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洲
關鍵詞:實踐能力;思想道德修養;能力提升
引言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國家頒布了“雙減”以及“新課”的教育改革,意在可以幫助孩子們減輕作業壓力,讓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對老師們的教學能力也是做出了新的要求以及挑戰,接下來是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們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研究以及探討。
一、穩住孩子們對于基礎課程內容的學習
雖然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是探尋真實,去參加實踐活動,便是少不了基礎理論知識的支持,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初一孩子們學習的自我認識、珍愛生命......到初三孩子們學習的“走進社會生活”、“勇擔社會責任”、“維護國家利益”、“學習憲法”、“理解權利義務”以及“崇尚法治精神”等主題教學內容,每個環節都可以摘出來做單獨的延伸,但是在這整體的學習過程中,這些內容又是密切相聯系的,對于孩子的培養便是要從簡單的事情抓起,循序漸進,特別是在學業上的安排,更不能貪圖速度從而導致內容的無法消化。
二、突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
對于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的開展,便是不能依舊采用在教室中上課的方式,隨著教育政策的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可以采用更加新穎的方式展現在同學們面前,使孩子們能夠更好的學習以及成長,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可以拿到實踐活動當中,充分的利用現有資源,分配模擬實訓場景,讓孩子們在活動當中學習加深知識,脫離了書本,可以幫助同學們明確的知道自己知識點的缺口,便于更好的鞏固學習,在場景中比在課堂上學習的興趣以及印象都要強烈,老師們可以據此延伸回顧教學內容。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更注重孩子們思想活動以及情感感知
體驗式教學法注重場景的營造。但是對于孩子們是否接受這樣新穎的教學模式,便是從孩子們的情感表露上去探尋,列寧曾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人對于真理的追求。因此教學開展要更側重孩子們的情感體驗以及思想活動,唯獨有了對課堂內容思維上的跳動才能進一步推進引導孩子們感受教學的內容,可以采用外界的技術設備,比如通過觀看“道德與法治”節目,老師們可以引導孩子們在觀看時候通過與實際發生的故事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以及講解。
四、實踐活動開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
實踐活動通過小組方式開展可以幫助同學們回顧在初一階段學習的發現自己以及“友誼”的教學內容,小組的形式出現考驗的更是一個團體的團結合作能力,小組內進行分工體現對個人交往的要求與執行,更是幫助孩子們交流課堂以及分享經驗總結的地方。
五、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效果開展的建議
初中階段對于孩子們對于知識的掌握要求度更高,不僅僅是加強完善自身的修養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孩子們更是面臨著中考,所以這個階段對于孩子們學習的壓力較大,面對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新穎的方式幫助孩子們在緩解壓力的同時鞏固課本所學的知識——可以通過舉辦辯論賽,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某一個章節的主題來作為辯論的主題,由專業的道德與法治課老師擔任評委,孩子們在辯論過程中運用到的知識更是課堂內容的復習以及回顧,通過這種方式更可以調高孩子們思維的靈敏度;開展主題板報設計,通過各班級的主題板報競選評選加分,激勵孩子們多參加活動減輕學習壓力,通過繪畫等的方式可以幫助孩子們多方面提升發展,以班級為評價單位,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是一個班集體,增強班級團結、班級體信任感。
六、建立教學小組
通過建立教學研究小組,同專業的老師可以在組織中交流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于教學經驗開展的信息互換,更方便孩子們對于不懂的課題內容的反饋以及提問,上下密切連接,發展的效果會更好,及時了解孩子們的需求,跟孩子們及交流溝通會更加有利于活動的開展。
七、結束語
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教學任務的開展從來不是只追求速度的事情就能行的,欲速則不達,對于學業開展更是如此,需要循序漸進了解孩子們的學習進度以及掌握程度,政治課程在孩子們的成長階段更是起到了人生引領指導的作用,隨著國家發布教學的政策改革,教師們更是要及時的對于教學方式做出調整,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智能工具設備運用到課堂當中,讓孩子們可以更有效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劉振宇,代道強,深入提高實效——例談初中思品課與綜合實踐活動相互滲透的四種方式,《復印報刊:中學政治及其它各科》,2009
[2]劉開舉,初中政治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09
[3]姚卿,淺析初中思想政治“活動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