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震寰 韓曉晶 瞿麗



摘 要:英語課堂教學是落實英語核心素養的主要渠道,教師課前做好教學設計是上好一節課的保障,單元整體設計是整單元教學的基礎與前提。本研究涉及到教學設計的四個方面,即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以及教學評價的制定,對教材教學單元進行整體預設與課堂實踐,最終達成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目標。
關鍵詞:整單元教學 單元整體設計 英語核心素養
依托整單元教學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教學研究,更注重對英語語言運用功能的提升、注重從整體把握教材,突出了學生本位思想,體現了多元目標的整合以及分課時目標的延續。經過單元整體設計,把分割的碎片化的課程內容,變成整合的、關聯的、發展的課程內容。就整單元教學的實施而言,單元整體設計師教師們常用的策略,但在單元整體設計的過程中,教師也會面臨各種困難與挑戰。為了更有效地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有必要以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為途徑,整合整單元教學內容,從而實現整單元教學。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整單元、整本書知識了解的同時,把所學知識有機的串聯、融合起來,做到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本文以小學英語整單元教學為研究對象,力求探索依托整單元教學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從而增強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1 核心概念界定
1.1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中國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就英語學習而言,英語課程改革主要指向三個方向:其一是關注學科育人價值;其二是關注學生思維發展;其三是關注學科核心素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由兩部分構成:其一是必備品格,包括文化品格和思維品質;其二是關鍵能力,包括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從以上四個方面對英語核心素養進行了全面的闡述。(詳見表1: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根據北京師范大學外文學院外語教育與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王薔(2018)對《課標》的解讀,語言能力注重基本技能培養,文化意識注重價值取向培養,思維品質注重心智發展,學習能力注重學習方法培養。《課標》中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框架打破了學科壁壘,將語言、文化、思維綜合起來,為實現學科育人提供了理論基礎(教育部,2018)。
1.2 整單元教學
以英語核心素養為牽引,王薔教授指出:當前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分析與反思制約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突出問題,重構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式。整單元教學的理念成為了實現當前任務高效路徑。整單元教學,即圍繞教學目標(Aims)、教學內容(Contents)、教學過程(Periods)和教學評價(Assignments) 四個方面,對教材教學單元進行整體預設的過程,整個過程可分解為四個步驟(詳見表2:整單元教學流程)。
整單元教學可以劃分為橫向、縱向兩條主線:縱向以語言知識為主線,橫向聚焦單元主題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整單元教學設計的過程是發現課時之間緊密邏輯關系的過程,以單元作為整體任務,每一個課時目標的達成意味著單元子部分、子環節任務的達成,各個課時任務的完成正好構成了整單元任務的完成。(居梅芳 2011)
2 開展“整單元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要開展整單元教學,科學有效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針對教學背景、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方面進行課前單元整體設計(詳見圖1: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實施流程示意圖)。
2.1 精準的分析教學背景
有效的教學背景分析以兩部分構成:教學內容分析與學情分析。同時,我們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需要重點關注的就是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個性化的進行輔導,從而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所以教師在開展整單元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兩個關鍵詞:一是“個人化”,另一個是“針對性”。
(1)教學內容分析
教師在整體分析單元內容后,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情特點進行內容的定向增減,以此為基礎,科學的將整單元的教學內容分化到單一課時中。
(2)學情分析
教師對學情分析是在仔細研讀教材的基礎上、在支持學生的前提下,以尊重學生的觀點、需要和才能為出發點,任課教師要準確定位--哪些教學內容是新的知識,哪些是學生已有知識;哪些內容是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可以在課堂中進行延伸和拓展的內容。
通過對教學內容與學情的分析,教師在教學中就能進一步明確在本單元的重難點,綜合而言,充分有效的教學背景分析為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整單元教學目標制定奠基。
2.2 科學的制定單元目標
單元目標的制定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 (2011年版) 》、《教學基本要求》為核心,以科學有效的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為基礎而開展的。科學的目標制定體現了課程之間的相互連接、互為支撐,同時,為學生構建了新舊知識相互融通、整體構建學科框架的上升階梯。教師在制定整單元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再整合資源的基礎上,針對單元教學內容按照英語語言學習的模塊進行梳理,進一步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創設合理語境,注重技能的培養的同時,將詞匯以及重點句型科學融入學習的各個環節。目標的制定要以學生為主體,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描述。在形成單元教學目標之后,再對目標進行分解從而形成課時目標,最終達成課時目標與單元目標科學有機的統一。
2.3 有效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
