,產業興旺的核心是農業產業化,鄉村振興的核心是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大部分農業院校的培養方案沒有邀請業界人士參與研討或修訂,僅僅是由本校專業教師參與制定。培養與農業農村發展相關聯的復合型、應用型高層次人才是農村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在培養過程中,人才培養的知識體系中應當涵蓋農村社會發展、農業技術和農業產業等基礎相關知識。
(三)農村領域人才創新創業核心能力不足
當前,農村新興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代農業綜合體等蓬勃發展的新生事物,需要農村領域人才具有創新創業核心能力。職業院校對農村領域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中往往課程內容單一、教學觀念陳舊,不能體現創造思維能力、綜合素質教育以及創新創業核心能力等,培養體系不能滿足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需求,培養的農業技術人才缺乏創新創業核心能力。
(四)鄉村振興缺乏應用型農業技術人才
在管理機制上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缺少規范性、實踐性的要求和方案指導,與行業企業等部門單位缺少實質性的合作,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缺乏,不能很好地體現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的特殊需求。部分職業院校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在教學方式上依舊采用理論傳授為主,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導致現實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學不到。
四、鄉村振興背景下產教融合助力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探索
深化產教融合,著力解決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培養創新復合型應用人才是當前的迫切要求。在鄉村振興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起重要主體作用的是用人單位、行業企業,如何促進產業需求與人才培養全方位融合,還需要充分考慮人才培養過程的系統性,不斷完善專業人才培養鏈。
(一)協同推進將產教融合理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深化產教融合首先需要轉變培養理念。近年來,農村不斷涌現出諸如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等等許多新型產業業態,新產業的出現與發展促進了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因此,在設置鄉村振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農村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從而構建能夠面向區域和產業發展需求的產教融合長效機制。
(二)以產教融合為基礎在課程設置上實現跨學科整合
構建鄉村振興專業人才培養的知識體系,改革課程設置應以行業需求為導向,著力掌握解決農業問題的現代技術手段,更加符合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在課程教學方法上,將知識傳授與案例分析相結合,課堂授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提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聘用經驗豐富的行業骨干,開展教學采用專題講座、活動設計、送教下鄉等形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三)通過實踐教學創新產教融合培養模式
在產教融合過程,通過實踐教學使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融合為“實習-實訓-實踐”的培養模式,促使實踐教學的管理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在具體實施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到校外實踐基地進行農業實踐,在實踐研究的過程中進行頂崗實習,吸收行業教師與本校專業教師一同指導教學,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
(四)職業院校鄉村振興人才培養面臨的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職業院校面臨新的挑戰,結合現有專業進行產教融合教學,利用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培養鄉村振興人才。這種挑戰也是機遇,職業學校的終極目標是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這種新的跨越也必將推動學校教學模式改革和人才培養創新。近年來,不少職業院校在產教融合中進行了一些探索,通過現代學徒制的模式,與企業簽訂專業對接的合作協議,培養與企業的某個崗位相對接的專用型人才。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職業院校專業設置要做到“因時、因地制宜”,要不斷適應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趨勢,為鄉村振興提供優質充足的人才資源。
(五)探索模塊化融合發展道路實現產教融合培養模式創新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發展需要實現“五位一體”全方位的發展,涉及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在具體培養過程中應結合學校專業特長和優勢,考慮農村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特點和要求,探索模塊化融合發展道路,分模塊開展深度產教融合,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專業人才。
五、結語
結合鄉村振興對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制訂鄉村振興農業人才培養方案,將“產—學—研”一體化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貫穿產教融合過程中。職業教育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專業的技術人才,通過教學模式和專業建設方面的改革創新,充分利用鄉村振興、產教融合等現有資源,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才,使他們懂技術、致力于農村發展、熱愛農村農業、一心為三農服務,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芳;李源;過薇.產教融合創新農村發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江南論壇,2019(11).
[2]李振陸;葉琦;尹江海.農林院校產教融合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農業教育,2018(06).
[3]字立先;陳德歡;朱昱霖.鄉村振興背景下產教融合教學模式探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1(08).
[4]吳森;柳軍.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院校人才培養改革探析——基于產教融合的視角[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9(0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山東廣播電視大學科研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產教融合助力鄉村人才培養”(項目編號:2020XCZX005Y)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孫厚紅(1972-),女,碩士,威海市文登開放大學,正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