單元整體活動設計,是結合了整體語言教學的一種適用于外語教學的新的教學策略,其擁有較深的理論根基支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趣味化的階梯式任務設計要關注其整體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一點完全符合了英語課程目標要求,同時,為實現學科育人、全人育人,培養與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這一目標奠定基礎。《課標》提出了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概念,明確了“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是學習者學習和嘗試運用語言理解和表達意義,培養文化意識,發展思維質量,形成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在整單元教學設計中,英語活動的設計要聚焦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不同活動,更要注意活動間的難度關系,為學生構建學習階梯。
2.4 有針對性的設計評價指標
有針對性的評價,是課堂教學閉環式管理的重要環節,師生通過“評”,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測教與學的效果,實現以學促教的最終目標。“評”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確定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通過組織和引導學生完成以評價目標為導向的多種評價活動,以評促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要設計出單元整體評價方案及分課時評價方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課堂評價活動要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為檢測教學目標的實效性服務。科學的推動“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 探索與實踐結論
通過對本課題實踐層面的深入推進與實踐成果的綜合分析,筆者認為:單元整體教學背景下,教師針對教材內容的整合對課堂教與學均有促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3.1 教師方面
3.1.1 提升了教師的單元整體設計能力
教師能通過分析整單元內容,根據主題意義進行各課時的內容再分配以及內容的刪減和補充,課時模塊之間的調整。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有明確的認知--教材是基礎、資源是保障、整合是方法。教師通過靈活地對教材知識要素進行整合,關注學生語言儲備的同時進行課程資源的積累,最終整體設計單元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評價等模塊。經過系統的訓練與指導后,教師整單元教學設計能力可逐步提高。
3.1.2 提升了英語課堂效率
英語課堂效率的提升在于學生知識階梯的構建,學生在不斷的建立新知與舊知連接的基礎上,豐富知識儲備。教師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背景下的內容整合時,要深入研讀教材,提煉出不同課時中文本知識的連接點,引導學生發現知識的復現性與遞進行。隨著情景的轉換,豐實話題內容,提升學生真實語言的運用體驗,從而發揮有限課時的最大功效,實現課堂教學的延伸。
3.2 學生方面
3.2.1 提升了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依據北京版小學英語教材特點,每教學完一節課,教師引導學生借助圖示或圖表從單詞、詞組、功能句型三方面,繪制主題小報,梳理本課的重點知識,單元學習結束時,完成整單元知識的梳理。課題組成員通過對學生總結的小報與思維導圖的分析發現,同學們在收集和整理資料的過程中,運用邏輯分析能力,整合零散的知識點,找到眾多信息的聯系點等任務,提升自身的邏輯分析能力、總結歸納能力。
3.2.2 提升了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
學生在學習整單元知識點后,能夠根據單元學習內容,設計與自身生活密切聯系的調查采訪類主題活動,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五、六年級學生在單元主題習作類任務中,能夠用英語表達簡單的個人感受,可以根據單元主題內容,以圖片、詞語,重點句型為依托,寫出簡潔的短語,作為成果在班級內與同伴進行交流,提升學生短文續寫、故事編撰能力。由此可見,學生在交流、練習、展示的過程中,進行了有效的知識的內化與構建。學生以課時為單位形成新的話語系統,在此過程中,提升了知識提取、遷移、應用能力,提高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整單元教學設計在學生英語語用能力提升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同時在能力提升、興趣激發以及核心素養發展方面具有積極影響:
(1)助力能力提升。學生在整單元教學設計的框架下,滾動式復現所學知識,完成了學生對知識學習--積累--鞏固的閉環過程。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等工具,進行整單元知識體系的梳理、總結、歸納,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及學習能力。
(2)激發學習興趣。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從學生出發,整合成漸進性、循環性、人文性和思維性的內容,以趣味帶動、以任務驅動,全方位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發展核心素養。基于整單元教學為背景,教師通過整合單元教學使單元內不同課時之間相互連接,新知舊知交互融合,促使了學生知識內在網絡的構建。在周而復始的實踐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在輸出時反應學習內容,更能關注到知識的內在關聯、遞進關系,鍛煉了思維品質。經過實踐研究,依托整單元進行教學,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得以提升。
3.2.3 存在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推進,經過校驗反饋以及課堂實踐跟蹤調查,在目前的整單元教學中存在以下的問題:
(1)缺少整體構建意識
有些教師缺少“單元”意識,對單元整體教學缺乏理論以及技術支撐,導致課程的設計沒有從“單元整合”的角度出發。單元中的單課時設計中話題之間缺少內在關聯,沒有體現整體與部分之間的有機統一。
(2)忽略知識層次關系
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忽略了課時與課時之間應存在的循環遞進關系,因此無法呈現完整的單元整體教學。教師整合了大量的文本內容,卻忽視了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統一性。
有了初步的實踐經驗,在進一步的研究中要積極吸收新入職教師及年級教師,形成階梯式實踐模式,增加實驗數據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提升研究的輻射面。另外,在聽評課教研過程中,應進一步設計以英語核心素養為基礎的,整單元教學設計下的英語課堂評價要素。量化課程評價,為進一步篩選優質課,形成資源庫做準備。
參考文獻:
[1] 居梅芳.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文本再構的實踐[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05):19-21.
[2] 王薔.2015.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J].英語教師,15(16):6-7.
[3] 程曉堂,孫曉慧.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4] 林崇德.21 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29.
[5] 高茂軍,王英蘭.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28.
[6] 李霞.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的小學英語單課有效教學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3:110.
[7] 王樂勤.上海小學牛津英語“主題單元整體教學”的探究與實踐[D].上海師范大學,2013:11.